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肺炎患者用药合理性的影响
姚浩明
青海红十字医院药学部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引言
随着细菌耐药形势日益严峻,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已成为全球关注焦点。肺炎作为常见感染性疾病,其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耐药风险。本研究通过分析分级管理对肺炎患者用药的影响,为优化抗菌药物管理模式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2 月本院呼吸科收治的 32 例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18 例,女性 14 例,年龄 22-75 岁,平均( 54.6±12.3 )岁。按是否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分为干预前组( n=16 )和干预后组(
),两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及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 评分Ⅰ-Ⅱ级占68.8% )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基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建立分级管理干预体系:(1)制度层面:制定限制级(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殊使用级(如替加环素)药物审批流程,设定处方权限;(2)技术层面:部署智能审方系统,实时拦截超权限处方并推送用药建议;(3)管理层面:组建由感染科、呼吸科、临床药师组成的 MDT 团队,每周开展处方点评,对不合理用药案例进行溯源分析;(4)监测层面:建立微生物送检质控指标(要求重症患者48 小时内送检率达 100% )。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微生物送检率、用药合理性及临床疗效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0.0 用于分析和处理特定测量数据( σX±s )的数据。以%为单位计算数据,并用 χ2 检查数据;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病原体分布
表1 病原体分布情况

2.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表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3 不合理用药情况及转归
表3 不合理用药情况及转归

3 讨论
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后,肺炎患者用药规范性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经验性用药与指南符合率增高、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量下降等方面。这一结果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一致,说明分级管理制度在优化临床决策方面具有普遍适用性。管理干预的关键在于构建多层次的管控体系:通过电子化权限管理从源头限制高级别抗菌药物的滥用,借助多学科协作机制提升个体化用药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病原学送检率的提高为精准用药奠定了基础,这也反映出分级管理对诊疗流程的正向影响。然而,研究也暴露部分待改进问题,如特殊级药物超权限使用现象仍然存在,可能与临床医师对耐药风险评估不足有关,提示需加强微生物检测与临床应用的衔接。此外,信息化系统的实时干预功能尚未完全发挥,未来可通过人工智能审方系统进一步优化管理效能。
结束语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可有效提升肺炎治疗的规范性,但仍需完善监管机制。未来应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多学科协作,在保障疗效的同时遏制耐药菌传播,实现合理用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萍,肖玉华,刘娟,等.临床药师主导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对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婴幼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4,35(08):1228-1229+1232.
[2]孟瑶,丁翊君,王晓玲,等.抗菌药物管理项目对减少新生儿肺炎抗菌药物使用的质量改进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23,18(04):272-275.
[3]陈君宇.专项集中采购及分级管理目录对抗菌药物使用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