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过压故障分析与处理
何承明
中国石油昆仑物流有限公司 新疆 830014
引言
电控系统作为能量管理与动力控制的中枢,其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整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过压故障作为电控系统典型故障模式,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轻则影响系统性能,重则导致硬件损坏。深入分析过压故障的产生原因,探索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过压故障分析
1.1 电源管理系统异常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中,电源管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电压的动态平衡。当电池组内部单体电压分布不均,或电池管理系统(BMS)对充放电过程的调控出现偏差时,极易引发系统性过压问题。在充电过程中,若 BMS 未能准确识别电池荷电状态(SOC),可能导致过度充电,使部分电池单元电压超出额定上限。同时,电压采样电路若存在信号延迟或测量误差,控制单元可能误判实际电压水平,持续施加充电电流,加剧电压攀升。高压配电单元中的继电器粘连或绝缘失效,也可能导致电压异常叠加。此外,DC/DC 变换器在将高压直流电转换为低压供电时,若反馈环路失调或 PWM 控制信号紊乱,输出端可能出现电压骤升现象。电源管理策略若未充分考虑温度变化对电池内阻的影响,在低温环境下仍执行高功率充电,会因极化效应导致端电压虚高。各类传感器信号的传输干扰或接地不良,也会使控制单元接收错误信息,从而在不应升压的情况下维持升压状态。
1.2 负载突变与能量回馈
电控系统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频繁遭遇负载突变,此类动态工况极易诱发瞬时过压。当驱动电机在高速运行状态下突然进入制动或滑行模式,电机转变为发电机状态,产生反向电动势并进行能量回馈。此时,若回馈能量未能及时被电池组吸收,多余电能将在直流母线上积聚,造成母线电压急剧上升。特别是在电池 SOC 已处于高位或低温条件下电池接受能力下降时,回馈电流受限,过压风险显著增加。电机控制器中的 IGBT 模块在开关过程中若时序错乱,可能形成短暂的直通或反向导通,引发电压尖峰。此外,车辆在坡道行驶时频繁加减速,导致功率流频繁反向,电控系统难以实现能量的瞬时平衡。车载附件如空调压缩机、PTC 加热器等大功率设备突然断电或启动,也会引起电网扰动,影响电压稳定。在多电机协同控制架构中,各电机控制器响应速度不一致,可能造成功率叠加或相位偏差,进一步加剧电压波动。
1.3 元器件老化与参数漂移
电控系统长期运行中,核心元器件的物理老化与电气参数漂移是导致过压故障的潜在因素。电解电容作为直流母线滤波的关键元件,随使用时间延长,其电解液逐渐干涸,等效串联电阻(ESR)增大,导致滤波效能下降,无法有效抑制电压纹波,使峰值电压易突破安全阈值。功率半导体器件如 IGBT 或 MOSFET,因反复热循环产生焊点疲劳或键合线断裂,导致导通压降变化,开关特性劣化,在关断瞬间产生更高的电压尖峰。磁性元件如电感和变压器,其磁芯材料可能发生微裂或磁导率衰减,绕组绝缘性能下降,造成电感量偏离设计值,影响 DC/DC 或逆变电路的稳压精度。电压基准源和运放等精密模拟器件,受温度与时间影响,输出基准电压可能发生微小漂移,导致采样和比较电路的判断基准偏移,控制系统误认为电压偏低而持续升压。PCB 板长期受潮或污染,可能引起漏电流增加,破坏参考地电位,干扰电压检测信号。温度传感器老化导致反馈温度偏低,控制系统误判散热条件良好,允许更高功率运行,间接促使电压升高。各类元器件参数的缓慢退化虽不易被实时监测发现,但累积效应会逐步削弱系统电压调控的准确性与响应能力,最终在特定工况下触发过压故障。
2.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过压故障处理措施
2.1 电压监测与保护电路优化
为有效应对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中的过压风险,需从硬件层面强化电压监测与保护机制。在高压回路的关键节点,如电池输出端、DC/DC 变换器输入输出侧及电机控制器母线处,应部署高精度、宽频响的电压传感器,确保实时捕捉电压动态变化。采样电路需采用差分输入与隔离放大技术,抑制共模干扰,提升信号可靠性。模数转换模块应具备足够分辨率与采样速率,避免因量化误差或延迟导致控制误判。在保护电路设计上,除常规的软件过压保护外,应增设独立的硬件过压保护单元,当检测到电压超过预设阈值时,通过硬线触发高压继电器断开或激活泄放电路,实现快速响应。直流母线可并联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VS)或阻容吸收网络,用于钳位开关过程中的电压尖峰。电容组应定期评估其容值与 ESR 参数,及时更换性能衰退元件,维持滤波效能。接地系统需保证低阻抗通路,防止地电位浮动影响采样基准。高压配电盒内应集成多重冗余检测路径,避免单点故障导致监测失效。
2.2 控制算法改进与参数校准
针对电控系统在动态工况下易出现的过压问题,控制算法的优化与关键参数的精准校准至关重要。在能量回馈控制策略中,应引入基于电池状态的动态限流机制,根据实时 SOC、温度及内阻信息,自适应调整回馈功率上限,防止电池因吸收能力不足而导致母线电压攀升。电机控制器的再生制动算法需与整车制动需求协调,避免短时间内大功率回馈造成电网冲击。DC/DC 变换器的闭环控制应采用前馈补偿与 PID 调节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对输入电压波动的抑制能力,同时优化软启动逻辑,防止上电瞬间产生电压过冲。BMS 中的电压均衡策略应从被动放电向主动转移演进,提高单体间电压一致性,降低因局部过压触发保护的风险。控制软件中应建立电压预测模型,利用历史数据与当前变化率预判电压趋势,在达到阈值前主动调节功率输出。所有传感器在装车前需进行静态与动态标定,确保零点、增益及响应特性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参数应根据环境温度、使用年限等因素设置多维补偿曲线,避免因工况变化导致控制偏差。
2.3 系统维护与故障预警
建立科学的系统维护机制与有效的故障预警体系,是预防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过压故障的重要手段。定期开展高压系统健康状态检测,包括电池单体电压一致性评估、电容性能测试、继电器接触电阻测量及绝缘阻抗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对电机控制器、DC/DC 模块等功率单元进行热成像检测,识别异常发热点,判断元器件老化趋势。软件层面应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故障预测模型,采集车辆运行中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多维参数,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异常模式,在过压发生前发出预警。车载诊断系统(OBD)应记录电压变化的历史数据与故障码,支持远程监控与故障溯源。制造商可建立云端数据分析平台,对车队运行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发现共性问题并推送优化策略。用户应避免长时间满电存放或在极端温度环境下高负荷使用车辆,减少对电池与电控系统的应力冲击。维修人员需使用经认证的检测设备,遵循标准操作流程,防止人为操作引发系统异常。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分析电源管理异常、负载突变及元器件老化等故障成因,提出了电压监测优化、控制算法改进和系统维护等综合解决方案,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显著提升电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智能化故障诊断与自适应保护技术,为新能源汽车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陈海波,刘建军.《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中的过压抑制方法》[J].汽车工程,2022,44(7):1089-1096.
[2]黄志强,吴伟民,周建华.《基于模型预测的电机控制器过压故障诊断》[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0,40(12):3987-3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