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王小艳
巫山县福田幼儿园
一、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涵
精细化管理源于企业管理理念,引入幼儿园管理后,需结合学前教育“以幼儿为中心”的本质特征,其核心内涵可概括为“三精三细”:
“三精”:即精准定位(明确管理目标与幼儿发展需求的契合点)、精细执行(将管理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位责任人)、精品追求(以高质量的管理服务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三细”:即细化标准(制定可量化、可操作的管理规范)、细致过程(关注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幼儿的情绪变化、教职工的工作状态)、细微服务(从幼儿的生活照料、学习支持到家长的需求响应,提供个性化服务)。
简言之,幼儿园精细化管理并非“繁琐化”,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管理更具针对性、系统性和人文性,实现“事事有标准、人人有职责、处处有管理”。
二、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制度精细化:构建“可落地、可监督”的管理体系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需避免“纸上制度”,确保每一项制度都贴合实际、便于执行与监
1.分层分类制定制度:按“核心制度+专项制度”分类,核心制度包括《幼儿园章程》《教职工聘用与考核制度》《幼儿安全管理制度》等,明确办园方向与基本规范;专项制度细化至各岗位、各环节,如《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需明确“晨间消毒的具体步骤(桌面用 1:20084 消毒液擦拭,作用 30 分钟后清水冲洗)”“幼儿午睡巡视的时间间隔(每 15 分钟一次,记录幼儿体温与睡姿)”,《食堂食材采购制度》需规定“供应商资质审核标准”“食材验收的 3 项必检项目(新鲜度、保质期、检疫证明)”。
2.建立制度监督与反馈机制:成立由园长、教职工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制度监督小组”,每月通过“现场检查+数据统计”评估制度执行情况。例如,针对《安全管理制度》,检查小组需查看“每日安全巡查记录(门窗、消防设施、玩具器械)”“幼儿接送交接登记”,发现未按制度执行的情况,需当日反馈责任人并跟踪整改,整改结果纳入月度考核,确保制度“不流于形式”。
(二)人员精细化:实现“分层培养、个性激励”的团队建设教职工是管理的执行者,精细化管理需关注教职工的专业成长与职业需求,激发团队活分层培养,精准赋能:根据教职工岗位与经验,制定“阶梯式培养计划”:
新教职工:实施“1+1”师徒结对(1 名骨干教师带 1 名新教师),明确“首月熟悉一日活动流程、首学期独立组织区域活动”的目标,每周开展 1 次“问题复盘会”,解决新手期困惑。骨干教师:聚焦“特色课程研发”“课题研究”,提供外出培训、专家指导机会,支持其成为“园本课程带头人”。后勤人员(保育员、厨师、保安):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如保育员的“幼儿急救实操”、厨师的“幼儿营养食谱设计”,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个性激励,关注需求:摒弃“一刀切”的激励方式,通过“教职工需求问卷”了解个体诉求(如部分教师希望“提升科研能力”,部分后勤人员希望“增加技能补贴”),针对性设计激励措施:对课程研发有成果的教师,给予“课题经费支持+年度评优加分”;对技能考核优秀的后勤人员,发放“专业技能奖金”并公示表彰,让激励更具针对性,提升教职工归属感。
(三)一日活动精细化:落实“以幼儿为中心”的细节管理
幼儿一日活动(入园、教学、游戏、进餐、午睡、离园)是幼儿园管理的核心场景,精细化管理需渗透到每个环节,保障幼儿安全与发展:
1.活动流程“细”到个体:针对不同幼儿的差异,提供个性化支持。例如,入园环节:对分离焦虑
重的幼儿,安排“专属迎接教师”,通过“牵手玩玩具”“分享小贴纸”缓解情绪;进餐环节:对挑食幼儿,采用“食材趣味造型(如将胡萝卜刻成小花)”“同伴示范进食”的方式引导,同时记录幼儿进食量,反馈给家长。午睡环节:对入睡困难的幼儿,播放轻柔的摇篮曲,教师坐在床边轻拍安抚。
2.安全管理“精”到细节:将安全隐患排查覆盖到一日活动的每个角落。
环境安全:每日晨间检查“玩具是否有尖锐边角”“插座是否安装防护盖”“地面是否有水渍”,户外活动前检查“滑梯连接处是否牢固”“草坪是否有异物”。
活动安全:组织集体游戏时,根据幼儿人数合理分配空间(如 15 名幼儿的游戏区域不小于 10 平方米),避免拥挤碰撞;使用剪刀等工具时,教师全程一对一指导,确保幼儿正确操作。
(四)家园共育精细化:搭建“精准沟通、协同合作”的桥梁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管理需打破“单向通知”的模式,建立“双向互动、精准响应”的机制:
1.分层沟通,满足不同家长需求。根据家长职业、关注重点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对于工作繁忙的家长:建立“每周 1 次的线上简报群”,用图文形式分享幼儿本周的“学习成果(如绘画作品)”“生活表现(如学会自己穿衣服)”,避免无效信息轰炸。
对于关注幼儿发展细节的家长:每月开展“一对一约谈”,结合“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如“本周主动帮助同伴 3 次,在集体发言时较胆怯”),与家长共同制定“家园协同培养计划”。
对于祖辈家长:通过“线下育儿讲座”“亲子活动邀请函(手写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科学育儿知识”,减少沟通障碍。
2.精准服务,解决家长实际困难:通过“家长需求调研”,针对性提供服务。如针对“双职工家长接送难”的问题,开设“延时托管服务(17:00-18:00)”,安排教师组织绘本阅读、手工等活动;针对“新手家长育儿困惑”,建立“家长互助群”,由骨干教师定期答疑,分享“幼儿常见问题应对方法(如感冒护理、情绪疏导)”。
总之,幼儿园精细化管理是一个持续优化、动态调整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在于始终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根本,以细节把控为关键,以团队协作为支撑”。在实践过程中,要警惕“重形式轻实效”“重规范轻人文”的误区,通过精细化的制度明确管理方向,精细化的人员管理激发团队活力,精细化的一日活动组织保障教育质量,精细化的家园共育凝聚教育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幼儿园管理从“合格”迈向“优质”,为幼儿营造安全、温馨、富有启发性的成长环境,助力学前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