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住宅屋面防水工程质量追溯中的应用
韩琳
身份证号:150204198606022120
引言
住宅屋面防水工程是保障住宅使用功能与结构安全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住户生活体验与房屋耐久性。当前,屋面防水工程常因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操作不规范、后期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出现渗漏,而传统质量追溯模式依赖人工记录、纸质档案,存在信息分散在建设、施工、材料供应商等多主体手中、追溯链条不完整、出现问题后难以快速定位根源等局限,导致维修成本高、住户投诉多。
一、住宅屋面防水工程质量追溯的现状与痛点
1.1 追溯信息碎片化,整合难度大
屋面防水工程涉及多参与主体,材料供应商负责提供防水卷材、胶粘剂等材料信息,施工单位记录施工工艺、操作班组、作业时间等施工信息,检测机构出具材料性能、施工质量检测报告,建设单位留存验收记录,后期物业负责运维问题记录。各主体信息多以独立档案形式存储,或分散在不同系统中,缺乏统一数据标准与整合机制,形成信息孤岛。当屋面出现渗漏时,需跨主体调取信息,因数据格式不统一、传递延迟等问题,甚至出现关键信息缺失,无法完整还原工程全过程。
1.2 追溯链条断裂,责任界定模糊
传统追溯模式多聚焦施工阶段,忽视材料源头与后期运维环节,导致追溯链条不完整。材料进场时,仅简单记录品牌与数量,未关联供应商资质、材料生产批次、质量合格证明等关键信息,若材料存在质量缺陷,难以追溯至具体供应商与生产环节;施工过程中,人工记录易出现遗漏或误差,如施工人员未详细记录卷材铺贴温度、搭接宽度等操作参数,后期出现渗漏时,无法判断是材料问题还是施工操作问题;后期运维阶段,未将渗漏位置、维修情况与前期施工信息关联,导致同一屋面反复渗漏却无法找到根本原因,责任难以界定至具体环节与主体。
1.3 问题定位滞后,追溯时效性差
传统追溯多为事后追溯,即屋面出现渗漏问题后才启动追溯流程,此时工程已交付使用,不仅影响住户生活,还需拆除原有装饰层进行维修,成本大幅增加。且因信息记录不及时、不完整,追溯过程需耗费大量时间核查档案、协调多主体,导致问题定位滞后,无法在施工阶段或验收阶段提前发现潜在隐患,难以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质量管控目标。
二、大数据技术在质量追溯中的应用路径
2.1 全流程数据采集
大数据技术可打破信息采集边界,实现屋面防水工程全周期数据的全面、实时采集。材料环节需采集材料供应商资质、生产信息、质量证明文件,以及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包括材料型号、规格、生产批次、进场时间、验收人员等,通过数字化录入建立材料信息档案,确保材料源头可查;施工环节依托移动终端采集施工数据,包括施工班组、作业人员、施工时间、施工工艺参数,如防水卷材铺贴时的环境温度、湿度,卷材搭接宽度、粘结强度,防水层厚度等,检测验收环节采集材料性能检测报告、防水层厚度检测记录、闭水试验结果等数据,确保检测信息完整留存;后期运维环节采集屋面渗漏位置、渗漏时间、维修方案、维修人员、维修效果等数据,实现运维信息与前期施工、材料信息的关联。
2.2 多源数据处理
针对采集的多主体、多类型数据,大数据技术可通过数据清洗、整合、标准化处理,构建统一质量追溯数据库。数据清洗环节剔除重复、错误、无效数据,如修正施工记录中的参数误差,补全缺失的材料验收信息,确保数据准确性;数据整合环节将分散在材料供应商、施工单位、检测机构、物业
等主体的数据关联整合,通过唯一标识如工程编号、材料批次号、施工班组编号,数据标准化环节制定统一数据格式与分类标准,避免因数据格式差异导致的整合困难,为后续追溯应用奠定基础。
2.3 追溯应用落地
基于统一数据库,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屋面防水工程质量的正向追溯与反向追溯,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追溯需求。正向追溯可从材料源头追踪至后期运维,如输入材料批次号,可查询该批次材料的供应商信息、进场验收记录、使用部位、施工班组及后期是否出现渗漏问题,明确材料在工程全周期的流转与使用情况;反向追溯可从问题点追溯至源头环节,可关联查询该部位的施工班组、作业参数、使用的材料批次、检测验收记录,快速定位问题原因,若为材料质量缺陷,可追溯至供应商。
三、住宅屋面防水工程质量追溯体系的优化策略
3.1 搭建一体化追溯平台,打破信息壁垒
依托大数据技术搭建覆盖多主体的一体化质量追溯平台,整合材料供应商、施工单位、检测机构、建设单位、物业等主体的信息录入与查询权限。平台需设置材料管理、施工管理、检测管理、运维管理等功能模块,各主体按权限实时录入对应环节数据,如供应商录入材料生产与资质信息,施工单位录入施工记录,检测机构上传检测报告;同时设置追溯查询功能,授权主体可通过工程编号、材料批次号、渗漏位置等关键词快速查询全流程信息,实现数据实时共享、高效追溯,打破信息孤岛。
3.2 建立数据共享与责任追溯机制,强化协同管控
建立多主体数据共享机制,明确各主体的数据录入责任与时限,如材料供应商需在材料进场前完成信息录入,施工单位需在当日完成施工记录上传,确保数据及时、完整;同时制定数据共享规范,明确各主体需共享的数据类型与格式,避免数据缺失或格式混乱。建立责任追溯机制,将追溯数据与各主体责任挂钩,如材料质量问题追溯至供应商后,将相关信息纳入供应商信用评价。
3.3 提升人员大数据应用能力,保障体系落地
人员是追溯体系运转的核心,需从培训与考核两方面提升相关人员的大数据应用能力。针对材料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检测人员、运维人员开展分层培训,一线人员重点培训追溯平台数据录入操作规范,确保准确、及时录入数据;技术与管理人员重点培训大数据追溯应用方法,如通过平台查询追溯信息、分析质量风险,提升数据应用与问题判断能力。将大数据应用能力纳入人员考核,如施工人员数据录入准确率、管理人员追溯查询与分析能力,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挂钩,激励人员主动学习与应用大数据技术,避免因人员操作不当导致追溯体系流于形式。
结语
住宅屋面防水工程质量追溯是工程质量管控的关键环节,大数据技术为破解传统追溯难题、构建全流程追溯体系提供了有效路径。依托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屋面防水工程全周期信息整合与高效追溯,解决信息碎片化、链条断裂问题;通过正向与反向追溯,可快速定位质量问题根源,明确责任主体,降低维修成本;完善的平台与机制保障,能确保大数据技术真正落地,提升工程质量管控水平。
参考文献
[1] 韩 庆 红 . 大 数 据 技 术 在 建 筑 工 程 进 度 动 态 管 理 中 的 应 用 [J]. 建 筑 技 术 开发,2025,52(09):59-61.DOI:10.20259/j.jzjskf.2025.09.0059.
[2] 徐 阳 . 大 数 据 技 术 在 建 筑 施 工 项 目 工 期 预 测 中 的 应 用 [J]. 中 国 建 筑 金 属 结构,2025,24(16):31-33.DOI:10.20080/j.cnki.ISSN1671-3362.2025.1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