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石华琴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迎来了深刻变革,AI 赋能课堂教学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其课堂教学需要兼顾知识传授、思维培养与能力提升,而AI 技术凭借数据处理、个性化推送、互动反馈等优势,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
一、AI 赋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适配性不足与教学需求脱节
AI 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需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水平高度适配。当前部分AI 教学工具在设计上缺乏对小学数学学科特性的深入考量,存在功能冗余或功能缺失的问题,例如部分AI 工具侧重复杂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却难以满足小学数学对直观化、具象化教学的需求;部分AI 工具虽能提供习题推送功能,但推送内容与课堂教学进度、学生学习层次匹配度较低,无法精准对接教学需求。
(二)教师AI 应用能力不足与角色定位模糊
教师是 AI 赋能课堂教学的关键实施者,其 AI 应用能力直接影响 AI技术的应用效果。当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AI 技术的认知较为浅显,仅停留在基础操作层面,缺乏对 AI 技术教学价值的深入理解,难以将 AI 工具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同时,在AI 参与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模糊,一方面过度依赖AI 工具,将知识传授、作业批改等核心教学环节交由AI 完成,忽视了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对AI 技术存在抵触心理,不愿主动尝试与探索,导致AI 技术难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地。
(三)学生过度依赖AI 与思维发展受限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通过自主思考、探究实践来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核心能力。在AI 赋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AI 工具为追求便捷性,直接向学生提供解题思路、答案,甚至代替学生完成动手操作、探究推理等学习过程。长期使用此类AI 工具,容易使学生形成过度依赖,丧失自主思考的意识与能力,导致思维发展受限。
二、AI 赋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对对策
(一)优化AI 教学工具设计提升适配性
针对AI 技术与教学需求脱节的问题,需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出发,优化 AI 教学工具设计。一方面,AI 工具开发企业应加强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合作,深入调研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特点,开发功能精准、操作简便的AI 教学工具,例如针对图形与几何教学开发直观化的三维建模、动态演示工具,针对数与代数教学开发个性化的习题生成、错题分析工具,确保AI 工具与教学需求高度适配。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建立 AI 教学工具评价标准,对 AI 工具的教学适用性、安全性、有效性进行严格审核与监管,引导优质AI 教学工具进入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强教师培训明确角色定位
为提升教师AI 应用能力,需构建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首先,开展分层分类培训,针对不同AI 应用基础的教师设计不同培训内容,基础薄弱的教师侧重 AI 技术基础操作、教学理念更新培训,基础较好的教师侧重 AI工具与教学融合策略、教学创新设计培训,确保培训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其次,创新培训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通过教学观摩、案例研讨、实践演练等形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AI 技术的教学价值,掌握AI 工具与教学融合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 促进思维发展
为避免学生过度依赖 AI,需加强对学生使用 AI 工具的引导与规范。一方面,教师应在教学中明确 AI 工具的使用范围与方法,引导学生将 AI工具作为自主学习的辅助手段,而非替代自身思考的工具,例如在解题教学中,鼓励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利用AI 工具验证答案、分析错题,在探究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AI 工具获取资料、辅助实验,而非直接获取结论。另一方面,AI 工具应增加思维引导型功能设计,例如在提供习题时,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制定解题思路,再根据学生的思考情况提供针对性提示;在互动设计上,融入游戏化、情境化元素,通过小组竞赛、任务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AI 赋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
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是AI 赋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教育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AI 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发展目标、应用方向与保障措施,为AI 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政策指引。同时,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一方面为学校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如智能终端、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确保 AI 教学工具能够正常使用;另一方面设立专项经费,用于 AI 教学工具研发、教师培训、教学实践研究等,为 AI 赋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建立协同合作机制
AI 赋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多方主体协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教育部门、学校、AI 企业、教师、家长应建立协同合作机制,教育部门负责政策制定与监管,学校负责组织实施与管理,AI 企业负责技术研发与服务,教师负责教学实践与学生引导,家长负责家庭教育与监督,各方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例如,学校与AI 企业合作建立AI 教学实践基地,开展AI 教学试点研究;教师与家长加强沟通,共同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 工具,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推动AI 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三)注重教学实践反思与创新
在AI 赋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需注重教学实践反思与创新。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AI 教学实践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交流遇到的问题与困惑,通过集体研讨共同寻找解决办法。教师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在每节 AI 赋能的课堂教学后,及时反思 AI 工具的应用效果、学生的学习反馈,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与AI工具使用策略。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 AI 教学创新实践,探索 AI 技术与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的融合路径,不断丰富AI 赋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
结束语
AI 赋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虽面临技术适配、教师能力、学生发展等方面的挑战,但通过优化AI 教学工具设计、加强教师培训、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辅以完善的政策支持、协同合作机制与教学反思创新,能够有效应对挑战,充分发挥AI 技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邓金虹,符盛.教育数字化背景下 AI 赋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信息与电脑,2025,37(18):167-169.
[2]江丽.数字化赋能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创新思维启蒙[J].读写算,2025,(27):112-114.
[3]陈燕燕.核心素养导向下AI 技术赋能小学数学提质增效的实践[J].读写算,2025,(27):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