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作者

张秋涵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市 300402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与作用

1.1 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与延伸,其核心功能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情感认同与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践教学不仅包括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还涉及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形成的体验、感知与反思,是推动思政教育与学生现实成长相结合的关键环节。在教学目标层面,实践教学旨在实现从“知道”到“相信”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践行”的跃升,进而增强学生的思想理解力、政治判断力与社会责任感。

1.2 实践教学对学生思想素质培养的价值

在具体的活动中把思政教育多方位、立体化地嵌入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更能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将认知、情感和行为合一;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对思政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进一步体会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产生更加深刻的国家认同感和制度认同感,能使一些抽象的理论形成自己的价值追求,从而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公德水平;实践教学对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适应社会以及适应岗位的要求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达成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

1.3 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而且是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要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就要有很强的策划能力、沟通能力和教育引导能力。并且它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能力结构。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可以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以及反应,从而使老师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更上一层楼。“教”与“学”在实践中深度融合。同时,实践教学也是创新教学方式的一个窗口,亦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发挥课程育人的有效载体。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实践教学与专业关联度不够紧密

高职院校根据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设置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属性,但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在设计实践中却缺少将各专业特色融入到教学之中,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解决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实践环节任务的设计、主题的选择也不能结合学生的专业,很难让学生觉得是在关心自己,在认可和认同自己,不能达到有效实践教学的目的。实践教学脱离专业教学使课程思政出现空壳化、虚无化的倾向,知识育人与价值引领相脱节。

2.2 实践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且无计划性

目前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是专题报告、调研写作或是集中授课等方式,教学活动大多无差别的开展,没有差异化设计和层次性要求,缺少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也没有形成具有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实践活动内容凌乱、活动组织杂乱无章、教学目的不明确等问题。另外,不少实践教学停留在形式上,没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受时空条件所限,实践教学的安排过于实际,并不能很好地展开深度、广度的教学活动,这既不利于课堂创新教育开展,也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3 实践教学缺乏正确的评价方式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存在标准不清、方法单一、结果取向不明确等问题,不能全面地反映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变化。目前,有些学校还未跳出以过程性记录、任务完成为依据进行评价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评价和对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评价。并且对于教师的实践教学,既没有达到工作量要求,也没有得到相应评价,更没有相应的激励和反馈,不利于其教学积极性的保持。而缺乏评价也就意味着实践教学难以构成闭合的循环管理,不能实现长久发展和质量不断提升。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3.1 建立以能力导向为核心的教学设计理念

改革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树立以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核心的设计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与实践任务的能力导向。课程设计需突出政治认同、法治观念、道德修养与责任意识等关键能力的培育,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与学习成果之间的对接机制。教学环节应体现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化过程,通过设计真实情境、复杂任务,引导学生将价值理念融入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中,推动思政教育向纵深发展。

3.2 推动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融合发展

高职院校思政课应在内容层面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构建体现专业特色与职业精神的实践教学模块。在实践设计中融入行业背景、职业伦理、岗位要求等要素,提升课程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支持度。通过课程协同开发、教师跨专业合作等方式,推动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三者统一,增强实践教学的现实关照与育人效能。

3.3 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参与体验

在结合学情特点、充分调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设计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与体验感;借助虚拟仿真实训、校内情境模拟、主题式项目实践等方式,强化教学的沉浸性与交互性;按照教与学的认知规律及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式,在不同层面上对实践教学进行分解细化;引导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认知,在反复中深化认识,逐步达到知行合一。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活动、行为和事件的过程记录、反思制度。

3.4 完善评价体系来强化教学闭环管理

开展实践教学改革要同步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精准考评,评价指标为学生参与度、任务完成度、思想反思深度及能力提升情况等,并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考评;可以借助于学习档案、实践报告、思维导图等多种方式把学生的实践成果展现出来,以可视化的、数据化的形式形成考评依据;并且形成实践教学质量的反馈机制,将考评结果应用到教学之中,用于教学改进与完善工作,将实践教学置于闭环运行轨道上。

结束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是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途径;对于高职院校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念更新、内容融合、形式创新以及制度保障都至关重要;建立校内外多主体参与、全过程覆盖、系统化、规范化和高水平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实现大学生思想素质、职业能力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把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在高职院校持续推进、久久为功。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研究[J]. 宫鲜静;李靖;张自力.现代职业教育,2020(48)

[2]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与整合研究[J]. 郑雪琼.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6)

[3] 红医精神融入卫生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 黄艳连.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