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从物理实验误差分析谈科学严谨性的德育渗透

作者

张苡轩

南部中学 四川省 南充市 637300

一、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学科德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物理学科作为以实验为基石的自然科学,其蕴含的德育资源丰富。物理实验中的误差分析不仅是获取准确实验结果的关键环节,更承载着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道德品质的重要使命。将科学严谨性的德育理念融入误差分析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技能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与科学精神,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二、物理实验误差分析与科学严谨性的内涵及关联

(一)物理实验误差分析的内涵

物理实验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偏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由实验仪器精度不足、实验方法缺陷、环境因素等导致,具有重复性与倾向性;偶然误差源于实验者操作差异、环境随机波动等,其大小和方向呈现随机性。误差分析涵盖对误差来源的探究、数据的统计处理以及通过改进实验方案来减小误差的过程。

(二)科学严谨性的内涵

科学严谨性是科学研究的核心素养,体现为尊重客观事实、秉持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遵循严格的逻辑规范,勇于质疑与修正错误,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开展科学探索活动。

(三)两者的内在关联

误差分析的全过程深刻体现科学严谨性。在应对系统误差时,需反复校验实验仪器、优化实验方法,彰显对实验条件与方法的严谨把控;处理偶然误差时,借助多次测量、数据统计等手段降低误差影响,展现对数据处理的审慎态度。误差分析要求学生如实记录数据,不回避误差问题,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开展研究,这与科学严谨性的本质高度契合。

三、物理实验误差分析中德育渗透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在物理实验中,误差的客观存在要求学生如实记录数据。面对与预期不符的实验结果,学生需摒弃主观臆断,正视误差问题。长期的误差分析训练能够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习惯,认识到科学研究必须以真实数据为支撑,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也将迁移至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塑造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

(二)塑造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

误差分析旨在尽可能准确地揭示物理规律,逼近真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不断探索误差根源,尝试改进实验方法与技术。面对复杂的误差问题,学生需要克服困难、持续钻研,从而培养出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为未来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奠定精神基础。

(三)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

在小组实验中,误差分析需要团队成员的共同参与。从实验设计、数据测量到误差讨论,每个环节都关乎实验成败。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明确自身责任,增强责任感。同时,成员间通过交流讨论、分工协作解决误差问题,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升沟通与合作能力。

四、物理实验误差分析中科学严谨性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在实验准备阶段渗透德育

实验准备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实验指导书,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方法及实验流程。要求学生仔细检查实验仪器状态,

评估实验环境对实验结果的潜在影响。在此过程中,强调实验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学生明白充分的准备是确保实验顺利开展和数据准确可靠的前提。

(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渗透德育

实验操作环节是误差产生的主要阶段,也是德育渗透的关键时机。教师要求学生严格遵循实验步骤规范操作,如实、准确记录实验数据,杜绝随意涂改。当实验现象异常或数据偏差较大时,教师不直接给予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误差可能来源,鼓励学生重新检查实验操作、仪器使用是否正确。例如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若加速度测量值偏差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排查砝码质量测量、小车摩擦力补偿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科学严谨性意识。

(三)在实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阶段渗透德育

在数据处理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数学统计方法,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计算标准误差等,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误差来源,探讨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分析电流表外接法或内接法引入的系统误差,以及读数时的偶然误差。在此过程中,强调数据处理必须实事求是,严禁篡改数据以迎合预期结果,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四)在实验总结与反思阶段渗透德育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总结与反思活动。要求学生不仅总结实验结果,更要回顾误差分析过程,反思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环节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例如,学生可反思在实验操作中是否存在疏忽,误差分析是否全面等。通过总结反思,学生能够深化对科学严谨性的理解,认识自身不足,不断提升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进行细致批改,表扬体现科学严谨性的行为,指出存在问题并引导学生改进,巩固德育渗透效果。

五、结论

物理实验误差分析与科学严谨性德育渗透的有机融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实验教学各环节渗透德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精神品质和责任意识。在未来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持续挖掘误差分析中的德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推动学科知识教学与德育深度融合,为培育具有科学素养和高尚道德品质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S].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20.

[2] 张大昌. 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 课程·教材·教法 , 2019(06): 102- 107.

[3] 李政道 . 科学与教育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M]. 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2021.

[4] 王小明 . 中学物理实验误差分析教学策略研究 [J]. 物理教师 ,2022(03): 45- 49.

[5] 刘红梅 . 学科德育视角下物理教学的实践探索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3(12): 56-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