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全面预算管理背景下企事业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作者

韩淑慧

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0 三队 吉林延吉 133000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与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愈发广泛,其通过规划预测经营、投资及财务活动,可整合资源、提效并保障战略目标实现。财务内部控制作为内部管理重要部分,能以控制政策规范财务行为、防范风险、保障资产安全。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并实现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是企事业单位的重要课题,故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二、全面预算管理背景下企事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合理

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起点与财务内部控制重要环节,但部分企事业单位存在编制不合理问题。一是方法落后,沿用增量预算法,仅依据历史数据调整,未考虑战略目标、市场变化与业务需求,与实际脱节;二是参与度低,仅财务部门负责,业务部门参与少,预算指标不符合业务实际;三是缺乏科学性,未充分调研分析,预算指标设定无依据,过高或过低不利于执行控制。

(二)预算执行监督不到位

预算执行监督是保障预算目标实现的关键,却存在监督不到位情况。其一,无有效监督机制,未建立健全体系,监督缺乏规范与系统,难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其二,监督力度不足,多由财务部门负责,因人员、精力有限,无法全面深入监督;其三,信息反馈滞后,未建立及时准确的反馈机制,管理层难以及时掌握执行动态、采取应对措施。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部分企事业单位存在制度不完善问题。首先,制度不完整,未涵盖所有财务活动环节,存在漏洞导致部分财务活动失控;其次,缺乏针对性,照搬其他单位制度,未结合自身实际,可操作性差;最后,执行不力,虽有完善制度,但缺乏监督考核机制,制度形同虚设。

三、全面预算管理背景下企事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

(一)科学编制预算

科学编制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也是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前提。企事业单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如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零基预算法能够摆脱历史数据的束缚,充分考虑企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需求,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滚动预算法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业务发展情况及时调整预算,使预算更加符合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其次,提高预算编制参与度。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预算编制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鼓励各业务部门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充分听取各业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使预算编制更加符合业务实际需求。最后,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论证。企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对预算指标的设定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评估,确保预算指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强化预算执行监督

强化预算执行监督是确保预算目标实现的关键,也是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首先,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监督机构。企事业单位应设立专门的预算执行监督机构,配备专业的监督人员,明确监督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监督。其次,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力度。预算执行监督机构应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应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的监督,防止预算超支、预算挪用等情况的发生。最后,建立及时、准确的预算执行信息反馈机制。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信息反馈系统,及时收集和整理预算执行情况的相关信息,并将信息反馈给管理层和各业务部门,使管理层和各业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预算执行动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也是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的保障。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企事业单位应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完善,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涵盖企事业单位的所有财务活动环节,消除制度漏洞。同时,应根据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预算控制制度,如预算编制制度、预算执行制度、预算监督制度等,使预算管理与财务内部控制有机结合。其次,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企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避免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制度。同时,应明确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条款和操作流程,使制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最后,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监督和考核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结论

综上,全面预算管理与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核心组成,二者的有效结合对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企事业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中面临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及制度建设等问题,制约了全面预算管理价值的发挥与财务风险的防控。通过本文提出的科学编制预算、强化执行监督、健全内控制度等策略,企事业单位可逐步破解现有困境,推动财务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深度融合,提升内部管理效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经济环境与市场竞争挑战。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维度,一方面可结合不同行业(如制造业、服务业)、不同规模(大型集团、中小企事业单位)的差异化特点,细化优化策略,增强实践适配性;另一方面可探索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在预算管理与财务内部控制融合中的应用,提升管理的智能化与精准化水平,为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升级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1] 田粟蓉.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与全面预算管理[J].品牌研究, 2024(9):0158-0160.

[2] 黄勇.全面预算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 2.0, 2024(18).

[3] 朱春艳.业财融合视角下企业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分析[J]. 2024(23):136-138.

[4] 李然.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航班, 2024(7).

[5] 卢静.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实践[J].管理学家, 2023(22):30-32.

[6] 许丽芳.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支点, 2023(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