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防水材料耐久性能检测与评估

作者

钟华平

杭州方平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针对建筑防水问题,对其进行评价和对比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不同种类的防水材料在防渗、耐候、强度、耐久性及施工等方面均有差别,亟需对其性能进行系统评价与对比。论文的目的在于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实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建筑防水材料特性的深刻认识,为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决策支持,从而提高建筑的防水性能,提高其可持续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水材料;耐久性能;检测

引言:

防水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的安全与服役年限。为保证房屋在遭受洪水侵袭后,能较好地防止漏水或破坏,选用适当的防水材料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市面上的防水涂料、卷材、混凝土等种类繁多,其性能特征及应用领域也不尽相同。所以,开展建筑防水材料的性能评价和对比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工程人员更好地理解各种材料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

一、建筑防水材料耐久性能概述

1.1耐久性能的定义与内涵

建筑防水材料的耐久性是指在长时间的服役期间,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材料本身的特性不会发生变化。这就包括物理上的耐久性,如材质的耐磨,就拿瓷砖来说,像是商场、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它的耐磨性与其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关系。若耐磨性不佳,踩踏次数多了,表面便会产生刮痕、磨耗,影响其外观及使用性能。

二、建筑防水材料耐久性能检测

2.1常见的检测方法

目前,人们普遍采用磨损试验机来测试建筑防水材料的耐磨性能。在试验机上,用一种特殊的磨粒,在一定的转速下对试件进行摩擦,并测定其磨损量,从而对其磨损特性进行评价。以木质地板的耐磨度测试为例,按国家标准要求,以指定的砂纸为磨料点,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对木地板的表面进行磨擦,通过磨耗后的状况来判定其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对材料的抗冻性进行测试,一般是将试件放入冻融循环实验盒中进行。首先,将样品置于较低温度下冻结一段时间,随后转入高温下融化,经过几次循环后,观察样品的形貌(如开裂、剥落等),并对材料的强度等物性参数进行测试。可使用盐雾试验盒来测试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将被测样品置于盐雾试验箱内,在不同的盐雾浓度,温度,湿度下,进行一段时间的盐雾试验,观察其表面的锈蚀情况。

2.2检测的标准与规范

目前,我国对建筑防水材料的检验标准和规范较多。就拿石头来说,它的辐射测试是有严格的国家标准的。按其辐射等级,可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A级石适用于所有建筑, B级石适用于室内装饰,而 C级石仅适用于建筑的外饰面和户外其它用途。由于高放射性石头会对人体产生辐射伤害,因此,本标准的制订旨在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针对陶瓷瓦的检验,国家标准对其尺寸偏差、平整度、吸水率、破损强度等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并提出相应的评定标准。比如,陶瓷瓦的吸水性会直接影响到它的使用特性,太高的吸水性会造成它在使用中很容易受潮发霉,因此,对于不同种类的陶瓷砖,在标准中都有一个清晰的规定。对于金属防水材料,例如铝合金型材,其合金成分,机械性能,表面处理等均有相关规范。

三、建筑防水材料耐久性能评估

3.1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建筑防水材料的耐久性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且关键的任务。其中,硬度和密度是决定其服役时抵抗外界摩擦和碰撞的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密度又是决定其稳定性和结构强度的重要因素。如抗腐蚀能力是指材料在各种化学条件下的稳定性,而抗氧化性则是指其在有氧条件下的服役寿命。材料的机械性能指标有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其中抗压强度是指一种材料能够承受竖直压力,而抗拉强度是指一种材料在拉力下的表现。

3.2评估的流程与模型

针对建筑防水材料耐久性评价的过程和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在工艺层面上,要求样品的选择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要考虑到不同批次和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物料差别,从大量样品中选出最能体现总体性能的试样。在选择样品之后,首先要对样品进行规范化的预处理,以保证试验环境的一致性。测试时应严格遵守有关规范,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在资料搜集完毕之后,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并应用科学的统计学方法来进行分析,以便得到比较可信的资料。评价模型的构建既要有丰富的试验资料,又要有具体的应用实例。比如,利用随机统计方法,对多个环境下多个材料的耐久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性能参数间的概率关系,进而实现对某一特定环境下的耐久性的预测。

四、建筑防水材料的性能评估指标体系

4.1综合性能评估指标的选择

在对建筑防水材料进行性能评价时,必须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通用的评价标准包括防渗、耐候性、强度、耐久性和施工等。阻渗指数是用来评价材料的阻水性能,可以用水力试验或喷雾试验来评价。耐候性指数是指在长时间暴露于紫外光,温度变化,湿度等环境中,其性能稳定和耐久性。强度及耐久性能:通过压缩强度、抗冻融、抗化学侵蚀等综合评价其强度及服役寿命。施工性能指数反映施工技术、施工性能、施工难易程度,用来衡量材料的可施工性和施工质量。在选取综合绩效评价指数时,必须将特定的使用情景与工程要求相结合,并与有关的标准与规格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的全面性与精确性。

4.2材料性能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对评价对象、评价要求进行界定。其次,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的目标与要求,选择适合企业绩效评价的主要参数与指标。其次,对所选的参量和指数进行定量与规范化,以便于度量与对比。选取适当的评价方法及试验设备,对选取的参数及指标进行测试与评价。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及重要程度,对项目进行了评价。最终,整合筛选、量化及赋权等多项指标,构建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物料特性评价体系。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要将材料特性、工程要求、可行性等多方面考虑进去,还要持续地通过试验来检验和完善,才能保证该指标体系的准确和实用。

五、案例分析

结合某商厦地下室防水工程,对几种常用的防水材料进行性能评价与对比。评价的目的是为本项目选用最合适的材料,以适应复杂的地基环境,要求其具备良好的防水,耐候,耐久性。通过市场调查及供应商推荐,确定防水涂层、卷材、混凝土三大类。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的测试手段和设备,对其进行全面的性能评价。评价结果通过表、表的方式呈现,对比分析水压下抗渗透、紫外辐照、抗化学腐蚀等性能。

通过对比研究,评价各种材料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对其防渗漏、耐候、耐久等主要性能指标进行比较。从工程需求、预算约束及建设情况等方面,对各种材料进行全面评价。最后,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材质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并给出一些建议。从性能、可行性、经济性三方面综合考虑,优选出一种适用于某商厦地下室防水的新型防水材料。本文以实例为基础,对建筑防水材料进行性能评价与对比,以满足工程需要。通过对实例的研究,得出一些经验教训,对以后的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六、结束语

为保证建筑防水工程的质量及可靠度,必须对其进行性能评价及对比研究。通过对各种材料的综合性能评价与对比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其在各种环境中的应用。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实际工程中选用合适的防水材料,提升结构的耐久性与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与决策支撑。

参考文献

[1]胡飞燕,刘薇薇.一种改性橡胶沥青建筑防水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中国涂料,2022,37(11):52-57+62.

[2]杨斌,朱志远,陈斌,高敏杰,丁红梅,赵婷婷.GB/T 18244—2022《建筑防水材料老化试验方法》国家标准解读[J].中国建筑防水,2022(11):65-72.

[3]王霞,秦美荣,李忠.建筑混凝土材料强度检测的技术分析[J].居舍,2021,(3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