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高质量课堂
范雯
江陵县第三初级中学,湖北省荆州市 434100
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使学生受益,而且还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我们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成为高质量的课堂呢?现在,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提升素养
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具有渊博知识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现在的教师仅仅只拥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泉”。无论是“一桶水”,还是“活泉”,可见新时代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有很高要求。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知识,教师才能满怀信心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具备语文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对其他范畴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老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活到老,学到老。在工作之余,我们还是应该多看一些著名大家的优秀文学作品,多看一些精彩的优质课视频,利用网络资源向当代优秀的语文老师进行学习。除此之外,平时我们还要注意多阅读专业图书和杂志,以方便自己掌握语文课程教学中最新的动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总是要求学生适度地增加课外的阅读量,多看书,多读一本好书,其实大量阅读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很重要。“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一个学识渊博的教师不仅能使知识为教学服务,还能使学生相信和崇拜教师。
二、认真备课
老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是我们上好第一堂语文课的基础和保障。对于一堂语文课来说,上课前的准备直接决定着一堂语文课的结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相当于战场前的排兵布阵,语文老师自身就是这次战斗的主要指挥官,所以我们的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形势的每个方面,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和预测,才能真正制定并提出有效的战略方案,才能赢得胜利。教师在课前备课时,不仅要备课文,还要备学生,备学生也就是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确定课堂教学主体过程,安排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努力把班级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放到课堂教学上,提高他们的自主参与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为我们老师能够顺利地完成各项课堂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如何备好教材呢?教师每次在上课前,要熟记教学内容,千万不要打无准备之仗。除了要准备好所要教学的内容之外,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要考虑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所特有的思维模式和知识水平,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学生会问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遇到哪些难题,以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否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等方面。尤其是对于我们小学的学生来说,学习上还未形成一个积极态度,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呢?例如,做游戏、分组比赛、积分奖励制等。怎样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接受学习?教师还需要考虑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不同的层次,什么样的问题是由哪个层次的学生解决的。所以教师只有从学生角度来考虑,对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进行准确地预设性的思考,才会在课堂教学中充满信心,为形成高质量的教育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有效提问
要想使课堂成为高质量的课堂,课堂提问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环节。课堂上的提问活动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也是学生掌握所有基础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认为,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更多的阅读练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活动也是对阅读教学所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着整个阅读教学的成败。对于小学生来讲,要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不是依赖老师填鸭式的讲解,而是通过运用恰当、启发式的方法进行提问,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开拓小学生的视野,还能够调动小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提问不是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去提,我们应该避免不必要的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度。
课堂提问时机很重要。正确地选择了课堂上进行提问的时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效果就不明显了。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提问最合适的解决时机应该是在传授知识到最关键地方,即重点与难点。此时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们既有了自己的感悟,也有些许多疑惑,教师就要适当地抓住学生们似懂非懂的时间进行及时询问,这样才能够让他们热情高涨地去接受学习,并对于学习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问题设定的难易程度也很重要。教师向学生所提的每一个问题必须具备针对性,即便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回答得再好,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再高,教师的提的问题与本节课的内容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此外,我们在设计课程中的问题时,也一定要做到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同一节课所需要提出的各种问题,要体现从易到难的一个递进。这样,教师才能做到面对所有的全体同学,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自主参与到课堂中的积极性。
四、乐于评价
教师要善于以评价语来激励学生,用一种欣赏性的目标去激励和表扬。学生本来就是一个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善于挖掘和发现学生美即使学生今天只是勇敢地举手,或者如果他给出的答案不太正确,但有一个词用得很好,老师也应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在时时刻刻关注着自己,知道他们每天都在努力,争取有进步。因为不管哪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之后,都很期待能够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与赞扬。因此,教师应该在评估学生的同时,应尽量多地充分运用一种欣赏与鼓励相结合的语言,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学习的愉悦与成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这也可以说也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良好办法。
我在进行教学《海底世界》时,在通过引导学生清楚地理解了"窃窃私语"的含义后,让其他学生自己朗读一个描述海底野生动物"窃窃私语"的句子,有一个学生以极为响亮的嗓音大声地朗读,我没有立即评价他读得好或不好,只是说:"你读得真响亮。"然后再请另一位学生来做评价,并说出都得不够好的原因。但是当该生意识到自己的声音读得太大了后,我再次让他继续进行朗读,这一次他把海底动物"窃窃私语"的感觉读出来了。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不必急于立即否定学生,可以通过生生互评来让学生改正。这种善意的评价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读了。在平时的课堂上,我常用"朗读家"、"智多星"、"思考小达人"等称号表扬学生,让学生在受到赞赏的同时,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热情,让他们乐于思考,敢于发言。
除了语言评价外,教师的一个亲切的行为或动作也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方式。可以是教师赞许的点头,信任的目光,或教师鼓励的微笑,亦或教师拍拍他们的肩膀,这些行为动作不仅充分地传达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也充分地表达着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信任。这样的评价方法更加富有亲和力,更有利于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心与心之间的互动。
如果语文老师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他所上的语文课就算得上是高质量的语文课了。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