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作者

赵补亮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水务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1600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方面都对水利工程建设给予更多重视,同时,相关的施工企业也在施工中提升水利建设的质量。因此,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施工企业必须将这种现代化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建设中去。由于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建设管理工作始终受到相关部门重视,因此,在发展进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建设中引入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引入和运用对于提升管理水平、保障工程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增强管理效率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利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系统性强,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然而,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如信息沟通不畅、资源分配不均、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手段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这些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提升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通过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动态更新,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从而提升了整体管理水平。

(二)保障工程质量

信息技术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使得工程质量的监测和预测更加智能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工程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从而保障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三)优化资源配置

信息技术在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使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更加高效和优化。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实时监控和优化配置,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增强决策效率

信息技术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使得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和可靠。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工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增强了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水利工程管理中常用的信息化技术

(一)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可通俗地理解为数据的集合,其主要研究内容为数据的存储、管理及使用,目的是高效地使用及管理海量数据资源。数据库技术主要被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的以下三个方面:(1)水利基础信息数据库。其中包括河道特性,水文泥沙,水库淹没范围,水利工程建筑物特点等方面的基本信息。(2)水环境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水环境基础数据库,包括基本监测、自动监测、流动监测三个方面,并编制相应的数据库接口和服务软件。为水资源的优化分配、水资源监测和水资源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3)遥感测绘资料资料库。在此基础上,整合多源遥感影像,整合监测点、坐标、高程等多源观测数据,建立多期遥感监测数据,揭示项目建设进度、区域治理发展情况,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动态监测。为了提高水利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数据库技术是信息化的保证。

(二)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以BIM 技术为例)

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是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另一个方面。水利工程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管理体系与软件往往不能兼容,难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协同。在这样的背景下,BIM 是一种很好的解

决方法。BIM 技术是一种数字化、可视化的三维数据模型,能够在不同的建筑单元间进行数据的共享与协作,为项目管理者提供更加直观、准确的数据支撑与决策支撑。

(三)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是介于系统与应用之间的一种软件,用以连接越来越多的大型分布式软件。将中间件技术与水利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对水利信息的合理、准确和高效地处理,是水利管理信息化的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构建综合中间件平台、应用端软件、水利信息采集系统、水利信息门户平台,对降水、来水量、水质等水利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为水利建设提供有效的服务。

(四)智能预测与决策(以云计算技术为例)

智能预测与决策是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这方面的关键是数据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分析来形成预测模型,并通过模型预测未来的水资源状况和流量趋势,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云计算技术是智能预测与决策的重要工具。通过云计算平台的搭建,将大数据集中存储和管理,并利用数据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与分析,从而为水利部门科学、合理地进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支撑。例如,水利部建立了水利云平台,实现了对水资源分布、总量、趋势等的实时监测与预警,为水利行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四、水利工程管理中优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建议

(一)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标准、制度

(1)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标准、制度,确保信息化管理方式顺利推行,可以保证所需数据在不同地区、单位、项目之间互通调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在数据收集、网络技术、数据格式、平台建设、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上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各个系统在纵向和横向上的互联互通,以及在应用上的共享。(2)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应当制定出一套具有明确管理目标的完整的规章制度,其中包含信息工作结构、信息系统的操作与使用方式、数据访问与共享方式、系统的安全管理方式等,以保证互联互通、共享协同的目标得以达成。

(二)发挥政府在资金投入方面的主导、扶持作用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促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现代化不可缺失的一环,因此有必要加大信息化技术应用投资力度。政府是我国水利投资的主体,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拓宽投资渠道;财政与规划管理部门应当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划中纳入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并建立专用的监管账户,对其进行监控与审核,同时,要对与水利现代化相适应的信息化技术应用项目给予大力支持,保证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具有范围广、科技含量高、智力密集型等特征,要求具有较高的实践经验,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熟悉水利行业的复合型人才。首先,要加大水利行政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其次,要改变用人观念,注重引进既懂水利理论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吸纳更多人才投身到水利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中去。

结论:在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收集和处理、智能预报与决策、数据共享与协同工作以及水利工程智能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但是,如果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持续地优化与改善信息化技术,就能够达到智能化水利工程管理的目的,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步伐,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利.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21):126-128.

[2]蒲云鹏.分布式消息中间件技术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2(7):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