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核心素养的 AI 赋能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顾李晨
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小学
引言
数学核心素养涵盖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等维度,强调学生综合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培养。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多局限于单一学科范畴,知识传授碎片化,难以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关联与整合,也无法充分满足核心素养培养对综合能力的要求。跨学科教学通过融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与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但在实践中面临资源整合难、学情匹配不精准等问题。AI 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路径,其强大的资源整合、智能分析与个性化推送功能,可推动跨学科教学模式创新。因此,研究面向核心素养的AI 赋能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
一、当前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现状
(一)跨学科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中,多数教师对“为何跨学科”“跨什么”“如何跨”缺乏清晰认知,教学目标未与核心素养培养紧密结合。跨学科教学常停留在表面形式,如简单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却未围绕核心素养设计知识整合、能力提升的递进目标,导致跨学科教学方向模糊,难以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初衷。
(二)学科知识整合缺乏系统性
在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实践中,学科知识的整合多依赖教师个人经验,缺乏系统性规划。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往往较为零散,如在数学课堂中偶尔融入科学实验数据计算、语文故事中的数学问题等,但未形成“数学为基础、多学科协同”的知识体系,知识间的逻辑关联薄弱,学生难以理解不同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也无法形成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与学情适配不足
现有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资源数量有限,且资源内容与学生学情的适配性较低。教师在筛选跨学科资源时,难以精准匹配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水平与兴趣特点,导致资源要么超出学生能力范围,要么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资源缺乏动态调整机制,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实时优化,影响跨学科教学的效果。
二、AI 技术在赋能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中的核心价值
(一)精准定位跨学科教学目标
AI 技术可通过分析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要求及学生学情数据,帮助教师精准定位跨学科教学目标。AI 能梳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关联点,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学情学生应达成的跨学科能力目标,如小学低年级可设定“数学与美术结合的图形创意”目标,高年级可设定“数学与科学结合的数据分析”目标,确保跨学科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培养方向一致,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二)系统整合跨学科教学资源
AI 技术可对海量跨学科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筛选与整合,构建“数学+多学科”的系统化资源库。AI 能根据知识关联度将数学知识与语文、科学、美术、体育等学科资源进行匹配,形成完整的跨学科教学资源链,如将“图形面积计算”与“建筑设计(美术)”“土地测量(科学)”资源整合,同时可根据教学需求实时更新资源,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丰富、系统的资源支持。
(三)动态适配学生个性化需求
AI 技术可通过收集学生的数学学习数据、跨学科活动参与数据,生成个性化学情画像,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的动态适配。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AI 推送难度较低的跨学科资源,如“数学儿歌(语文 ⋅+ 数学)”;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AI 推送挑战性更强的资源,如“数学建模与科学实验数据分析”;同时,AI 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实时调整资源难度与教学活动设计,确保跨学科教学贴合学生需求。
三、面向核心素养的AI 赋能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路径
(一)构建“AI+目标定位—资源整合—活动设计”教学模式
基于 AI 技术构建系统化的跨学科教学模式:第一步,AI 分析核心素养要求与学情,定位跨学科教学目标;第二步,AI 整合适配的跨学科资源,形成资源包;第三步,AI 根据目标与资源,辅助教师设计“数学主导、多学科参与”的教学活动,如“数学测量+科学观察 + 语文记录”的综合实践活动,确保教学模式环环相扣,服务于核心素养培养。
(二)依托AI 开展沉浸式跨学科教学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利用AI 技术搭建沉浸式跨学科学习场景。例如,借助AI 虚拟仿真技术,创设“超市购物”场景,让学生在模拟购物中完成数学计算(数学)、商品描述(语文)、货币认知(社会)等跨学科任务;利用AI 互动工具,组织“数据收集与分析”活动,让学生通过传感器收集环境数据(科学),用数学方法分析数据,再用图表呈现结果(美术),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综合能力。
(三)借助AI 实现跨学科教学效果动态评估
AI 技术的应用在跨学科教学效果评估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它能够构建一个多维度的评估体系,从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素养发展等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动态跟踪评估。通过分析学生在跨学科活动中的答题数据、任务完成情况和互动表现,AI 能够实时反馈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跨学科协作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发展状况。同时,AI 系统为教师提供实时的教学优化建议,包括调整教学资源的难度、改进活动设计等,以确保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和挑战性。这种“教学—评估—优化”的闭环模式,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动态和适应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持续提升跨学科教学质量。AI 技术的介入,不仅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平台。
结束语
综上所述,AI 技术为面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提供了强大的赋能支持,在目标定位、资源整合、学情适配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当前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虽存在目标模糊、资源零散等问题,但通过构建“AI+目标—资源—活动”教学模式、开展沉浸式跨学科活动、实施动态评估等路径,能够有效发挥AI 的技术价值,推动跨学科教学落地见效。未来,教师应进一步提升AI 应用能力,深化AI 与跨学科教学的融合,让AI 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助力学生成长为具备综合能力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伍小倩.立足“教—学—评”赋能跨学科——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的思与行[J].读写算,2025,(27):118-120.
[2]黄厚瑄.借力反逆思维赋能小学科学与数学跨学科融合[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5,(06):93-95.
[3]田青.跨学科赋能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J].读写算,2025,(13):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