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

林敏莉

陆河县职业技术学校 516700

中等职业教育身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中职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方面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跟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中职教育目标的达成效果,伴随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以及中职学生特点日益复杂,打造一套科学实用的中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模式,推动班主任专业经验积累,已成为当前中职教育领域急需应对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模式的构建

(一)分层培训体系搭建

搭建分层培训体系是中职班主任实现专业化成长的根基,按照班主任的教龄、经验以及专业能力,划分出新手、骨干、资深三个等级,针对刚入职的班主任,开展针对入职的基础培训,涵盖班级日常管理范畴、学生心理特征、沟通技能等相关内容,帮他们快速掌握工作要点。骨干班主任重点提升班级活动策划、学生职业引导等方面的本领,依靠案例研讨、工作坊等形式开展,处理实际难题,资深班主任把焦点放在教育科研与教育创新,参与课题探究、学术沟通交流,引领教育理念的革新,分层培训让不同阶段的班主任都能实现有针对性的提升,逐步迈向专业化成长。

(二)实践反思机制强化

实践反思是中职班主任实现专业化成长的关键一步,形成常态化的实践反思制度,要求班主任每日记载班级管理中的事情、处理手段及学生的反馈,整合为工作日志,按周期组织反思交流活动,班主任分享自己的工作日志,共同研讨问题的处理方案,相互借鉴对方经验,支持班主任开展行动研究,针对班级管理里的热点、难题,设定研究计划然后去实施,在实践里不断改进和优化管理策略,依靠实践反思,班主任会马上总结经验教训,增强应对问题本领和教育慧悟,促进专业化成长。

(三)导师引领团队互助

导师带领与团队互帮相结合,为中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提供坚强后盾,筛选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的资深班主任作为导师,跟新手或者年轻班主任结成师徒伙伴,导师定期跟徒弟交谈,指导班级管理相关工作,传递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育技巧,助力徒弟清除工作中的困惑,创建班主任工作群组,按专业或者管理方向做划分,团队成员按期开展研讨相关活动,共同做备课准备、设计主题班会思路、谋划班级活动等,班主任相互借鉴、相互启迪,造就合作共赢的良好气氛,带动整体专业化水平上扬。

二、中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模式的实践应用

(一)分层培训成果的实践转化

分层培训体系的价值需借助实践转化得以体现,核心目标是让不同层次的班主任将培训所学与班级管理实际相互结合,处理真实工作里的问题,新手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秩序维护中采用入职培训中的常规管理方法,骨干班主任利用案例研讨学到的技巧改进职业引导工作,资深班主任凭借学术交流成果带动教育创新,借此达成培训内容到实际管理能力的转变,证实分层培训的实际效果。

例如,中职学校对刚接手班级的新手班主任开展“班级常规管理”专题培训后,需新手班主任在开学首个月,将培训所获的“早读纪律管理流程”“课间安全巡查要点”用在班级管理工作,初次当班主任的教师按照流程,每天提早10 分钟踏入班级,厘清早读期间的任务分工,任用学生干部协助管控秩序;课间根据巡查的要点,重点留意教室走廊、楼梯口等区域学生的活动情形。学校安排培训导师按时跟进新手班主任的实践进展,及时点明问题并引导调整,引导新手班主任快速把培训内容转化为实际管理水平,明显降低开学初期班级秩序走向混乱的发生率,面对骨干班主任,学校完成“学生职业引导”培训以后,邀请骨干班主任结合所带班级专业特性,构思“职业体验周”活动框架,把培训得来的职业规划指导方法掺入活动之内,引导学生弄清行业发展趋势、岗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经验老到的班主任参加“教育科研方法”学术交流结束后,带领团队围绕“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开展相关研究,把交流中取得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研究设计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陈出新。

(二)实践反思机制的成效落地

实践反思机制的实际应用操作,主要是让班主任建立“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的闭环体系,通过持续反思优化管理方针,增强班级管理成效,班主任应定期对工作日志里的典型事件进行梳理,分析处理情况过程里的缺陷,结合在反思交流活动里拿到的建议,调整后续的班级管理手段,接着把调整过后的方法用到班级管理中,反复循环调整,促进管理能力的逐步提升。

例如,中职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周从工作日志里梳理出典型事件,每月参加一次针对反思的交流会议,一位班主任在工作日志里记下了“学生因技能竞赛失败出现厌学情绪”的事情,具体说明了当时采取的处理办法是简单安慰,结果学生情绪没表现出明显的好转。在反思交流会议当中,该班主任把这一事件分享给他人,其他班主任针对“情绪疏导技巧”“竞赛失利后的心理干预方法”等方面给出建议,该班主任结合相关建议调整管理策略,先跟学生做深度沟通,清楚其对竞赛失利的具体看法和顾虑,又邀请有过相同经历且成功调整状态的学长跟学生交流一番,同时联系专业老师去给学生分析竞赛失利的根由,制定专门针对的技能提升计划,该班主任把调整好的手段运用到班级管理方面,之后碰到类似的情形时,可更高效地帮学生调整心理,学生厌学情绪的发生比率显著下滑,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得到改善。

(三)导师引领与团队互助的协同作用

导师带领与团队合作的实践开展,应使两者协同效应有效发挥,创建“个体指导 + 集体研讨”的成长帮扶模式,导师针对徒弟个性化的问题开展一对一指导,辅助解决实际问题;团队采用集体研讨办法,整合成员才识,破解共性难题,同时促进成员彼此的经验互通,推动班主任在个体成长以及集体进步里实现专业提升。

例如,中职学校采用“师徒结对”制度,同时按照专业划分组建班主任工作团队,一个刚开始当班主任的人在管理计算机专业班级时,遇到“学生课后耽溺网络游戏,影响学习”的问题,向导师问询处理办法,导师借助自身经验,指导新手班主任先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沉迷游戏的根由,再去制定“兴趣转移安排”,推荐学生投身计算机编程兴趣小组。在班级管理团队研讨活动期间,该新手班主任提出这个问题,团队成员一块儿补充建议,譬如和家长一起敲定家庭上网公约、在班级开展“合理使用网络”主题班会等办法,新手班主任把团队建议和导师指导整合在一起,实施相关办法,按既定时间向导师汇报进展,团队同样会跟踪成效并给出调整建议。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模式的建设与实施,是提升中职教育水平、助力学生全面进步的重要手段,凭借搭建分层培训体系、巩固实践反思机制以及导师引领团队互助等手段,中职班主任可获得有针对性的进步,达成专业化成长,实际应用证实,这些模式切实推动了班主任把培训所学转变为实际管理能力,优化了班级管理手段,增进了班级管理的质量,应不断深化中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模式的研究及实践活动,不断完备相关机制,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后盾。

参考文献

[1]蒋东霞.大赛背景下中职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之路[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2022(6):72-73.

[2]陈英葵,孙国伟.大思政视域下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建设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2023,22(1):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