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音乐课堂“小组合作创编”教学策略在人教版教材中的适配性研究

作者

杨丽娟

库伦旗库伦小学 内蒙古 通辽 028200

“小组合作创编”这一策略在人教版教材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遭遇了不少适配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以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为出发点,探讨“小组合作创编”教学策略的适配性。旨在为提高小学音乐创编教学效果、优化教材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推动小学音乐教学向“以音乐育人”的核心目标迈进。

一、小学音乐课堂“小组合作创编”教学策略在人教版教材中的适配性

小学音乐教材内容广泛,包含了歌曲、欣赏和活动等多个模块,各个学段和类型的音乐素材各具特色,为“小组合作创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和广阔的创意空间。举例来说,低年级的教材中收录的简短儿歌,旋律简单、节奏鲜明,非常适合小组进行歌词改编或基础节奏的创新;而高年级的教材中,包含的音乐作品结构较为复杂,可以引导学生基于音乐主题进行剧情创编或旋律的延伸创作。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人教版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力、协作能力和审美修养,“小组合作创编”策略通过小组内的共同构思、创作和表演,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小组合作的任务难度和成员构成。例如,在教材的创作活动部分,指导学生分组,结合教材中的音乐元素创作小型乐曲,既满足教材的创作要求,又充分利用了小组合作的优点,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实践技能。

二、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小组合作创编”教学策略在人教版教材中的适配性

(一)基于教材内容分层设计小组合作创编任务

小学音乐教材针对不同年级段和单元的内容难度及创作空间设计上显现出显著的异同性。鉴于此,老师需要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分层次的小组合作创作任务设计。例如《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歌词描述的是“小喜鹊”和“小蜜蜂”等劳动情景,语言直白、韵律流畅。教师可以布置“歌词创新编写”的任务,将学生分成每组3 至4 人的小组,指导他们依据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情景进行歌词替换,例如把“小喜鹊盖新房”修改为“小松鼠收松果”、“小朋友们擦课桌”等,让学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劳动主题歌曲。随着年级的提升,教材中开始引入具备简易曲式结构的歌曲和欣赏曲目,例如《少先队员采茶歌》。此时,老师可以实施“旋律片段改编”的任务。按照音乐能力平衡分组,学生在现有旋律的基础上对特定乐句进行节奏或旋律的创新。教师需在课前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特征和节奏模式,为小组创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确保任务难度与中年级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创作能力相符合。在高年级,音乐教材包含了更具艺术性和复杂性的作品,如《赛马》这样的欣赏曲目。适合这类教材的创编任务是“音乐情景剧创作”。小组成员需根据音乐的不同部分创作相应的剧情、动作以及简单的音效,以情景剧的形式呈现音乐的情感和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先行深入分析《赛马》的音乐元素,然后再进行创作,确保任务的难度与高年级学生在综合艺术表现方面的能力相匹配,从而实现小组合作创作任务与教材内容难度和类型的精准对接。

(二)结合教材教学目标优化小组合作创编的评价体系

教材旨在通过涵盖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学目标,提升教育质量。为增强评价体系的适应性,老师需依据这些教学目标对小组合作创编活动进行优化。在知识技能层面,依据教材对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的教学要求,制定评价标准,例如考察小组成品中对节奏型的准确应用及旋律创作是否符合音乐基本规律。以教材中的创作练习为例,若要求学生学习四二拍节奏创编,则评价应着重于该节奏在作品中的运用。在过程方法层面,重视评估小组创编过程中的协作方式与创作步骤,包括小组成员是否有明确分工,例如谁负责旋律、谁负责节奏、谁负责表演编排,以及是否应用了教材中教授的音乐创作技巧。对于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的部分,可增设“小组探究创新性”指标,激励学生结合教材以外的资源进行创新。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评价标准应考量作品是否反映了教材推崇的审美观和人文精神,如以“爱家乡”为主题的单元,作品是否传达了对家乡音乐文化的深情;在涉及民族音乐的教学单元中,作品是否尊重并继承了民族音乐的特点。通过这种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引导小组合作创编教学策略,以符合教材的育人宗旨,并增强其适应性。

(三)加强教师对教材与“小组合作创编”策略的双向理解与实践培训

教师是搭建“小组合作创编”教学策略与人教版教材之间的核心纽带,强化教师对这两方面的双向理解和实践训练极为关键。学校可通过举办教材解读培训班,帮助教师深入掌握人教版教材的编写思想、内容布局以及各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组织教师参与教材编写者的讲座或研讨活动,明确哪些教材内容适宜用于“小组合作创编”,以及不同年级教材创编的侧重点。例如,理解三年级教材中“音乐游戏”环节如何融入小组创编,六年级教材中“音乐创作”单元的深度要求等。学校还可以通过优秀课程展示、工作坊等方式,指导教师如何依据教材内容创编任务,如何组织小组活动,以及如何应对创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例如,针对教材中的合唱单元,培训教师如何引导小组进行声部创编;对于乐器教学单元,培训教师如何组织小组进行简易的器乐合奏创编。同时,构建教师交流平台,激励教师分享运用人教版教材进行“小组合作创编”的教学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形成资源共享、问题共解的良好机制。通过提升教师对教材和教学策略的双向理解和实践技能,从而本质上提高“小组合作创编”教学策略在人教版教材中的适配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研究“小组合作创编”的教学策略与小学音乐教材的适配性研究,不仅是深度整合教学策略与教材资源,更是对小学音乐教育本质的重新审视与深入挖掘——旨在将音乐课堂转变为学生发挥创造力、共同进步、沉浸艺术的空间,为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耿洁.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5,(18):49-51.

[2] 张雯雯.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创编能力培养[J]. 新课程(上),2025,(12): 265+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