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
柳飞 孟雪 贾友超
山东鲁能泰山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1 引言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数字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智能电网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关键方向。智能电网通过融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电力技术,显著提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与效率。电力工程技术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石,在多个关键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发电、输电到配电和用电环节,全面推动智能电网的高效运行与创新发展。
2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发电环节的应用
2.1 新能源发电技术整合
随着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长,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发电在智能电网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例,高效的光伏电池技术不断涌现,提升了光电转换效率,降低了发电成本。在智能电网中,通过电力工程技术实现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有效管理与控制,确保其稳定接入电网。利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光伏系统可实时调整工作状态,以获取最大发电功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风力发电同样在智能电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不断朝着高容量、低风速启动以及高效稳定运行的方向发展。电力工程技术通过优化风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增强其对复杂气象条件的适应性,保障风力发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海上风电领域,先进的海上风电场建设技术,如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安装、海底电缆敷设等,为大规模开发海上风能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2.2 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
分布式能源资源(DERs),如小型生物质能发电、微型水电等,在智能电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电力工程技术通过研发高效的分布式能源接入设备与系统,实现对这些分散能源的有效整合与管理。例如,采用电力电子变换器,可将分布式能源发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实现与电网的无缝连接。同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电网负荷需求和分布式能源的发电状况,实时调节能源输出,确保电网供需平衡。
3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输电环节的应用
3.1 特高压输电技术
特高压输电技术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关键手段,对于智能电网优化能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建成了多个特高压输电工程。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电能的高效传输,减少输电损耗;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则适用于长距离、大容量的点对点输电,具有输电容量大、稳定性好等优势。通过采用先进的绝缘技术、电磁环境控制技术以及设备制造技术,确保特高压输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3.2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通过电力电子装置对输电系统的电压、相位、阻抗等参数进行灵活控制,提高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和输电能力。静止无功补偿器(SVC)、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等FACTS 装置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中。SVC 可快速调节无功功率,稳定电网电压;STATCOM 则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强的无功补偿能力,能够有效改善电网电能质量,增强输电系统的动态稳定性,提升电网应对突发故障的能力。
3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配电环节的应用
3.1 配电自动化技术
配电自动化是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电力工程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包括对配电设备(如变压器、开关等) 用智能传感器采集设备运行数据,通过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实现对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全 感 电网发生故障时,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够迅速定位故障点,自动隔离故障区域,并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显著缩短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3.2 智能配电网自愈技术
智能配电网自愈技术是智能电网的核心功能之一。通过融合先进的监测、通信和控制技术,实现对配电网故障的自我检测、诊断和恢复。当配电网出现异常时,自愈系统可根据实时采集的数据,快速分析故障类型和范围,自动调整电网运行方式,通过切换供电线路、投入备用电源等措施,恢复电力供应,最大限度减少停电对用户的影响。例如,采用分布式智能控制技术,各配电设备可根据本地信息和相邻设备信息自主决策,协同实现配电网的自愈控制。
4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应用
4.1 高级量测体系(AMI)
高级量测体系通过智能电表和通信网络,实现对用户用电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分析。智能电表具备双向通信功能,不仅能将用户用电数据上传至电力公司, 还能接收电力公司发送的电价、停电通知等信息。通过对大量用户用电数据的分析,电力公司可了解用户用电行为模式,进行精准的负荷预测,优化电力调度。同时,用户也可根据实时电价信息,合理调整用电时间,实现节能降耗。
4.2 需求响应技术
需求响应技术通过激励用户改变用电行为,实现电力供需平衡。在智能电网中,电力公司根据电网负荷情况,通过价格信号或直接控制等方式,引导用户调整用电需求。例如,在用电高峰时段,提高电价,鼓励用户减少非必要用电;或直接控制部分可中断负荷(如大型空调系统、电动汽车充电等),降低电网负荷压力。电力工程技术为需求响应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包括负荷监测与控制设备、通信系统以及智能控制算法等,确保需求响应的高效实施。
5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安全防护环节的应用
5.1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智能电网高度依赖网络通信,面临数据泄露、恶意攻击等风险。电力工程技术通过加密传输技术,对发电、输电等环节的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信息被窃取。同时,采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实时监测网络异常行为,如非法访问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操作,可及时发出警报并阻断攻击,保障电网控制系统的安全。
5.2 物理安全保障技术
在电力设备物理防护方面,运用智能视频监控与振动传感技术,对变电站、输电线路等关键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当检测到人员非法闯入变电站或线路遭受外力破坏时,系统能快速响应,联动安保人员处理,减少物理威胁对电网的影响。
6 结论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各个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新能源发电的高效接入与管理,到输电环节的大容量、远距离输电以及柔性控制,再到配电环节的自动化与自愈能力提升,以及用电环节的精准量测与需求响应,全方位推动了智能电网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工程技术将持续创新,为智能电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助力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未来,应加大对电力工程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推动智能电网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何立国.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4(6):45-47.
[2]管叙焕,张伟.探究电力工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应用[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2):114-116.
[3]周宪,王惟.基于供电网格优化划分的中压配电网规划研究[J].流体测量与控制,2023,4(4):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