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化工生产中水煤浆提浓技术探讨

作者

苏盛

身份证号码:120223198712061477

引言

在化工生产领域,水煤浆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与原料,其浓度直接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生产经济性及环保水平。随着化工行业对节能降耗与绿色生产需求的提升,传统水煤浆因浓度较低导致的能耗高、运输成本大、反应效率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水煤浆提浓技术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关键。通过提升水煤浆浓度,可减少水分对后续燃烧或气化反应的干扰,提高单位体积水煤浆的能量密度,同时降低输送过程中的损耗与设备运维压力,对推动化工生产提质增效、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煤浆提浓技术现状

1.1 现有主流提浓技术

当前化工生产中,水煤浆提浓技术以优化煤粒级配与研磨工艺为核心,形成多种成熟应用方案。分级研磨连续级配制浆技术通过多段研磨设备与分级装置配合,先将原煤破碎至粗颗粒,再经精细研磨调整颗粒分布,使不同粒径的煤粒实现紧密堆积,减少颗粒间空隙以容纳更多固体煤,同时配合连续进料与搅拌系统,保障提浓过程稳定高效,适用于大规模连续化生产场景。间断粒度级配制浆技术则采用批次处理模式,通过精准控制每一批次煤料的研磨时间与粒度筛选标准,灵活调整煤粒级配比例,更适合小批量、多品种水煤浆的提浓生产,尤其在需要频繁调整产品浓度的化工环节中应用广泛。

1.2 技术应用成效

主流提浓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水煤浆浓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在浓度提升方面,通过优化煤粒级配与工艺参数,水煤浆固体含量显著提高,减少了后续化工反应或燃烧过程中的水分干扰,提升了单位体积水煤浆的能量密度。从生产效能来看,提浓后的水煤浆流动性与稳定性改善,在输送过程中不易分层、堵塞管道,降低了设备运维成本。

二、技术应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 工艺层面

水煤浆提浓工艺在实际应用中面临适应性与经济性的双重挑战。现有工艺对煤种的适配性较差,多数提浓工艺是基于特定煤种的特性设计,当更换煤种(如从烟煤切换为褐煤、无烟煤)时,煤的硬度、孔隙率、水分含量等参数发生变化,原有的研磨粒度级配方案、脱水参数难以匹配新煤种特性,易导致水煤浆浓度波动、稳定性下降,若要适配新煤种,需重新调整整套工艺参数,不仅增加试错成本,还可能导致生产中断。部分提浓工艺流程复杂且能耗偏高,分级研磨连续级配工艺虽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但多段研磨与分级环节需持续消耗大量能源,且各环节衔接过程中易出现物料滞留、参数偏差等问题,需投入额外人力监控调整;而物理脱水辅助提浓工艺中,过滤、离心等环节若控制不当,反而降低原料利用率,影响工艺的整体经济性。

2.2 设备层面

设备运行稳定性与大型化适配性不足,制约提浓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在设备损耗方面,提浓过程中的研磨设备、分级装置长期与坚硬煤粒接触,易出现部件磨损问题,如研磨机的衬板、分级筛的筛网等,磨损后不仅会影响煤粒研磨精度与分级效果,导致水煤浆粒度分布不均,还可能产生金属碎屑混入水煤浆中,影响后续化工反应质量,而频繁更换磨损部件会增加设备运维成本与停机时间。

2.3 添加剂问题

添加剂的性能稳定性与成本控制,成为水煤浆提浓技术应用的重要瓶颈。从性能层面看,现有添加剂对复杂工况的适应性较弱,水煤浆提浓过程中,温度、pH 值、煤粒表面特性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添加剂的分散、稳定效果,例如在高温环境下,部分分散剂易发生分解,导致水煤浆颗粒团聚、流动性下降;而当煤浆中杂质含量较高时,稳定剂难以在煤粒表面形成均匀保护膜,易出现分层现象。此外,添加剂的复配使用难度较大,为同时提升水煤浆的浓度与稳定性,常需复配多种添加剂,但不同添加剂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反而削弱整体效果,需反复试验调整配比,增加技术应用复杂度。

三、优化策略与技术创新方向

3.1 工艺优化

针对工艺适配性差与能耗高的问题,需从自适应调节与流程精简双路径推进优化。研发煤种自适应提浓工艺,通过在线检测系统实时采集煤种的硬度、孔隙率、水分等关键参数,结合预设算法自动调整研磨粒度级配、脱水时间等工艺参数,无需人工反复试错即可适配不同煤种,避免因煤种更换导致的生产中断。当检测到煤种硬度升高时,系统可自动延长研磨时间或调整研磨机转速,确保煤粒达到理想粒度;若煤中水分含量较高,则自动加强脱水环节的处理强度。

3.2 设备升级

在解决设备磨损、设备大型化协同难和不便维护方面的问题,从材料升级和智能控制方面开展升级。在提升设备的耐磨性方面,以合金、耐磨陶瓷等高耐磨材料制造研磨设备衬板、分级机筛网等易损件,提高设备的抗磨损能力,降低金属颗粒产生,提升设备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使用维修成本。在解决设备大型化协同方面,研发智能协同控制系统,利用各类传感器对大型研磨机组、分级机的进料量、转数、出料粒度等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实现数据共享,自动进行各类设备的参数调整,防止设备进料量与研磨速度不匹配出现煤粒研磨过度或者不足的现象。

3.3 添加剂研发

针对复配难和低成本是添加剂的市场核心,从添加剂性能和成本两个方面入手突破。添加剂性能方面,开发出具有耐复杂工况的添加剂,采用分子结构改性等方式提高分散剂的耐高温、耐酸、耐碱性,使分散剂在高温、pH 值波动工况中仍然可以稳定分散,防止水煤浆发生团聚;开发抗杂质稳定剂,在煤浆有杂质的情况下,仍能够在煤粒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膜,防止因分层而产生严重沉淀。成本控制方面,开发出基于工业副产品或生物质原料等廉价原料制备的复合型添加剂。预先通过实验确定各类添加剂在煤浆中的最佳复配比例,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添加剂组成的预复合型添加剂替代多种添加材料在现场配制,降低添加剂应用困难等问题。

3.4 新技术探索

突破以提浓为导向的传统思路,开辟新的技术路线。探索纳米技术在水煤浆提浓中的应用,通过纳米颗粒修饰水煤浆中的煤粒使其表面改性,改善其润湿性和分散性,降低水煤浆中的吸附水,从而达到不用过多加入化学添加剂而提高水煤浆浓度。尝试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水煤浆的提浓,利用微生物降解水煤浆中的有机质,水煤浆煤粒的表面性质得到改变,其与水分离的能力增强,辅助水煤浆的提浓,降低对化学添加剂的依赖,达到绿色提浓。

结语

水煤浆提浓技术是化工生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关键支撑,其主流技术虽在浓度提升与效能改善上成效显著,但仍受工艺适配性、设备损耗、添加剂成本等问题制约。通过工艺自适应优化、设备智能升级、添加剂性能革新及新技术融合,可有效突破瓶颈。随着技术持续迭代,水煤浆提浓技术将更趋高效、低碳与智能化,为化工行业能源利用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助力。

参考文献

[1]王星朗.水煤浆提浓项目生产总结[J].氮肥技术,2020,41(06):16-17+39.

[2]周永涛.三峰分形级配水煤浆提浓技术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8,24(01):63-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