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以优质教育共同体建设为助力,促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

尚子冉

武汉市光谷第二初级中学 430074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的工作方针。而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存在教师发展不均衡、学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因此需要重视教育发展共同体的建设教育理念,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实现出名师,育英才的教学目的。

1、以教育联盟为基础,致力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

区域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主体,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核心作用,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优质教育共同体建设为助力,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心,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并将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中。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教育情况,以课程视野为基础开展名师教育联盟活动[1]。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个方面:

1.1 目标定位准确

首先需要将目标定位于“ 如何打造名师” ,开展名师教育联盟活动和普通学校教研活动有较大的差异,活动目的不在于如何使教师教学能力“ 取长补短” ,而是通过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打造具有鲜明特点的名师团队。另外,还需要将目标定位于“ 如何实现团队共同成长” ,开展名师教育联盟活动是通过名师团队主力成员大胆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实现特色教师团队的跨越式成长。最后,活动目标还需要定位于“ 如何实现名师成员成长” ,充分创造有利于团队成员自由、自主的教学发展空间,激发团队成员的教学潜力,促进团队成员的内部教学能力发展。

1.2 活动内容廓清

以准确的目标定位为基础,将活动重点致力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在名师教育联盟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实际课堂教学内容为依据,并通过名师团队主力成员不断优化改进教学方案,重点打造名师课堂教学。另外,举办读书交流活动,通过多样化的读书交流方式,营造较为专业特色化的读书环境,还需加强教学科研研究,提升团队科研能力,从而有效的解决各种教育问题。除此之外,团队还需要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打破各种教育偏见,对于教育能力薄弱的学校,需持公平公正的教育态度,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实现区域教育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教育目的。

1.3 坚持各项原则

名师教育联盟活动首先需要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比如制定三年教育实施计划,可包括试点阶段、推进阶段、扩展阶段,通过各个阶段的教育计划实施,实现学校全学科、全学段、全成员的名师教学全覆盖。另外,需要实施自主选择性原则,团队主管人员可以对团队顾问、主力成员进行自主聘用,享有对团队成员能力考核的权利,也享有管理团队成员的人事权利,对于教育研究方向和培养方式的选择,团队主管人员也具有自主决定权。除此之外,还需要遵循独创性原则,在团队组织形式、教育方案展示等方面都需要具有独创性,每个团队需要最大程度的为团员创造发展空间,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教育创新性。

1.4 实施评价推进

名师教育联盟活动首先需要实施数字评价,对团队成员进行量化评价,评价方式需要具有详细准确性、可操作性,可以在每个学期对团队成员进行过程性评价,也可以在任期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价。另外,需要实施淘汰制度,每个学期都需要对团队进行考核,如果连续两个学期考核结果都没有达到合格标准,需要对团队终止运行并进行摘牌处理。对于团队内考核不达标的成员,也需要停止团队成员的在职资格[2]。最后,还需要实施奖励制度。对于整个学年度考核结果达标的团队实施奖励制度,在年度总结评价时对达标团队管理人员进行加分奖励,对于考核结果较为优异的团队管理人员直接定为优秀管理人员,而且不占用原单位的指标。对于考核结果优异的团队,其成员可以参加优秀教师评选活动。

通过开展名师教育联盟活动,各团队都在致力探索教育创新改革,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成果,不仅使各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得了质的提升,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

2、以特色校园文化、管理为基础,致力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

2.1 重视校园文化

为了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首先需要实现学校教学硬件设施的均衡发展。在学校教育共同体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设施较为薄弱的学校,以“ 校园环境整洁、结构布局合理、教学设备齐全” 为建设目标。完善学校设施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学校环境面貌,为师生创造较好的教学、学习环境,从而带动师生精神面貌的改变,实现教师教好、学生学好的教育目的。结合区域教育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风情,建立校园特色文化,以此来扩大学校环境对师生的影响,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高品质发展[3]。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应用教育共同体建设理念对学校进行改造,使学校的整体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充分体现学校育人教人的文化氛围。在学校进行改造过程中,需要将学校环境当做教学重点课程进行布置,做到每一面墙像镜子一样能起到警示启发作用,每一条路像指示牌一样能起到正确指引作用,以此来营造富有特色文化的校园氛围。学校氛围的改造使教师更加坚定爱岗敬业的教学信念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也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在特色的文化校园氛围中,更加谦谦有礼、注重学业,不仅学习成绩有明显提升,而且还能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2 重视校园管理模式

为了使学校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需要制定教育共同体学校管理制度,比如制定学校管理层面的跟岗管理制度,参加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学校通过领导、教师互访交流方式,互相沟通借鉴学校管理经验,定期组织学校领导和主力成员到办学经验较为丰富的学校进行跟岗学习,充分借鉴其管理理念,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策略和措施,以此来形成有效的学校管理体系。比如可以应用“ 四个一” 管理模式,做到蹲点一个年级,分管一个教研组,上好一门学科,责任一栋楼,使学校管理模式更具精细化。学校管理成员需要各司其职,充分发扬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教学精神,并勇于探索、实践各种教学创新模式。另外,在进行学校管理过程中,需要将年级组管理作为重点管理内容,充分应用以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降低管理重心,并将管理阵地行之有效的转移到年级管理层面,充分做到学校管理下达于年级管理,年级管理上传于学校管理,使学校各层面的管理能够互通互达。比如学校综合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精选两位协调能力较强的年级主任进行管理,为其提供充分的管理空间,使年级主任充分发挥管理才能,根据一个学期的管理成果,给予相应的管理奖励,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使教师更具责任心,还能构建完善的学校管理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区域教育通过借助教育共同体建设,提高了学校的综合教育实力,不仅推动了学校的良性发展,还使区域教育得到均衡发展,实现了基础教育的公平化,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蒋婷.走向学校合作的紫西教育共同体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0.

[2]顾万春,顾春雨.推进优质教育共同体建设 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19(13):11-13.

[3]艾国庆,张婷婷.建设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J].教育家,2019(1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