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图书馆红色文化传播的多模态创新路径与实践模式

作者

申震

邯郸市图书馆,河北邯郸056000

引言

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存储和传递中心,也在新时代中承担着文化传播的重任。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演进,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受到挑战,尤其在红 色文化的传承 传播需求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红色文化,作为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教 通过多模态传播技术,图书馆可以有效突破单一媒介的局限,结合文本、影像、虚拟现 传播效果,增强受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感。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邯郸市图书馆的实际案例,构建适应现 需求的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推动红色文化的多维度传播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图书馆在红色文化传播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图书馆逐步从传统的文献存储和知识提供角色转向文化传播中心。邯郸市图书馆等地方性公共图书馆通过数字化红色历史资料库、真人图书馆等活动,将红色文化传播与实际应用结合,提升了传播效果。例如,河北省图书馆结合新媒体平台,推动红色主题读书活动和数字化展览,扩大了受众群体和传播范围。图书馆通过现代传播技术,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普及和深度挖掘,尤其关注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播模式。

多模态传播理论近年来成为文化传播研究的重点。国内学者开始将多模态传播应用于文化传播,尤其是红色文化的传播。图书馆和文化机构通过整合文本、音频、视频及VR、AR 等技术手段,推动红色文化的多维度传播。短视频平台与实体资源的联动使红色文化传播更加生动,增强了文化的感染力和记忆度,提升了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邯郸市图书馆在红色文化传播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实践,通过“红色图书馆联盟”和“红色文化+数字平台”等模式,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文化教育和旅游活动结合,增强了互动性和吸引力。此外,其他公共图书馆也通过线上互动平台和社交媒体传播,推动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1.2 国际研究现状

西方学者对红色文化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政治教育和社会治理领域,探讨其对凝聚社会共识和塑造政治合法性的作用。然而,西方研究多停留在宏观政治分析,鲜有对红色文化在教育和文化传播中的具体应用的深入探讨。

在多模态技术应用方面,西方更多关注社交媒体与文化认同的关系,社交平台被用来传播文化价值观并塑造社会认同。但对于红色文化的多模态传播,西方的研究尚显不足,更多集中在技术工具的使用上,缺乏对文化内涵与传播逻辑的深度分析。

2 邯郸市图书馆红色文化传播的多模态创新路径

2.1 传播矩阵设计

邯郸市图书馆通过创新技术和活动设计,成功打造了一套完整的红色文化传播矩阵。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邯郸故事》《邯郸记忆》等系列红色文化纪录片和短视频作品,极大地扩展了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此外,图书馆还通过丰富的“线下”体验活动,进一步增强读者的文化认同感。例如,在春节期间举办的“送春联•写春联•贴春联”活动中,邀请书法爱好者和艺术家现场创作,并提供免费书写春联的服务,从而提升了读者的参与感与文化认同感。

在创新应用方面,邯郸市图书馆结合 VR 党史馆和 AR 红色地标导航等技术,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和互动体验的提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图书馆将党史内容和红色文化场景呈现给读者,帮助他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时,AR 技术使读者能够通过扫描邯郸市区革命遗址,触发历史事件的动态解说,增加文化体验的互动性。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还为读者提供了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感的红色文化体验,有效推动了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展示与深度传播。

2.2 多模态协同传播路径

邯郸市图书馆通过文本、影像、视频、虚拟现实等多模态资源的协同应用,极大提升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通过将传统文献、影像资料和现代数字技术结合,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立体、生动的文化体验。例如,平台整合了《冀南抗战纪事》及《刘邓大军》等红色历史专题数据库,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展示革命历史场景,让用户身临其境地体验红色文化。这种多模态协同传播的方式,不仅使文化内容的呈现更加丰富,还提高了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和吸引力,推动了红色文化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创新传播。

在创新媒介策略方面,邯郸市图书馆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设计了差异化的传播形式。通过对青少年群体偏好短视频和虚拟偶像的特点,图书馆开发了红色故事短视频和互动式教育内容,而对老年群体则通过音频故事和线下讲座等方式加强文化传承。这种针对性强的传播策略有效提高了受众的文化参与感和认同感,确保了不同群体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多维体验,进一步扩大了文化资源的触达范围,推动了红色文化的全方位传播。

3 邯郸市图书馆红色文化传播的实践模式

3.1 线上平台与线下活动的融合

邯郸市图书馆通过开发 VR 党史馆,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创新突破。该 VR 党史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党史内容和红色文化场景以沉浸式的方式呈现给用户。用户不仅能够通过虚拟游览体验历史事件,还能与虚拟场景中的人物互动,深入了解革命历程和英雄人物的事迹。这种创新的传播方式有效打破了传统文化展示的局限,提升了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和吸引力,使红色文化更具沉浸感和教育性,为不同群体特别是年轻一代提供了更具教育意义的学习体验。

在“真人图书馆+短视频”双线叙事形式的创新方 邯郸市图书馆通过结合真人图书馆的传统互动形式和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优势,推动了红 色文化传承人录制讲解视频,图书馆将红色故事以短视频的形式传 平台的讲解视频与线下“真人图书馆”活动相结合,让读者 中与讲解员面对面互动,深度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这种双线叙 红巴 并增强了受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参与感。

邯郸市图书馆还积极将红色文化研学路线与文化旅游结合,打造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线路。通过与当地文旅部门的合作,图书馆将 融入到实际的旅游体验中,游客可以在参观红色遗址、革命纪念馆的同时,参与图书馆组织的专 绎和互动体验等活动。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红色文化研学路线,不仅提升了文化旅游的深度和参与感,也推动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

促进了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发展。

3.2 用户参与度与传播效果的优化

邯郸市图书馆通过建立用户行为分析与反馈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效果和受众参与度。图书馆通过读者调查问卷、反馈机制以及用户积分兑换等手段,精准收集和分析读者的兴趣和需求,及时调整传播内容和活动形式。这种数据驱动的方式不仅提升了用户 体验,还为图书馆优化传播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持续的反馈与调整,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红色文化传播。

为提高用户的参与感和传播效果,邯郸市图书馆注重设计互动性强且适配碎片化信息消费习惯的内容。在线下活动中,通过多媒体和互动环节,图书馆增强了参与者的沉浸式体验。在“红色故事汇”活动中,图书馆通过视频播放与现场讲解相结合,吸引受众主动参与并深入了解红色历史。在“红色文化大课堂”活动中,借助VR 技术,打造了沉浸式的红色文化教育体验,使用户能够通过互动操作直接感知和学习红色文化。这种互动性强且符合现代受众需求的传播方式,极大提升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

邯郸市图书馆特别关注青少年群体的参与感与认同感,通过定制化的文化活动和线上平台提升其对红色文化的关注与投入。在“我们的节日”活动中,图书馆通过将红色文化与中国传统节日相结合,鼓励青少年参与制作卡片和手绘作品,不仅增强了其文化认同感,还提升了参与的积极性。此外,图书馆还通过线上短视频平台、微信小程序等渠道,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文化内容,确保青少年群体能够在多种媒介和形式中接触到红色文化,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与认同。

4 实践案例与试点验证

4.1 典型案例分析

邯郸市图书馆通过“红色故事短视频大赛”激发了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和参与。该活动通过线上平台发布短视频作品,参赛者讲述与邯郸革命历史相关的红色故事。参赛者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还通过视频表达对革命历史的情感认同。短视频作品在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反响。通过这一活动,图书馆成功将红色文化与现代社交媒体结合,创造了一个创新的文化传播模式,增强了红色文化的亲和力和时代感,为其他地区图书馆的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VR 党史馆”的推出是邯郸市图书馆推动 文化数字化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中国革命历史和党 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 的互动环节和更多的历史场景还原。图书馆在收到反馈后,积极优化内 能,如历史场景重现、角色扮演等元素,使得虚拟体验更加生动且富有教育意义。 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还提升了用户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结合邯郸地方文化资源的红色文化传播活动是图书馆在推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另一创新举措。邯郸市图书馆通过整合当地丰富的革命历史遗址、 了系列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和红色文化旅游路线。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 新的活力。通过与地方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合,图书馆不仅促进了 和文旅产业的发展。这种将地方文化资源与红色文化教育结合的模式, 为其 的传播思路,推动了红色文化的深度传播与社会化参与。

4.2 用户反馈与传播效果分析

通过数据统计,邯郸市图书馆对其“向英雄致敬,为战疫加油”线上直播活动的用户互动和参与度进行了详细分析。活动期间,图书馆利用短视频、图文直播等多种形式,通过“邯郸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推广,吸引了全国范围内的读者参与。根据数据分析,活动期间的观看人数累计接近 1 万人次,社交媒体平台的互动(如点赞、评论、分享)数量也显著增加,表明该活动在用户中产生了较强的共鸣和参与感。此外,通过线上直播活动,图书馆能够实时接收用户的反馈,并根据需求调整后续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和参与度。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线上平台的互动性大大增强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效果,为未来类似活动的优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传播效果评估方面,邯郸市图书馆的红色文化活动成功覆盖了广泛的受众群体,活动期间的总观众数达到14 万人次,展览期间举办的8 场直播活动累计观看人数近1 万,充分体现了活动的社会影响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图书馆的活动覆盖量和用户参与度均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图书馆还通过问卷调查和用户反馈收集数据,评估了红色文化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用户认知度。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通过活动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一反馈反映了多模态传播理论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有效应用。基于这些评估结果,邯郸市图书馆将在未来的文化传播活动中进一步完善传播策略,提升传播效果,增强公众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接受度。

5 结语

在多模态传播技术的推动下,图书馆的红色文化传播模式得到了创新与拓展。通过整合文本、影像、互动媒体等多种形式,图书馆能够有效提高受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参与感。邯郸市图书馆的实践展示了如何利用现代技术结合传统文化资源,不仅实现了红色文化的深度传播,还提升了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意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路径的拓展,图书馆将在推动红色文化传播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多模态传播的优化方案和更具创新性的技术应用,为红色文化的持续传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房旭辉.基于知识图谱的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服务模式与提升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4

[2] 李姗姗, 罗梦涵, 崔璐. 数字人文视域下多模态红色记忆资源知识聚合与开发[J]. 档案与建,2022,(06):33-36.

[3]赵文萱,冯川玉,朱静.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服务圈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南京公共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40(02):52-56.

[4] 彭 茜. 传播 学视 域下革 命纪念 馆红 色研学 的多 维价值 与创新 路径 [J]. 文物 鉴定与 鉴赏,2024,(21):84-87.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21.021.

[5]房旭辉.基于知识图谱的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服务模式与提升策略研究[D].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2024.DOI:10.27267/d.cnki.gqfsu.2024.000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