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写作评价中史料运用能力的评价标准构建

作者

肖芳标

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学 福建武夷山 354300

引言;初中语文的写作训练是训练学生清晰表达观点、合理阐述内容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用最有效且明晰的语言来表述观点、解释内涵。尤其是合理运用历史资料可以增强说理的说服力以及文化的厚重感,但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于历史资料运用水平的统一标准,从而也就致使教师会进行主观化与随机化的评价,因此较难对其评价结果做出统一的定位以指出学生在正确运用历史资料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学生也无法判断应该如何选择适用的历史资料能够使得文章更为有说服力以及信息丰富。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切实提高史料运用能力,以及可以提升写作质量。

一、以史料选取的准确性为评价标准

历史资料的准确性是它本身价值所在,如果学生所选择的历史资料当中出现了错误或混淆等问题不仅仅是影响到文章的可信程度,更会使读者理解出错。但是由于学生对历史资料的选择鉴别能力相对较低,出现选择性失当的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将史料选取的准确性作为评价标准,能引导学生重视史料真实性,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例如以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教学后的写作练习为例,“纪念过去,珍爱和平”是这堂课的习作题目。其中一位学生的文章这样写道:“在抗日战争中,台儿庄战役是八路军取得的重大胜利,对鼓舞全民族团结抗日起到了巨大作用。”这名学生犯了一个错误,即他提供的历史素材不够准确,这个战役实际上是国民革命军取得的胜利,而不是八路军。依据这一标准,教师可明确地指出现行中的错误,阐明准确利用历史事实的原因,并通过《中国抗日战争史》等正典资料帮学生指出自己的错处。同时,也可向学生呈现一些经典的案例,这些例子均是以准确的历史信息为基础的文章,从而也就让学生明白准确选取史料对增强文章说服力的作用。由此可见,通过这样以准确性为评价标准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意识到精准历史信息的不可替代性,在今后写作中更加谨慎地选取史料[1]。

二、以史料运用的合理性为评价标准

虽然我们已经正确获取了历史素材,但是使用历史素材的方式不科学的话就不能达到它的应用效果,比如用到的历史素材过多或者错误地用到错误的时间等方面。尤其是初中学生往往急于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知识储备,忽了历史素材是否正好符合文本需求,这样就使文章变得生硬、缺乏连贯性,很大程度上也就无法提升学生的学效效率。因此,一种合理的方法来判断对历史素材运用的正确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历史素材合理地应用在作品中,并增强作品的逻辑性和流畅性。例如,在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学习后的写作训练,主题为“论学习的专注”。然而,也有学生的作文在开篇第一句阐明专注地学习的意义,接着突然插入“司马迁遭遇宫刑打击却激起创作欲最终完成《史记》这部著作”的史实,紧接着又转入如何才能专心学习的方法及策略。这种使用材料是不适时宜的,因它们与“论学习的专注”的中心内容关联性不强,出现时间又太唐突。在此评价标准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考虑怎样使历史信息和主题紧密联系,如“司马迁在撰写《史记》过程中克服诸多外来障碍,专注于收集和整理历史信息,经过艰苦奋斗最终完成这部巨著。我们也应该这样,在学习中做到专心吸收才能最终达到成功”[2]。由此可见,通过这样的评价与指导可以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历史信息的方法,掌握如何整理历史信息,也就使文章连贯并且结构清晰。

三、以史料与主题的关联性为评价标准

历史材料要与文章内容紧密结合,为阐述主题服务。但初中生往往将历史材料和文章内容相互割裂,无法有效证明文章的观点,也就不能够很好的利用,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尤其是通过明确历史材料与文章内容的联系评定准则为学生在文章书写过程中选取能够有效体现文章中心的素材,凸显文章要点,以此也就能够增加文章论证力。例如,在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后的写作任务,布置作文“我心中的英雄”后,有学生在文中描述心目中的英雄必定具备无所畏惧的精神气概,然后举出古代英雄匡衡的例子证明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此例和英雄无畏精神关联性不强。根据这个评判标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和历史资料之间的联系,并要求学生找出如“狼牙山五壮士在战斗中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宁死不屈,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等材料,这些材料均体现英雄们的不怕死的精神。由此可见,通过这种途径能够进一步把握住历史事件和主题的联系,从而也就能够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更加有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可以更有效的进行写作[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初中语文写作评价中史料运用能力的评价标准,对提升学生写作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以及可以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尤其是从史料选取的准确性、运用的合理性、与主题的关联性及等方面制定标准,能为教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此也就可以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基于此,通过明确这些标准并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学生能逐步掌握史料运用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从而也就能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与思想深度。

参考文献:

[1] 宋月华.“教—学—评”一体化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融合[J].华夏教师,2024(26):65-67.

[2] 张蓓仪.初中历史课堂文献史料运用的"深入浅出"——以《三国鼎立》为例[J].新读写, 2021,000(S01):P.29-30.

[3] 刘春文.探究写作评价方式践行写作评价建议——兼评"新课标与初中语文新教材写作板块的对接"专题研讨课[J].语文知识, 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