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与反思
古丽娜尔·图拉麦提
皮山县固玛镇中心幼儿园 845150
引言
游戏是幼儿最为喜爱的活动方式,也是幼儿认识世界、发展身心的重要途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这一理念不仅符合幼儿天性,更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开展游戏化教学,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设游戏情境,点燃学习兴趣之火
在幼儿园教育中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情境是关键所在。教师要立足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精心设计游戏情境,为幼儿营造一个自主探索、愉快学习的空间 [1]。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建构知识、提升能力。例如,在开展语言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小小配音员”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为动画片中的人物配音。在配音过程中,幼儿需要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运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表达,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游戏情境中,幼儿化身为小小配音员,体验配音的乐趣,感受语言的魅力。又如,在开展艺术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我是小小设计师”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幼儿可以自主选择绘画、手工、雕塑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利用多样的材料进行创作,在游戏中体验创造的快乐,提升审美和动手操作能力。游戏情境的创设要注重趣味性和挑战性,既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为幼儿提供探索和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收获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能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巧妙渗透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契合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游戏绝非简单的娱乐活动,它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形式。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巧妙地将教育内容渗透到游戏情境中,使游戏活动与教学目标紧密契合,实现寓教于乐 [2]。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合理设计游戏内容和规则,将知识点自然地融入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例如,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数字大家找”的游戏活动。教师先为幼儿创设一个数字情境,如“森林里有很多好吃的水果,小动物们想把水果摘回家,但每个小动物只能摘特定数量的水果”。然后,幼儿扮演小动物的角色,在区域内寻找和摘取特定数量的水果。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能认识数字,还能建立数量概念,提升数感。再如,在开展健康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运动会小健将”的游戏活动,设计不同难度的体育游戏关卡,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锻炼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通过将教育内容融入游戏情境,创设“玩中学,学中玩”的良好学习氛围,幼儿能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三、关注幼儿差异,确保全员参与收获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和性格特点。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游戏的难度和规则,确保每一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并从中获得收获。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游戏任务。例如,对于小班幼儿,游戏任务要简单明了,操作要简便易行;对于大班幼儿,游戏任务可以设置一定的挑战性,鼓励他们在游戏中创新和尝试。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个性特点,为性格外向活泼的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充分表现;对于性格内向害羞的幼儿,教师要营造温和包容的游戏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参与,体验游戏的快乐。教师要通过游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此外,教师还要注重游戏活动的开放性和延展性,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展开想象和创造,提供材料和条件支持幼儿拓展游戏。
结语
总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式。在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立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精心设计游戏情境,巧妙渗透教育内容,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为幼儿创设一个快乐探索、积极学习的空间。让我们携手推进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创新,用游戏点亮幼儿成长的路,让每一个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绽放、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丽红.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路径方法[J]. 文理导航( 下旬),2025,(05):55-57.
[2] 朱婷 . 基于游戏活动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策略 [J]. 家长,2025,(14):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