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职体育教学中运用微课提升学生动作规范性实践研究

作者

周斌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引言

在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作为培育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身体素质的核心载体,如何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备受重视。微课作为教育领域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在破解这一难题时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作为教育中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具有独有的特点,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不仅能够通过短小的视频帮助学生利用零碎时间掌握动作技能和技术,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利用这种特性破解这一难题;内容聚焦是微课另一基本属性,基于此特性,通过慢镜头、放大镜头、三维动画等方式让学生较为清晰地看到每一个体育动作中的发力顺序、姿势动作、关节角度等内容。微课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它具有可视化、具象化的特点,能够减少学生对教学动作的认知难度,特别是在高职生动作基础参差不齐的群体中,能够增强高职生对自身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动作的练习效果。

一、基于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构建阶梯式微课教学链条

技能获得遵循“感知—模仿—练习—巩固”的动作技能学习规律,微课内容设计应按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感知阶段,微课要确立“标准动作”视觉模板,即通过专家运动员、教师动作示范、3D 解剖学动画讲解动作发力点等手段,形成“田径短跑跑姿——臀大肌、股四头肌在起跑时的收缩顺序”,让学生“明悟”起跑时“蹬摆结合”的力学原理,以及“错误动作—正确动作—损伤危险”之间的关系,如乒乓球正手进攻接球微课,“举高了球拍、手腕一动”,将球击中对方身体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进攻效果;如果抬起球拍击球,会出现“抬肘击球”,从而使肩关节损伤、护具佩戴损伤发生率增高。在此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规范动作的重要性。模仿阶段,设置“分解跟练”型微课,将复杂技能动作分解为可衡量的 3~5 个动作,对每个动作或小步骤都设计“暂停—模仿—播放”的交互手段,如篮球传接球微课,将“传接球”分解为“蹬地伸臂—抖腕拨指—球的飞行轨迹”,每一个小步骤可将动作进行暂停后练习,最终与视频中的示例动作比对,实现“在线纠正”跟练错误。巩固阶段,设计“情境化运用”微课,将规范动作置于真实的运动情境中,如排球垫球微课不仅仅示范“原地”垫球动作技能,还补充“移动垫球”“接发球垫球”等情境,强调在不同运动情境下发力大小不同,动作幅度也应变化的运动能力要求。

二、创新微课互动模式,强化动作规范的精准反馈

微课的单向传播很难避免学生“练不准”,要通过互动设计实现“练—反—修”的正反馈循环。实现“动作对比”交互,微课平台中增加视频对比工具,学生完成个人练习视频提交后,通过视频对比工具,自动与微课中的标准视频帧进行比对,标出动作相似度高的“绿线”,偏离标准较大的“红线”,形成具体量化报告单;教师可登录后台,了解全班存在共性偏差点,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予以矫正,如学生多数蛙泳划手“肘部外张幅度过大”,则再录制该微课予以补充;设置“难度梯度分层任务驱动练习”,依据动作的难易程度来设置“最低任务—提高任务—挑战任务”,每个任务所配的微课也有所区分,例如武术套路“弓步冲拳”,基础任务就是要求“步幅、拳眼到位”,相应的微课则主要讲解下肢的重心控制等;提高任务多了一个动作内容,即“出拳速度与步型稳定性同时发挥”,则配有打击发力的节奏提示;挑战任务则是在满足提高任务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动作的衔接流畅”,相应则配有呼吸的配合技巧等,学生完成任务后上传视频,等待审核确认通过后可获得更高的任务权限,即练习的过程使学生不正确的动作一步步固化。开通“老师与学生微互动”,微课程视频下面预留“动作困惑”学生留言板块,老师针对学生的“屈膝角度不好掌握”“力量顺序总是找不到”等问题录制 1~2 分钟一对一的指导式微课,构建“通病集体教、短板一对一”的纠错机制,防止规范点理解有偏差。

三、建立以“动作规范”为核心的微课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的定位影响学生关注动作细节的习惯,需要设立关注“规范性”的过程、技能、应用评价标准。过程评价注重“规范练习的习惯”,运用微课平台记载学生观看动作细节微课的数量、比对练习的次数、纠错作业的完成次数,如“观看动作细节微课次数:每周 ⩾3 次”“比对动作符合度:比对练习 +2% ”等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鼓励学生自觉关注细节。技能评价强调“动作细节的量化”,设置各运动项目动作细节的评价标准,比如“跳远项目:‘助跑节奏的稳定性’‘起跳腿蹬伸角度 (70°-80° )‘落地时缓冲屈膝角度 (120°-130° )’”等动作细节所占分值比例不低于60% ,从微课标准动作视频中依据标准化视频对照打分,避免主观性评价。应用评价关注“动作细节的迁移能力”,从实践中考察学生在运动复杂的环境或条件下,动作仍保持规范性,比如“篮球项目:急停跳投时是否规范保持屈膝缓冲状态”“防守过程中滑步时能否保持低重心”等动作细节的应用能力是否成为自动化习惯。

总结

本文通过微课程的应用研究,证实了微课程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领域的教学价值和潜力。微课的灵活性、针对性和互动性使其成为传统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实践论证,发现微课程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他们的体质水平。然而,在职业体育教学中应用微课程仍存在许多挑战,如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内容设计、教师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应用策略建议,旨在优化微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中的应用,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希望微课程能够在更多学科领域发挥其独特的教学优势,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祎娴.微课教学在高职体育课程教改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5,(07):9-12.

[2]于鹏.微课在高职体能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4,14(21):51-54.

[3]肖梦儒.“互联网 + ”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产业与科 技论坛,2024,23(08):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