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中微支架式小练笔的运用策略研究
江燕
福建省南平建瓯市建州教育总校第一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要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其中,“表达与交流”素养的培养在三年级集中体现为小练笔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而微支架作为切实有效的连接学生现有的写作水平以及课程要求的桥梁,其科学运用成了落实课标要求、破解三年级小练笔教学的难点的有效路径,这也使得相关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一、设计阶梯式句式支架,降低表达难度
阶梯式句式支架是微支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结合三年级学生从写话到习作的过渡需求,将相对复杂的句式拆解为梯度递进的表达模块,帮助学生快速有效的掌握规范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化解不知如何组织语言的困境,为小练笔搭建起清晰有效的表达路径【1】。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课后小练笔“写家乡的一处美景”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三级句式支架,助力学生进行表达。基础支架为“家乡的______真美。这里有_ __。”(参照文本从“总”到“分”的结构)的简单句式,以此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锁定写作对象,并列举出相对基础的景物,从而帮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完成从无到有的有效表达,例如学生可以写“家乡的中心公园真美。这里有高大的柳树。”;提升级支架可以拓展成“家乡的______真美。(概括这一处美景最为突出的特点),比如(列举一处具体景物,从形态、颜色等方面描述其突出该特点的表现)”(参照文本聚焦特点,具体描绘的写作手法)的具体描写句式,引导学生像课文那样先点明某一个美景的特点,再通过具体的景物详细体现,中等生可以写出诸如“家乡的中心公园真美。这里充满生机,比如那片草地,嫩绿的草芽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从松软的泥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的句式;拓展级支架则给出“家乡的______真美。你看,__;你听,______;你闻, _。”(参照文本多角度、多感官的描写)的多感官句式,鼓励学生调动起自己的听觉、视觉和嗅觉描写相关细节,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写出:“家乡的中心公园真美。你看,柳树垂下的枝条像绿色的丝带;你听,小鸟在枝头唱着欢快的歌;你闻,月季花开出的花朵带着淡淡的清香。”阶梯式支架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找到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适配的表达起点,逐步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切实有效的降低小练笔的表达难度。
二、搭建情境化内容支架,丰富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是指作者在写作前积累的生活经历、观察体验、阅读知识等原始材料,是小学生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文字内容的基础支撑【2】。情境化内容支架的搭建可以以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将相对抽象的写作主题转化为可以进行感知和体验的具体情境,通过还原文本场景和链接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素材提取方向,让小练笔的素材变得更加的鲜活、更加的贴合主题。
以《手术台就是阵地》的课后小练笔“写身边坚守岗位的人”的教学为例,教师不妨通过搭建三层情境化内容支架,切实有效的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库。首先,可以搭建“文本场景回放”的情境化内容支架: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课文当中的插画动画(白求恩在战火当中做手术),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切实有效的回顾坚守的核心场景要素——“环境(危险/忙碌)、动作(专注/反复)、语言(坚定/简短)”,明确写作素材的提取维度。
接着,可以搭建“生活场景链接”的情境化内容支架:直观形象的展示生活当中的三组图片(凌晨清扫大街的环卫工人、下雨天执勤的交警、深夜备课的老师),并提出三个问题予以提示:“他在怎样的环境之下工作?做了哪些重复性的动作?说过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话语?”,帮助学生切实有效的关联自己的生活经验。最后,可以搭建“素材梳理表格”的情境化内容支架:提前发放准备好的简易表格,该表格需要包含“人物、环境、关键动作、话语”四列,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表格中填写具体的内容,比如说“交警叔叔:雨天路口,雨衣湿透,反复抬手指挥,说‘慢点走,别着急’”。借助支架,学生可以从“不知道写谁、写什么”转变为“有具体人物、有细节素材”,在小练笔当中涌现出生活当中的真实内容,有效解决写作素材匮乏的问题。
三、提供分层式评价支架,明确改进方向
三年级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的,将抽象的评价标准转化为具象且分级的维度,通过基础、提升、拓展三层评价指标,适配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既肯定基础成果,又指明进阶方向,可逐步提升小练笔的质量【3】。
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课后小练笔“续写老屋的新故事”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设计三级分层评价支架,帮助学生切实有效的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基础层的评价支架可以聚焦于“语句通顺度”“标点正确性”,评价标准为“无明显语病,句号、问号使用正确”,比如说某学生写了“老屋听到小猫叫,打开了门”,教师可以标注“语句通顺,获基础星”,明确其达标点;提升层的评价支架需要关注“情节有起因、经过”“角色特点贴合原文”,对于写了“老屋想倒下时,小刺猬求助躲雨,老屋同意了”的学生,教师可以予以这样的点评“情节完整,老屋善良特点突出,获提升星”,切实有效的肯定学生的小练笔内容的优势;拓展层的评价支架侧重于“有动作/语言描写”“加入环境烘托”,针对写了“老屋吱呀地晃了晃,轻声说‘进来吧,孩子’,雨点儿打在屋檐上噼啪响”的学生,教师可标注“有对话和环境描写,细节生动,获拓展星”,指明小练笔的优秀方向。同时,可以发放“改进小贴士”:基础层学生附“试着给角色加一句简单的话”,提升层附“添加一个角色的小动作”,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确下一步的改进目标,避免教学评价流于形式的情况。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微支架式小练笔教学,是切实有效的衔接学生的写话与习作能力的关键方法,是落实核心素养中表达与交流的要求的重要途径。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究相关策略以及方法,以此增强三年级小练笔教学的有效性,助力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
参考文献:
【1】瞿旭芸. 指向习作的精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一课为例[J].新智慧,2021,(35):106-108.
【2】许妃五. 从“教学资源”到“教学材料”:练笔教学材料的开发——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为例[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1,(11):60-61.
【3】杨丽. 统编版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解读与教学建议[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0,(12):10-11.
本文系南平市“十四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学骨干教师教育科研课题
统编版三年级"微支架"式
小练笔的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