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基层实践研究

作者

丁大勇

新疆机场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分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16

本文基于改革背景,深入分析了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监督力量薄弱、资源配置不均、专业能力不足及制度机制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监督方式、加强队伍建设和完善制度机制等对策建议。研究表明,通过 "室组地"联动、片区协作等模式整合监督力量,结合 "点题派单"监督与智慧监督平台等创新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基层监督效能。本研究对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成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问题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旨在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的全面覆盖。然而,在改革向基层延伸的过程中,许多基层纪检监察机构面临着诸多实践困境,亟待研究与解决。

1.1 监督力量薄弱与资源配置不均

基层纪检监察机构普遍面临编制有限、人员配备不足的困境。尤其在乡镇(街道)、企业基层,专职纪检监察干部数量较少,往往需要兼顾多项工作,难以专注于监督执纪主业。同时,基层存在"人情干扰、本领不足、人员力量薄弱"等影响办案质量的重要因素。类似情况在机场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同样存在,纪检监察干部可能需要同时应对多个部门的监督需求,导致精力分散,监督效果打折扣。

另一方面,基层监督力量配置不均衡问题突出。纪检监察岗位受到晋升通道不畅、单位总体人数及领导重视程度等多方面影响,会出现专业人才配备不足、人员空编的问题,导致基层监督能力区域性失衡。

1.2 监督方式单一与创新能力不足

当前,部分基层纪检监察机构仍沿用传统的被动式、事后型监督模式,缺乏主动发现和预防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督手段较为单一,过于依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常规方法,对于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智慧监督"探索不足;二是监督切入点不够精准,存在"大水漫灌"现象,未能根据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特点开展差异化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在运用信息化手段方面相对滞后。虽然部分地区已探索建立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但整体而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基层监督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数据孤岛现象仍然存在,制约了监督效能的提升。

1.3 能力短板与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涉及领域不断扩大,对干部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能力结构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专业人才匮乏问题突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急需法律、财务、审计、金融等专业背景的人才,但实际配备往往难以满足需求。在机场这类专业性强的工作环境中,纪检监察干部还需了解民航业务特点,才能发现专业性较强的廉政风险点。另一方面,培训机制不健全也制约了干部能力提升。现有培训往往存在"一刀切"现象,缺乏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分层分类培训;培训内容偏重理论传授,与实战结合不够紧密;培训方式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案例教学、实战模拟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应用不足。

此外,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梯队建设不够完善。新老交替过程中可能出现"断档"现象,年轻干部经验不足,而资深干部对新型腐败问题的认识可能不够深入,这种结构性矛盾影响了队伍整体战斗力的提升。

1.4 制度机制不够完善与执行不到位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在基层,但基层制度机制建设仍存在诸多短板。首先,协作机制不健全影响了监督合力形成。虽然各地普遍探索"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但在实际运行中,各监督主体之间的职责边界不够清晰,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成果运用等环节的衔接不够顺畅,导致联动效果打折扣。其次,基层案件质效管控机制有待加强。部分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在案件质量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如证据标准不统一、程序不规范、定性量纪不准确等。此外,对基层办案的指导机制不够健全,上级纪委监委对下业务指导的系统性、针对性不足,影响了基层案件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下提升基层纪检工作对策

为解决基层监督力量分散、合力不足的问题,必须打破条块分割,整合运用各类监督资源,构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基层监督体系。

2.1 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协同监督网络

一是深化 "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目前,自治区纪委监委通过构建"室组地协同"的协同体系,实现了监督资源的有效整合。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可以以此为契机,建立更为密切的沟通协作机制,形成纵向贯通、横向紧密的监督网络。具体实施中,上级纪委可以按照"统一管理、分类指导"原则,帮助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处置重大或复杂问题,提升办案质效。二是推进"片区协作" 模式。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监督对象众多的基层单位。机场等国有企业可以按照业务板块或区域划分监督片区,整合纪检监察专职干部与各部门纪检委员力量,开展联合监督、交叉检查,有效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三是完善监督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与审计、财务、法务等部门的常态化协作机制,实现信息互通、成果共享。这种跨部门协作机制对于机场这种多业务、多专业的复杂系统尤为重要,可以整合不同专业的监督资源,形成大监督格局。

2.2 创新监督方式,提升监督精准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必须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提升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推行 "点题派单"监督模式。在机场分公司的纪检监察工作中,可以针对民航领域的特点,将航班正常管理、旅客服务保障、航空安全监管等关键环节作为监督重点,开展"点题"监督,提高监督的精准度。二是运用 "智慧监督" 平台。部分区县纪委监委用好用活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开发建成乡村振兴智慧监管平台,把村级工程项目招投标、资产资源处置、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纳入线上监管。同样,机场可以建设具有民航特色的"智慧纪检监察平台",将航班时刻管理、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关键领域的权力运行纳入线上监督,设置风险预警阈值,实现实时监控、自动预警。此外,还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信访举报、审计发现、巡视反馈等数据,发现异常趋势和潜在风险点,为精准监督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开展 "专项治理" 行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腐败风险较高的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治理行动。机场可以结合民航行业特点,开展"航空安全领域作风整治"、"旅客服务痛点专项治理"等行动,聚焦突出问题,精准发力,增强群众对正风肃纪的获得感。

2.3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质效的提升,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针对当前基层队伍存在的能力短板,需要构建系统化、常态化的培养机制。

一是实施 "阶梯式"培养计划。针对不同层级的干部设计差异化培养方案:对新进人员实施"青苗工程",通过双导师制夯实基础;对成长期干部安排"青蓝项目",通过跟案锻炼、跟组督查等方式提升实战能力;对骨干力量开展"菁英特训",培养复杂案件攻坚能力。二是构建 "多元化"培训体系。针对基层培训内容单一、方式传统的问题,需要构建更加多元化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上,除了党纪法规等基础知识外,还应增加民航业务、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除了传统课堂讲授,还应增加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辩论研讨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资源整合上,可以邀请民航领域专家、业务骨干参与授课,实现纪检监察与业务知识的融合贯通。三是完善 "激励约束" 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实绩导向,对表现优秀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在晋升、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同时,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明确问责界限,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2.4 完善制度机制,推进规范化建设

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是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基层监督效能的制度保障。针对当前基层制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健全 "全周期管理" 机制。在监督环节,建立"选题—部署—实施—反馈"闭环;在办案环节,完善"线索受理—初步核实—立案审查—审理执行"流程;在整改环节,形成"反馈问题—督促整改—建章立制—效果评估"链条。全周期管理实现了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精细化,确保了各项任务闭环运行。二是完善 "案件质控" 机制。建立案件质量常态化评查机制,定期对已办案件进行"回头看",重点评查事实证据、定性量纪、程序手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并点对点反馈,不断提升案件查办规范化水平。三是优化 "信息共享" 机制。建立纪检监察与其他监督主体的信息共享机制,定期收集审计、财务、安全监管等环节发现的问题线索,构建廉政风险信息库,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为精准监督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世锋.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实践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9(02):32. 36+43 陶宗海,华一博. "四措并举"推动政治监督走深走实[J]. 周口市纪委监委网站,2025-09-19.2. 樊建超. 打通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堵点[N].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3-27.3. 甘肃省纪委监委. 甘肃:规范乡镇纪检监察工作 明确职责权限 细化流程机制[R]. 秦风网, 2025-05-29.4. 黄冉. 商州:推行"点题派单"监督精准整治基层形式主义问题[J]. 商州区纪委监委,2025-09-19.5. 王南元. 整合资源释放基层监督更大效能[EB/OL]. 廉洁四川, 2025-09-19.6. 施振冻. 纪委书记谈监督丨系统发力强化基层监督[N].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