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情境教学融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路径探究

作者

刘永明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体的 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过 程中主动联想、思考,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并产生 特定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式。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情境教学,就是依据情境教学的理论、初中 历史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历史学习的认知规律,创设特定的情境,引领学生基于兴趣、愉悦等心理体验完成历史知识的掌握,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解决能力。

教学实践调查表明,情境教学法容易引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情感,有利于师生之间对知识进行互动,从而在融洽的课堂环境当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因此,在新时期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有对学生高度尊重的教学思想,懂得去了解情境教学法,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策略将情境教学法实施,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产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令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理解程度越来越深,完成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任务。

一、问题情境活跃学生思维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问往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有效途径。不过在传统的课堂之上,教师并没有把握提问的互动机会,仅仅是提出了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再去订正,难以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因此,身为新时期的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懂得应用问题情境,以激励的语言将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助力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留下对重点学习内容的深刻印象,期望学生能够享受解题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历史问题的习惯,从而实现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对学生提问:“当法国正在接受革命风暴的洗礼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 ’指的是什么?”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然后对学生说:“这场变革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我结合世界历史为学生讲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政治原因和直接原因 。根据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对学生提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蒸汽机发明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进行探究,从而以恰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了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了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最后,我做了课堂活动总结,引导学生归纳了第一次革命对世界格局带来的影响,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了学习收获。

二、直观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时期的教育领域中,并无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对于历史教学而言,留在了时空中,对学生而言是具有抽象性的,所以让学生感受到形象的画面十分重要 。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了解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中存在多媒体技术这一优质资源,可利用其将发生在过去的历史事件以直观情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在学生兴趣浓厚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言对其点拨,助力学生对历史知识深入理解,构建出精彩的初中历史课堂。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艺复兴运动》这一节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了意大利的地理位置,为学生介绍14 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城市繁荣、发展起来的原因,使学生了解了文艺复兴的背景,认识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已经出现 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然后,我以多媒体技术展示了文艺复兴的 先驱,引导学生了解了但丁与《神曲》,以及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画家与其相对应的作品 。这样,我以多媒体为教学媒介,让学生的注意力在直观情境之下集中起来,通过恰当的点拨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切实构建出了精彩的初中历史课堂。

三、合作情境促进学生参与

在新课程改革未曾进行前,大部分教师心中并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学时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处在沉闷的氛围当中,严重影响着学生自主获取历史知识的积极性 。基于此,身为深受新课改理念影响的初中历史教师,可通过生本教育理念将合作情境在课堂中展开,以求让学生处在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激发出来,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历史知识,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喜爱之情,达到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在课件上展示了杜甫《忆昔》一诗,从这首诗出发引入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了需要学习的内容 。然后,我将学生划分成了学习小组,让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唐朝的衰亡原因,并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导学案作辅助工具 。接着,我询问了学生的合作探讨结果,引导学生重点分析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在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了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会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了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之后,我让学生合作学习了黄巢起义的内容,对学生介绍了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让学生理解了维护大统一的重要性 。最后,我做了课堂活动总结,引导学生梳理了学习内容,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了学习收获。

四、表演情境点燃学生热情

表演,是重塑历史人物,重现历史事件的过程,会激发学生自主研究历史知识的意识,产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能够对所学重点内容有深刻的印象 。因此,身为初中历史教师,要在课堂之上将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表演情境,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知识的趣味性,完成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任务。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明朝的灭亡》这部分内容时,我根据当时明朝的历史事件,对学生分配历史人物角色,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表演, 明朝灭亡的原因以及李自成起义的内容 。之后,我引导学生对表演情境进 的道理,让学生认识到了人民才是历史的主宰。这样,通过创建表演情境, 趣味性,充分点燃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在充满生机的课堂气氛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 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顺利完成了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任务。

五、生活情境感受历史价值

身为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历史就是生活的道理,从而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历史知识的价值,增强学生获取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欲望,以求学生对历史课的参与变得愈来愈积极,不断使初中历史课堂精彩绽放。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社会生活的变迁》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件上呈现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论感受,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历史的价值 。然后,我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引入数据,以增强学生的说服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胜利 。这样,通常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与历史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感受到历史学科价值的基础上产生了充足的学习动力,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切实实现了初中历史课堂的精彩绽放。

六、网络课程情境拓展思维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构建网络课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填补了单一课堂教学的不足。网络课程通过文、图、音、影等多媒体信息资源,以开放的形式给学习者提供全新的学习模式。以红色革命史为内容设计网络课程,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拓展思维视界。

网络课程仍需注重情境设计。首先,了解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性。将未知的历史内容及学 生解答的内容隐含于教学设计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关注,引导学生的认知方向和解题意愿。其次,建构真实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需分析学生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把知识点和问 题置于真实情境之中,以对学生的学习更具价值和意义。再次,注重学习的交互性。设计教学情境时,追求课程学习的交互性,通过对话、 交往、沟通的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具体到红色资源的运用,可采用如下路径: 首先,以具有悬念性的影视情境导入,以视觉、听觉的冲击引起学习者的情感投入与关注,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真实的人物形象吸引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顺理成章地完成知识的建构。例 如,通过观看《西安事变》的影片片段,学生可以清晰理解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背景、内容、意义,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的高瞻远瞩、博大胸怀、家国情怀。其次,设计活动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红色革命中的故事情节可以设计成活动形式,学习者通过人机交互推动活动进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情绪高昂,不仅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还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再次,设置在线学习,讨论交流心得。对于一些有争议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建立在线学习小组,由教师组织、引导小组成员开展讨论、辩证,学生在交流中从不同角度方向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不仅增强师生情感,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总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的新中国在战争年代凝聚“红色基因”生生不息,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时代发展的重担即将交给青年一代的学生,“红色基因” 在青年一代学生中传承、发扬是历史赋予教师的责任。

七、采用项目式学习教学,探究情境创设

项目式学习(Problem-Based earning,简称 PBL) 是美国布朗斯教授于 1969 年在医学教学中创立,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其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激发下,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 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PBL 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发挥教学过程的导 向与主导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抵外侮、平内患、建红色中国的历史。这当中一件件历史事件就是一个个红色故事,可以成为项目式学习的素材。如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背景、意义及失败的原因,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影响等。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资料查阅、成果总结等主动学习的方式体验红色革命取得胜利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评价学生提交的学习成果,使其享受自主学习中产生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提升思想境界,做一个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使红色基因得到传承与延伸 。

情境创设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组成情境的各 种因素,如角色、环境、过程等,其中最为活跃的是角色。教师通过创设场景,让学生扮演历史事件中的不同角色,体验不同社会环境和历史阶段中由于各种影响因素不同导致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这种参与式教学无疑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经历和体验中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形成更真切、直观的认识,在体验活动中轻松积累和掌握知识,加深对问题的本质理解,并具备知识应用能力。如讲授“全面内 战的爆发”中重庆谈判时,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国共重庆谈判的文献、影像资料等,依据创设的场景剧情分配不同的角色,在课堂上展演。无论是参与角色的学生,还是作为观众的学生,都会在场景教学中不知不觉地领会、理解重庆谈判这一重点内容,并将共产党人解放全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于无形中植入脑海。教师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是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愉悦体验的,更有利于教育教学趋势的良性发展 。因此,身为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师,还需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了解情境教学法的内容以及内涵,在以新颖教育理念为基础的前提下不断在课堂上创设如问题情境、直观情境、合作情境、表演情境、生活情境等优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享受参与历史课堂的过程,使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水平变得愈来愈高,最终获得最为精彩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武兴 .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情境的创设方法[J]. 考 试周刊,2021(46):141-142.

[2]何丽珍 . 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策 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1(43):149-150.

[3]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M]. 南京:江苏 教育出版社,2010.

[4]王淑梅.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几点优势及应 用[J]. 教育现代化,2017(11):122-123.

[5]习近平.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 求知,2021(6):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