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绘本创作”为纽带的小学美术与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赵桧瑜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实验小学 辽宁大连 116021

一、引言:绘本作为跨学科纽带的必要性与时代性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整合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趋势。绘本创作天然融合了图像叙事(美术)与故事创编(语文)的双重属性:其画面构成涉及色彩、构图等美术语言,而情节设计需依托文字表达与文学结构,使之成为理想的跨学科媒介。2020 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美育需“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而绘本创作正契合这一目标,通过视觉化叙事实现“以美育德、以美启智”的综合育人功能。

当前教学实践中,美术课易偏重技法训练而忽视文化内涵语文课则常陷入文本分析的窠臼。绘本创作以项目化学习(PBL)为形式,将二者有机统一:学生需在理解文本主题的基础上进行视觉转化,同时在图像创作中深化对文学逻辑的认知。如上海市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的案例所示,学生通过童话绘本创编项目,同步提升了叙事写作能力与艺术表现力,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

二、绘本创作的双重育人价值:基于核心素养的再定位

(一)美术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协同发展

绘本创作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双向促进作用:

1、美术维度:学生在绘制角色、场景时需运用图像识读能力分析构图逻辑,通过创意实践设计视觉符号(如《九色鹿》中通过留白表现神秘感),并在色彩运用中传递情感(如《小蓝和小黄》中三原色隐喻人际关系)。

2、语文维度:故事脚本创作涉及语言建构(词汇选择、句式编排)情节设计需逻辑思维支撑(如冲突设置、因果链条),而文化主题绘本(如《女娲补天》)更深化了文化传承意识。

(二)跨学科能力的整合生成

绘本制作的完整流程包含“主题构思→脚本写作→画面设计→手工装订→展示反馈”,这一过程自然融入多学科知识与技能:

1、低年级学生通过“无字绘本补白”活动(如《雪人》),在图像联想中训练观察力与口语表达;

2、高年级学生项目如《猴王出世》绘本制作,需结合《西游记》文本解读(语文)、水墨插画技法(美术)、WPS 排版技术(信息科技),实现三重学科整合。

三、实践路径:“三段式”绘本创作教学模式构建

(一)、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能力基础,构建梯度化教学模式:

表:基于学段的三段式绘本创作教学目标体系

(二)、“趣味+实践”模式(3-4 年级)

引入立体绘本等互动形式,强化创作的系统性:

1、以二十四节气主题《咬秋》为范本,学生分析“吃西瓜”习俗的文化内涵(语文),设计可动纸艺结构(美术);

2、通过“绘本清单”工具梳理故事逻辑,如“主角目标→冲突事件→解决方式”,提升叙事条理性。

(三)“合作+探究”模式(5-6 年级)

采用项目化学习(PBL)推进深度探究:

1、驱动问题设计:如金山区实验小学提出“如何为学弟学妹创作童话集?”激发社会责任感;

2、跨学科协作:分组完成《建党百年》主题绘本时,学生需搜集史料(德育)、设计版式(美术)、撰写英雄故事(语文),最终用 WPS 合成电子绘本(信息科技)。四、课堂实施策略:从教学设计到评价创新

(一)四阶教学框架的设计与优化

基于 90 分钟课堂的跨学科整合,建立结构化教学流程:

示例:在《龟兔赛跑》改编课中,学生先触摸龟壳道具导入主题(阶段 1),绘制兔子“自信-轻敌-懊悔”情绪曲线(阶段 2),辩论“乌龟是否该接受挑战”并设计现代版结局(阶段 3),最后通过角色日记自评成长(阶段 4)。

(二)评价体系:三维度动态评估突破单一作品评价,构建过程性指标:

1.知识应用:绘本情节连贯性、图文匹配度(如《鼻尖上的精灵》中角色设计与性格一致性);

2.技能整合:绘画技法复杂度、数字工具使用合理性;

3.情意发展:合作记录表、读者反馈(如低年级学生对童话集的喜爱度)

(三)环境创设与资源支持

1.物理空间:设立绘本馆(如某校收藏 2 万册绘本供学生研读);

2.技术支持:VR 还原故事情境(如《方帽子店》复古街景)、AI 生成动画辅助想象;

3.师资协同:美术与语文教师共备教案,明确分工节点(如美术主导构图指导,语文聚焦叙事逻辑)。

五、实践挑战与对策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学科目标失衡:语文过度侧重故事深度而压缩美术创作时间

对策:采用“7:3 双目标锚定法”,如 90 分钟课堂中 63 分钟用于绘画表达,27分钟用于文本精修。

2.学生创作同质化:模仿范本导致原创性不足

对策:提供“角色-目标-障碍”框架,限定主题方向但鼓励表现多元(如《不一样的卡梅拉》续编中只设定“冒险”主题,不限定情节)。

3.评价标准模糊:难以量化跨学科成果

对策:引入“多维证据采集法”,结合观察记录(合作行为)、作品分析(图文关联度)、用户反馈(低年级学生投票)综合评估。

六、结语

绘本创作犹如一根丝线,串联起美术的图像之“美”与语文的文字之“真”,在跨学科学习中织就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锦绣画卷。通过“三段式”教学模式与四阶课堂框架的系统实践,学生得以在《猴王出世》的笔墨丹青中理解经典文本,在《建党百年》的史诗绘制中厚植家国情怀——这正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 AI 工具对创作效率的提升,以及绘本教学在乡村学校的适应性改造,让这一纽带惠及更广阔的教育土壤。

参考文献

[1]徐书敏.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2021(8).

[2]陆茜茜.引入儿童绘本,拓展美术教学资源[J].参考网,2020.

[3]故事教学的核心价值与设计原则[R].让礼圈教育,2025.

[4]黄丽冰.以绘本为载体的小学语文与美术学科融合分析[J].参考网,2020.

[5]陈瑜芸.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原创绘本制作的指导策略[J].考试周刊,2022(9)

[6]聚焦“跨学科”探索“融学习”[R].东胜区教研中心,2024.

[7]李伟炎.小而绘“宏”大美育人——新美育理念下小学绘本创作教学之创新实践[J].名师工作室,2022.

[8]东周小学举行校本教材出版论证会[N].宝安日报,2021-09-29.

[9]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童年·童话·童创[R].东方网教育频道,2021.

[10]闵余梅.“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原创绘本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研究[EB/OL].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