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规划与营造
于姗姗
德州市数字化城市服务中心 山东省德州市 253000
一、引言
现代城市园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植物景观作为城市园林的核心要素,其规划与营造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园林的整体品质。科学合理地规划与营造植物景观,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空间,还能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因此,深入研究现代城市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规划与营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规划原则
2.1 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是植物景观规划的首要原则。城市园林植物应具备良好的生态适应性,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优先选择乡土植物,乡土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对本地环境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能够更好地生长繁衍,减少养护成本,同时有利于维护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合理搭配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现植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如将喜光的乔木与耐阴的灌木、地被植物搭配种植,既能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又能为不同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2 美学性原则
美学性原则要求植物景观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注重植物的色彩搭配,不同季节选择不同色彩的植物,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春季可选用樱花、桃花等粉色系花卉,营造浪漫的氛围;秋季则可种植银杏、红枫等变色树种,展现绚烂的秋色。考虑植物的形态组合,将高大挺拔的乔木、枝叶繁茂的灌木、低矮匍匐的地被植物有机结合,形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景观层次。
2.3 文化性原则
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应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挖掘地域文化中的植物元素,将其融入到植物景观规划中。如在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可种植与历史典故、诗词歌赋相关的植物,像杭州西湖边种植垂柳,让人联想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意画面。利用植物的象征意义传达文化内涵,如松树象征坚韧不拔,竹子象征高风亮节,在园林中合理种植这些植物,能够引发人们的文化共鸣。
2.4 功能性原则
植物景观应满足城市居民的多种功能需求。在城市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通过种植高大乔木为人们提供遮荫场所,改善微气候环境。在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起到降噪防尘、引导交通的作用。例如,在交通繁忙的主干道两侧,选择枝叶茂密、树冠较大的树种,如法桐、栾树等,能有效降低车辆噪声和尾气污染。在居住区,植物景观应注重营造舒适、宁静的居住环境,满足居民休闲、娱乐、交往的需求。
三、现代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要素
3.1 植物种类选择
根据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和景观需求,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在商业区,可选择观赏性强、易于养护的植物,以及造型优美的灌木球,营造繁华热闹的氛围。在工业区,应选择具有较强抗污染能力的植物,以减轻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关注植物的多样性,避免单一树种的大面积种植,防止病虫害的爆发和蔓延。同时,引入新优植物品种,但要经过严格的适应性试验,确保其能够在本地生长良好。
3.2 空间布局
合理的空间布局能够增强植物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运用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等种植方式,营造不同的空间效果。孤植常用于突出个体植物的形态美,如在草坪上孤植一棵造型独特的松树,成为视觉焦点。对植常用于建筑物或道路两侧,起到对称、平衡的作用,如在大门两侧种植两棵形态相似的桂花树。丛植和群植则可形成较大面积的植物群落,营造出自然、壮观的景观氛围。考虑植物与建筑、水体、道路等园林要素的空间关系,使植物景观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融为一体。在水体周边,可种植垂柳、菖蒲等水生或耐水湿植物,营造出优美的水景植物景观。
3.3 季相变化
季相变化是植物景观的一大特色,通过合理配置不同季节开花、变色的植物,实现四季有景。春季,种植樱花、郁金香等花卉,展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季,荷花、紫薇等植物盛开,带来清新与芬芳;秋季,银杏、红枫等变色树种使园林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冬季,蜡梅、南天竹等植物傲雪绽放,为寒冷的季节增添生机。
四、现代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方法
4.1 合理配置植物
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在植物群落的构建中,遵循“乔木-灌木-地被”的层次结构,上层乔木选择高大挺拔、树冠开阔的树种,中层灌木选择枝叶繁茂、花色鲜艳的品种,下层地被植物选择耐阴、覆盖性好的种类。如在一个小区的绿化中,上层种植合欢、广玉兰等乔木,中层搭配紫叶李、木槿等灌木,下层铺设马蔺、三叶草等地被植物,形成稳定而美观的植物群落。注意植物之间的比例关系,避免出现某种植物过于密集或稀疏的情况,保持植物群落的平衡与和谐。
4.2 营造特色景观
结合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营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植物景观。打造主题花园,如玫瑰园、菊园、竹园等,以一种或一类植物为主题,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布置,展现植物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可恢复和重建具有历史意义的植物景观,如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以荷花为特色植物,营造出“远香堂”等富有诗意的景观空间。利用植物的特殊形态或生长习性,营造奇特的景观效果,如在一些热带植物园中,种植高大的棕榈科植物,营造出浓郁的热带风情。
4.3 注重养护管理
良好的养护管理是植物景观持续保持良好状态的关键。加强对植物的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日常养护工作。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和季节变化,合理调整养护措施。在干旱季节,增加浇水频率,确保植物水分供应;在植物生长旺盛期,适时施肥,促进植物生长。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保持植物的形态美观,促进植物的分枝和开花。及时防治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的危害。加强对园林绿地的巡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植物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六、结论
现代城市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规划与营造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遵循生态性、美学性、文化性和功能性等原则,充分考虑植物种类选择、空间布局、季相变化等规划要素,运用合理配置植物、营造特色景观、注重养护管理等营造方法。通过成功的案例分析可知,科学合理的植物景观规划与营造能够提升城市园林的品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未来的城市园林建设中,应不断加强对植物景观规划与营造的研究和实践,打造更多生态优美、特色鲜明、宜居宜游的城市园林植物景观,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友梅,骆伟,程向东,等.城市园林规 对策[J].绿色科技,2020(01):45-46.
[2]雷芸,任莅棣.从北林“绿规 景园林,2021(04):106-109.
[3] 宁海坤, 欧刚军. 城市园林规 ]. 中 华民 居 (下 旬 刊),2020(0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