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刘明鑫

身份证号:410211198609262530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详细阐述了其在流程工业、离散制造业等不同工业场景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分析了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工业企业进一步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自动控制;工业生产;应用

引言​

工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工业企业面临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以及满足环保和安全要求等多重挑战。自动控制技术作为现代工业的核心技术之一,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自动化操作以及智能化管理,为工业企业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自动控制技术概述​

(一)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自动控制基于反馈控制原理,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检测系统的输出并与期望的输入(设定值)进行比较,根据两者之间的偏差来调整系统的输入,以使系统输出尽可能接近设定值。一个典型的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和传感器组成。传感器负责测量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并将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馈信号与设定值的偏差,按照特定的控制算法计算出控制信号,然后通过执行器作用于被控对象,改变其输入,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输出的控制。例如,在一个温度控制系统中,传感器测量被控对象(如加热炉)的温度,将温度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将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若实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控制器则输出一个控制信号,使执行器(如加热元件)加大加热功率,从而提高被控对象的温度;反之,若实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控制器则减小加热功率。通过这种不断的反馈和调整,系统能够保持被控对象的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二)自动控制技术的分类​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SISO)线性定常系统的控制问题,以传递函数为数学模型,采用频率响应法、根轨迹法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经典控制理论具有物理概念清晰、设计方法简单直观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的许多常规控制系统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简单的温度控制、压力控制等系统。​

现代控制理论主要研究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时变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以状态空间法为数学模型,采用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等先进控制策略。现代控制理论能够处理复杂的系统控制问题,对于提高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精度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型工业生产装置、机器人控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智能控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控制技术,它融合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糊逻辑、遗传算法等多种学科知识,能够处理具有不确定性、非线性和复杂性的系统控制问题。智能控制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能够根据系统的运行状态和环境变化自动调整控制策略,具有自学习、自适应和自组织的能力。在工业生产中,智能控制在复杂生产过程优化、故障诊断与预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流程工业中的应用​

在化工生产中,自动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反应过程、精馏过程、传热过程等各个环节。例如,在化工反应过程中,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确保反应在最佳条件下进行,提高产品收率和质量。以乙烯生产为例,在裂解炉控制中,采用先进的燃烧控制算法,根据原料性质和生产负荷实时调整燃料和空气的流量,保证裂解炉内温度均匀稳定,提高乙烯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降低能耗。在精馏过程中,利用自动控制系统精确控制塔板温度、回流比等参数,实现对混合物的高效分离。通过实时监测塔顶和塔底产品的成分,自动调整控制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各个环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发电环节,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发电机组的启停控制、功率调节和故障保护。例如,在火电机组中,利用协调控制系统(CCS)对锅炉和汽轮机进行协同控制,根据电网负荷需求快速调整机组的输出功率,同时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在输电环节,采用自动电压控制(AVC)和自动功率控制(APC)技术,实时监测电网电压和功率分布,通过调节变压器分接头、投切电容器等方式,维持电网电压稳定和功率平衡,提高输电效率和可靠性。​

石油炼制过程涉及多个复杂的工艺流程,如原油蒸馏、催化裂化、加氢精制等。自动控制技术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用于优化生产操作、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在原油蒸馏过程中,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精确控制蒸馏塔的温度、压力、液位等参数,实现原油的高效分离。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根据原油性质和产品需求动态调整操作参数,提高轻质油收率。在催化裂化过程中,对反应温度、催化剂循环量等关键参数进行精确控制,保证反应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通过在线分析仪表实时监测产品质量,自动调整控制参数,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二)离散制造业中的应用​

在离散制造业中,自动化生产线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自动控制技术用于控制生产线中各种设备的运行,实现物料的自动输送、加工和装配。例如,在汽车制造行业,自动化生产线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机器人、机床、输送设备等各种设备的协同工作。PLC 根据预设的程序,精确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实现汽车零部件的搬运、焊接、装配等操作。同时,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产品质量,当出现故障或质量问题时,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数控机床是离散制造业中的关键设备,自动控制技术是数控机床实现高精度加工的核心。数控机床通过数控系统控制机床的坐标轴运动,实现对工件的精确加工。数控系统根据零件的加工图纸和工艺要求,生成数控加工程序,控制机床的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刀具位置等参数。例如,在加工复杂的机械零件时,数控系统能够根据零件的几何形状和加工工艺,精确控制刀具的运动轨迹,实现高精度的铣削、钻孔、镗孔等加工操作。同时,利用自动换刀系统,实现刀具的快速更换,提高加工效率。​

在离散制造业的仓储物流环节,自动控制技术用于实现货物的自动化存储、检索和运输。自动化立体仓库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堆垛机、输送机、穿梭车等设备的运行,实现货物的自动入库、出库和存储管理。例如,当有货物需要入库时,自动控制系统根据仓库的存储情况,规划堆垛机的运行路径,将货物准确地存入指定的货位。在货物出库时,自动控制系统根据订单信息,快速检索出货物所在的货位,并控制堆垛机将货物取出,通过输送机输送到发货区。通过自动化仓储物流系统的应用,提高了仓储空间利用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

​结论​

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深度融合,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工业生产的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郭向荣.机械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02):69+71.

[2]张程.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09):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