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生态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

李永萍 张彦朋

赤峰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 024000

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成为社会、国家关注的重点,重视推动环保政策落实、保护生态环境、主动修复生态问题,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助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监测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等多样化现代技术可对环境要素实施准确评估,明确自然环境的目前状态,进而为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提供精准方向。相关部门应重视优化环境监测工作体系,提升监测质量和效果,强化环保效能。

一、环境保护管理中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意义

(一)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撑。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和资源进行了大面积开采,在工业发展进程中给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对区域环境内部的生态指标进行收集和分析,判断经济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进而结合生态环境系统现状优化经济发展形势,调整产业布局,保持生态平衡性。生态环境监测促使经济和生态环境可以形成同步发展趋势,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政策理念。

(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排污许可制度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合理且规范的排污许可制度可对企业的污染排放行为进行有效约束,避免企业污染排放过量破坏生态系统。但目前国内排污许可制度仍然有待完善,部分区域制度内容细化程度不足,难以起到全面约束效果。生态环境监测可为排污许可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效参考,结合企业污染排放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变化可以判断排污许可制度应用是否合适,持续对制度内容进行优化,提高排污许可制度的约束效能,增强企业环保意识。

(三)加大生态污染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部分企业为了能够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污染物处理成本,在生产实践中可能会存在偷排或者漏排等一系列不良行为,对于生态环境有着较为明显的危害和影响,甚至会出现污染水源、土壤的问题,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生态环境监测可以针对生态污染违法行为进行有效打击,相关部门可通过安装现代化监测设备对企业排污情况展开实时监测,了解污染物的排放类型、排放浓度以及排放量,及时对企业的错误排放行为进行制止[1]。

(四)预防突发性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部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具有突发性特征,如化学品大面积泄漏、企业大量排放有毒气体等,污染物扩散速度快,会给周围区域居民以及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生态环境监测能够针对各类环境污染参数进行深度分析,评价空气、水源、土壤等相关环境要素质量水平,通过实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预测,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突发性污染问题的影响。

二、环境保护管理中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具体应用对策

(一)完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生态环境监测应搭配完善的预警系统进行使用,可以提前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布环境污染预警信息,提升环境保护效果,减少生态污染问题的影响。有关部门应重视在城乡地区构建完整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结合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监测要点合理放置传感装置,避免出现监测盲区。重点在工业生产企业以及其他污染排放量较大的区域进行监测,结合当地生态特征优化监测指标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定期对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实施整合分析,快速传输监测数据内容,并利用多渠道完成预警发布,加强社会大众对于环境污染问题预防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二)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应以规范的管理制度为基础,通过细化制度内容为监测活动开展提供理论参考,促进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提升。在管理制度中应当优先明确不同部门和企业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具体职责,要求环保单位、监测机构以及污染排放企业共同配合完成监测和环保工作,并规定不同主体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在发生环境污染问题时根据制度内容进行及时追责。构建信息公开制度体系,对于生态环境监测所涉及的数据应及时面向社会进行公布,主动接受来自社会群众的监督,提升生态监测以及环保工作的透明化水平。

(三)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创新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是否得到及时更新关乎着监测工作质量水平的提高,有关部门应重视推动监测技术的创新性研发,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开发符合当前国内生态环境监测需求的先进技术和相应设备,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知识[2]。提升现场监测仪器使用便利性,并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等深入挖掘监测数据背后的价值和规律,根据监测数据自动给出生态环境保护意见。

(四)建设专业的生态环境监测队伍

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会影响监测质量。相关部门应重视完善现有监测人员培养机制,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说明新型监测技术、设备的应用方式,提出环保新政策、新理念,促使其可以熟练运用新型技术手段完成监测工作,落实政策要求。定期开展监测人员交流学习活动,组织其前往国内或者国外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为监测人员提供提高个人综合能力的渠道。重视提升监测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使其能够主动落实职业要求。

结束语:

新时期,环境监测工作的创新和优化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通过物理监测手段为环保工作开展构建完整的数据库基础,有效解决各类环保问题。在目前环保管理活动中应针对监测预警系统、管理制度、监测技术以及监测人员四项要素实施优化和改进,打造完善的监测工作机制,发挥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秋云,马媛,韩潇.环境保护管理中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探析[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5,38(07):47-49.

[2]张蓬勃.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5,(07):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