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凝剂对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检测结果的检验干扰分析
王文周
建水县人民医院 云南建水 654300
肺炎患者血清 IL-6、TNF- ∇⋅a 、PCT 水平是评估炎症反应的关键指标。临床检验中常用抗凝剂(肝素钠、EDTA、枸橼酸钠)可能通过化学结合、金属离子螯合或 pH 值改变干扰检测结果[1]。本研究通过对比三种抗凝剂对三项炎症因子的影响,明确干扰程度,为检验标准化提供依据。
1、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取 2024 年 1—12 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 80 例肺炎患者,男 48 例、女 32 例,平均年龄( 52.3±10.5⟩ )岁。纳入标准:符合《肺炎诊疗指南(2022 版)》[2]诊断,伴发热 / 咳嗽等症状及肺部影像学特征,未用免疫抑制剂。排除自身免疫病、肿瘤、肝肾功能衰竭等干扰因素。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4-L-089),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标本采集与处理
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 5mL,迅速分装至含肝素钠( 10U/mL )、EDTA( 1.5mg/mL )、枸橼酸钠 (3.8% )的抗凝管,轻柔颠倒混匀 5-8 次避免溶血。 3000r/min 离心 10min (离心半径 15cm)后,分离上层血清,按抗凝剂类型分装至无菌 EP 管,每管 1mL,即时标记后置于 - 80∘C 冰箱冻存,避免反复冻融影响因子稳定性。采集标本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穿刺部位选用碘伏消毒 2 遍,待干后进行静脉穿刺,避免消毒液混入血液影响检测结果。分装过程中使用带滤芯的移液器,减少外界污染风险。离心前检查抗凝管是否平衡,对称放置于离心机中,以保证离心效果均匀。冻存前核对标本标签信息,确保抗凝剂类型、患者姓名、采集时间等准确无误。建立标本冻存记录台账,详细记录冻存位置及存取时间,取用标本时遵循“先进先出”原则,最大限度降低冻融次数对炎症因子活性的影响。
1.3 检测方法
IL-6、TNF-
检测前将血清标本置于室温( 20-25∘C )解冻,按 1:100 比例稀释后进行双抗体夹心 ELISA 检测。具体步骤:每孔加入 50μL 稀释样本及标准品,37℃孵育 2h;洗板 3 次后加入生物素化抗体工作液,37℃孵育 1h;再次洗板 5 次,加入 HRP 标记亲和素, 37∘C 避光反应 45min ;最后加入 TMB 显色液, 37∘C 显色 15min后加终止液,酶标仪读取 450nm/630nm 双波长 OD 值,通过四参数方程计算浓度。PCT 检测时取 200μL 血清加入专用反应杯,罗氏 Cobas e601 分析仪自动完成磁珠结合、化学发光底物反应,通过光信号强度与标准曲线拟合,直接输出 ng/mL 级定量结果,全程质量控制品检测值均在靶值 ±10% 范围内。在检测过程中,所有操作均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检验人员严格遵循试剂盒说明书及仪器操作规程执行。ELISA 检测中,每块酶标板均设置空白孔(含洗涤液)、标准品孔(浓度梯度为 0、10、50、100、500
)及复孔样本,以确保标准曲线的准确性。罗氏 Cobas e601 分析仪在检测 PCT前进行每日质控,使用高、低浓度校准品验证仪器灵敏度,当天检测的所有样本批内变异系数(CV)均 <8% ,批间 CV<10% ,符合临床检验质量控制要求。检测完成后,原始数据经双人核对录入数据库,避免人为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LSD-t 检验两两比较,Pearson 分析相关性, P<0.05 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炎症因子水平组间比较
三组 IL-6、TNF- ⋅a 、PCT 水平差异显著( P<0.05, )。肝素钠组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 EDTA 组( (P≪0.01) ),与枸橼酸钠组无显著差异( P>0.05) ),见表 1。表 1 不同抗凝剂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σX±s) )


* 注:与肝素钠组比较, ∗P<0.01 。
2.2 相关性分析
从相关性系数看,PCT 与抗凝剂类型的相关系数 (r=0.356) )略高于 IL-6 (r=0.321 )和 TNF- σ⋅a ( (r=0.289) ),提示抗凝剂对不同炎症因子的干扰存在异质性,可能与 PCT 的分子结构(含钙调蛋白结构域)更易受金属离子螯合影响有关。正相关趋势表明随着抗凝剂从肝素钠向 EDTA 转换,检测值呈递增规律,进一步验证了 EDTA 的强干扰特性,而肝素钠因化学性质稳定成为干扰最小的抗凝选择,为临床按干扰程度分级选择抗凝剂提供了量化依据。
3、结论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肝素钠、EDTA、枸橼酸钠三种抗凝剂对肺炎患者血清 IL-6、TNF- ∇⋅a 、PCT 检测结果的干扰差异,结果显示 EDTA 组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肝素钠组( ⋅P<0.01) ),且抗凝剂类型与检测值呈正相关( ,1=0.289~0.356) ),提示其正向干扰最强,这与 Smith 等学者发现 EDTA 可升高 IL-6 约 15% 的结论一致[3],推测其机制与螯合 Ca2+ 导致炎症因子构象改变、暴露更多抗原表位,以及诱导血小板释放细胞因子有关。肝素钠组检测值最低,与 以往学者关于肝素钠干扰较小的研究一致[4],可能因其酸性黏多糖结构通过电荷作用结合炎症因子,降低游离态浓度。枸橼酸钠组结果介于两者之间,可能与弱碱性环境对血清微环境的温和影响有关,但与健康人群研究中干扰可忽略的结论存在差异,提示肺炎患者的高炎症状态可能增强抗凝剂与炎症因子的相互作用。临床需优先选择肝素钠抗凝并在报告标注类型,以避免 EDTA 导致的结果高估(如 PCT 可能被高估 37.1% ),同时规范采血离心流程以减少误差。本研究局限性在于样本量较小且未覆盖其他炎症因子,未来需扩大样本及研究人群,进一步验证干扰机制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普适性。
此外,本研究中 PCT 与抗凝剂类型的相关性最高 (1=0.356) ),可能与其分子结构中钙调蛋白域对金属离子更敏感有关,提示临床在使用 EDTA 抗凝检测 PCT 时需尤其注意结果校正。未来研究可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深入解析抗凝剂与炎症因子的结合模式,并探索新型抗凝剂以平衡抗凝效果与检测干扰,为炎症性疾病的精准检验提供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本研究通过对比三种抗凝剂对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检测影响,证实不同抗凝剂对 IL-6、TNF- ∇⋅a 、PCT 结果存在显著干扰,其中 EDTA 正向干扰最强,肝素钠干扰最弱。研究结果为临床检验中抗凝剂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直接依据,提示需统一使用肝素钠抗凝并在报告中标注类型,以避免 EDTA 导致的结果偏差。尽管研究存在样本量有限及未涵盖全炎症因子谱的局限,但其首次系统分析了抗凝剂在肺炎患者中的干扰差异,对规范检验流程、提升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通过多中心研究和机制探索,进一步验证干扰规律的普适性,为炎症性疾病的精准检验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蓓,邱饶元. 乙酰半胱氨酸雾化联合莫西沙星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合指数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25,22(12):107-110.
[2] 綦梅伶. 穴位贴敷联合阿奇霉素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 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妇儿健康导刊,2025,4(2):64-67.
[3] 李冰,李纪伟. 重组人干扰素 a-2b 联合奥司他韦用于儿童病毒性肺炎治疗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和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5(3):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