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与对策分析
苏加家
身份证号码:34112519840929927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数量持续增长,工程质量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施工质量不仅关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功能实现,更直接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中,提升施工质量已成为企业立足之本与发展的关键。深入探讨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对策,成为实现工程高品质交付的重要保障,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较为复杂,涉及人员、材料、管理、技术及环境等多个方面。从施工人员角度来看,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是决定质量优劣的核心。当前不少工程在实际施工中仍存在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技术培训不到位、施工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这直接影响施工环节的精度与安全性。此外,施工队伍的组织结构、协作能力以及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也与质量紧密相关。一支缺乏协调、高效管理的施工团队即使拥有先进设备和充足资源,也难以保证整体施工质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施工材料的质量与选择同样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素。劣质材料或不规范采购流程将埋下工程质量隐患。在一些项目中,为了节省成本,存在使用非标材料、低价中标后以次充好等现象,造成后期结构强度不足、防火性能降低、耐久性下降等问题。同时,材料的存储、运输及现场管理也容易因疏忽导致材料性能损耗,影响施工效果。此外,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与维护状况也不可忽视,设备老化、操作失误等都可能造成质量缺陷,特别是在高精度施工或复杂工艺中,设备问题可能直接引发工程事故。
在管理与制度方面,施工质量控制的整体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当前部分工程仍存在项目管理流程不清、责任划分模糊、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导致质量问题发现不及时、整改不到位。质量验收环节的形式化、走过场也削弱了控制效能。此外,施工环境的变化、气候因素的干扰以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当,也可能间接影响施工质量。因此,全面分析上述关键因素,并在制度、人员、技术、流程等层面构建系统性的质量控制体系,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和前提。
二、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当前建筑工程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直接制约了工程整体水平的提升。首先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些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对质量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制度不完善、管理层级混乱,缺乏系统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机制,导致施工中各环节缺乏有效衔接与监督。部分项目在施工前期未充分进行技术交底与方案评审,施工过程中则存在质量控制断层,验收阶段流于形式,问题整改不彻底。尤其在多专业协作的复杂工程中,管理责任模糊、缺乏统一指挥容易造成质量标准不一,影响整体协调性。
人员因素依然是施工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一方面,现场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不同工种之间缺乏系统培训与持续教育,部分人员缺乏基本的质量意识和规范操作能力。另一方面,现场管理人员普遍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加上部分企业为节省成本,管理人员配置不足或岗位职责不清,导致质量检查与问题反馈流于表面,无法形成闭环管理。同时,由于劳务分包制度普遍,施工人员流动性大、责任追溯难、奖惩机制不健全,使得质量责任无法落实到具体个人,增加了管理难度。
施工现场的实际环境和技术保障条件也对质量控制提出了挑战。在施工过程中,常因工期紧张、成本压力大,出现抢工期、压缩工序、无视施工条件的情况,造成工艺质量难以保障。部分工程存在“重进度、轻质量”
的倾向,忽略了施工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的严谨执行。在技术支持方面,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施工现场缺乏数字化管理工具,质量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不足,难以及时发现和预警质量隐患。同时,对于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缺乏系统评估与操作指导,增加了质量风险。因此,施工质量控制中的问题是多方面交织的,只有从制度完善、人员培训、技术手段、现场管理等方面综合发力,才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
三、提升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对策与路径
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需要从管理体系优化、人员素质提升、技术手段创新等多维度协同发力,构建科学高效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机制。首先,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是基础,应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工程实际,制定覆盖设计、采购、施工、验收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细则。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质量职责,建立责任追溯机制,确保每道工序质量都可监控、可记录、可追责。同时,加强施工前的质量策划工作,完善技术交底与审核流程,通过方案优化和风险预判,消除潜在质量隐患,推动质量管理工作前移。
在人员方面,应注重施工队伍专业素质的系统提升。施工企业要强化员工培训机制,定期组织质量标准、施工规范、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尤其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持证上岗管理。提高质量意识的同时,还应加强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建设,将施工质量与员工考核、奖惩制度挂钩,激发责任感与主动性。此外,应鼓励组建稳定、高效的施工团队,减少过度依赖临时劳务队伍的现象,从而提升施工过程的组织性与一致性。在管理层面,应强化现场质量监督与巡查机制,确保每一道工序均能在规范条件下完成,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分析和整改,形成闭环控制。
技术与信息化手段的融合应用也是提升施工质量的关键路径。应加快推进建筑施工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运用 BIM 技术、智能检测设备、施工质量管理系统等工具,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数据化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材料追溯、工序控制、问题反馈及进度监管,不仅提升了质量管理的精度和效率,也增强了施工透明度,有效防范人为疏漏和管理盲区。同时,鼓励企业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动技术革新与施工质量的深度融合。对于高难度、复杂工程,应提前组织技术攻关与工艺试验,确保关键技术的成熟可控。通过制度、人员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质量保障体系,为建筑工程的高质量、高安全、高效益交付提供有力支撑。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要素,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与安全性能。通过分析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识别当前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可有效提升施工质量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培训、推进技术应用与信息化建设,是实现质量控制目标的关键路径。在实际工程中,应持续优化全过程管理体系,落实责任机制,推动施工过程标准化与精细化,构建科学、高效、可持续的质量控制体系,为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郭健.谈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及质量控制对策[J].山西建筑,2018,44(30):207-208.DOI: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8.30.115.
[2]何正江.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散装水泥,2023,(01):86-87+90.
[3]林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探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17):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