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磷石膏砌块与传统砌体材料的施工效率对比分析

作者

何俊军

云南建投第九建设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501

引言

在建筑行业不断追求绿色环保与施工效率提升的背景下,磷石膏砌块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砌体材料,因其对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而逐渐进入市场。传统砌体材料如黏土砖、混凝土砌块等,凭借长期应用积累的成熟施工经验,仍在建筑施工中占据重要地位。施工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把控与成本控制,对这两种材料的施工效率进行对比分析,不仅能为工程材料的合理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还能推动新型环保材料在实际施工中的有效应用,对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龙陵棚改项目为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 123640.62m2 ,主体采用剪力墙结构,墙体材料选用 A5.0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与 Mul0 实心免烧砖混合砌筑。通过对比该项目中传统砌体与磷石膏砌块的试验段施工情况,可为施工效率分析提供真实场景支撑。

一、磷石膏砌块与传统砌体材料的施工特性对比

1.1 材料物理性能对施工操作的影响

磷石膏砌块与传统砌体材料的物理性能差异,对施工操作产生显著影响。磷石膏砌块通常具有质轻的特点,其密度相对较小。龙陵棚改项目中,单块规格600×200×1000mm 的磷石膏砌块重 12kg ,仅为同尺寸混凝土砌块的 60% ,这使得在搬运过程中更省力,现场工人单次搬运量可达8-10 块,较传统砌体(4-6 块)提升 40% 以上,减少了往返运输的次数,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施工节奏。同时,它的表面平整度较高,砌筑时砂浆铺设更均匀,能减少找平环节的工作量。然而,磷石膏砌块的耐水性相对较弱,龙陵棚改项目中,因未做防潮处理,砌块在潮湿环境中吸湿软化、含水率超标,最终导致该批次砌筑墙体返工率增加,这就要求施工时需做好防潮处理,增加了施工中的防护步骤。

1.2 砌筑工艺要求的差异表现

磷石膏砌块与传统砌体材料在砌筑工艺要求上存在明显不同。磷石膏砌块砌筑时,对砂浆的配比要求更为严格,通常需要使用专用的粘结砂浆,以确保砌块之间的粘结强度,且砌筑时灰缝厚度较薄,需保持均匀一致,这对施工人员的操作精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由于其自身特性,砌筑过程中不能像传统材料那样随意敲打调整,否则容易导致砌块破损。此外,砌筑前需对基层湿度严格把控,避免因水分失衡影响砌块稳定性,这也是与传统工艺的显著区别。

1.3 辅助材料与工具的适配性区别

在辅助材料与工具的适配性方面,磷石膏砌块与传统砌体材料也存在区别。磷石膏砌块砌筑时,需要配套使用专用的粘结剂、嵌缝剂等辅助材料,这些材料的性能与磷石膏砌块的特性相匹配,能更好地保证砌筑质量,但这类专用材料的采购渠道相对较窄,可能会增加材料准备的难度。在施工工具方面,由于磷石膏砌块质地相对较脆,需要使用专用的切割工具进行切割,以避免砌块碎裂,传统的瓦刀等工具在使用时需格外小心。

二、磷石膏砌块与传统砌体材料的施工流程效率差异

2.1 施工准备阶段的效率对比

施工准备阶段,磷石膏砌块与传统砌体材料的效率表现各有不同。磷石膏砌块在准备阶段,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查看是否存在破损、受潮等情况,由于其对防潮要求高,还需准备好防潮垫、塑料薄膜等防潮材料,同时专用粘结砂浆的调配也需要按照特定比例进行,准备工作相对繁琐,所需时间较长。但因其质轻,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后的堆放较为便捷,节省了堆放空间和搬运时间。传统黏土砖施工准备时,材料质量检查相对简单,主要查看砖块的外观和强度,辅助材料水泥砂浆的调配工艺成熟,施工人员操作熟练,准备速度较快。

2.2 砌筑作业阶段的效率差异

砌筑作业阶段是体现施工效率差异的关键环节。磷石膏砌块由于质轻,施工人员搬运和砌筑时体力消耗较小,能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的砌筑量,且灰缝薄,砌筑速度相对较快。但如前所述,其对操作精准度要求高,施工人员需要更加小心谨慎,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砌块损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缓砌筑速度。传统黏土砖砌筑时,虽然施工人员对工艺更为熟悉,但砖块自重较大,搬运耗时费力,且灰缝较宽,填充砂浆的工作量更大,单位时间内的砌筑数量相对较少。混凝土砌块因强度高、自重大,砌筑时需要多人配合搬运,且切割等工序耗时较长,整体砌筑效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在进行复杂墙体砌筑时,效率差距更为明显。

2.3 验收与后续处理阶段的效率表现

验收与后续处理阶段,两者的效率也存在差异。磷石膏砌块砌筑完成后,验收时对灰缝的平整度、粘结强度等要求更高,需要使用专门的检测工具进行检查,验收标准更为严格,可能会增加验收时间。但因其表面平整度好,后续墙面抹灰时无需进行大量的找平工作,可直接进行薄层抹灰,节省了后续处理的时间和材料。传统黏土砖砌筑的墙体,验收时主要检查灰缝的饱满度、墙体的垂直度等,验收流程相对简单,耗时较短。但由于黏土砖表面平整度较差,后续墙面抹灰需要进行较厚的找平层施工,不仅消耗更多的砂浆材料,还增加了抹灰工序的时间,延长了后续处理阶段的工期。

三、影响两者施工效率的综合因素及优化方向

3.1 施工环境适应性对效率的影响

施工环境对磷石膏砌块和传统砌体材料的施工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机制存在明显差异。以龙陵棚改项目为例(年降雨量 2011mm ),采用磷石膏砌块在雨季施工时,因未及时覆盖防雨布导致砌块受潮,被迫停工处理含水率超标的砌块,影响了项目进度;而同期采用混凝土砌块的仅需简单苫盖即可正常施工。这一典型案例印证,在潮湿环境中,磷石膏砌块的施工效率会受到更大制约—不仅需要增加防潮层、缩短砌筑暴露时间等额外措施,还存在因突发降雨导致停工的风险;相比之下,传统黏土砖和混凝土砌块凭借其密实结构,仅需基础防雨即可维持施工连续性,效率波动幅度较小。

在高温干燥环境中,两者的差异同样显著。在龙陵棚改项目中,当气温连续超过 30℃时,磷石膏砌块砌筑面需每 2 小时喷洒雾化水保湿,否则会出现砂浆粘结强度下降;而传统黏土砖仅需早晚各浇水湿润一次,日砌筑量仍可保持稳定。这种差异源于材料微观结构:磷石膏的多孔特性使其水分蒸发速率高于黏土砖,必须通过更频繁的养护来补偿水分流失,直接增加了施工组织的复杂度。

3.2 施工人员技能适配性的差异

施工人员的技能适配性对两种材料的施工效率影响显著。磷石膏砌块作为新型材料,施工人员对其特性和施工工艺的熟悉程度较低,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才能掌握正确的砌筑方法,如专用砂浆的使用、灰缝控制等,若施工人员技能不足,容易出现砌筑质量问题,返工率增加,从而降低施工效率。传统砌体材料经过长期应用,施工人员对其施工工艺更为熟悉,操作技能更为熟练,能够快速上手施工,返工情况较少,施工效率相对稳定。

3.3 提升两类材料施工效率的共性与个性策略

提升磷石膏砌块与传统砌体材料施工效率的策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策略方面,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是关键,无论是新型材料还是传统材料,熟练的操作技能都能提高施工效率;优化施工组织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减少材料运输和堆放的时间损耗,也能提升整体效率。个性策略上,针对磷石膏砌块,应建立专用辅助材料的稳定供应渠道,简化采购流程,同时研发更适配的施工工具,提高切割、砌筑的便捷性;对于传统黏土砖,可通过改进搬运设备,如使用小型叉车等,减少人力消耗,提高搬运效率;对于混凝土砌块,可优化切割工艺,采用自动化切割设备,减少切割时间。

四、结论

通过龙陵棚改项目实践验证,对磷石膏砌块与传统砌体材料的施工特性、流程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可知,两者各有优劣。磷石膏砌块质轻、表面平整,砌筑速度有优势,但准备工作繁琐、对工艺要求高;传统材料施工工艺成熟,但自重大、后续处理耗时。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施工环境、人员技能等因素选择,并采取针对性优化策略,以提升施工效率,推动建筑施工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夏倩,孙源清,李琰君,等.中国古代砖砌体力学性能研究综述[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1,33(05):113-124.

[2]吴超,陶林,黄晓旭,等.磷石膏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25,53(10):18-20.

[3]杨贵翔,刘恒波,王君,等.磷石膏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建议[J].江西建 材,2024,(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