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中的劳务用工管理与权益保障

作者

张鹏

654101199602280917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中的劳务用工数量不断增加,劳务用工管理与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劳务用工管理模式和权益保障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为建筑施工企业规范劳务用工管理、保障劳务人员权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劳务用工管理;权益保障

一、引言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产业,一直以来都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这一行业中,建筑施工活动尤为关键,它不仅涉及到大量的劳动力投入,而且具有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因此,劳务用工成为了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当前的建筑施工劳务用工管理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用工的不规范操作、劳动合同签订率的低下以及工资拖欠现象的普遍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侵害了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也对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构成了制约。鉴于此,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劳务用工管理,并切实保障劳务人员的权益,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议题。

二、建筑施工劳务用工管理模式

(一)直接雇佣模式

建筑施工企业直接与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劳务人员作为企业的正式员工,接受企业的直接管理和调配。这种模式下,企业对劳务人员的管理较为直接和有效,但也面临着较高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

(二)劳务分包模式

建筑施工企业将部分或全部劳务作业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负责组织劳务人员进行施工,并对劳务人员进行管理。劳务分包模式是目前建筑施工中较为常见的用工模式,它可以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成本和风险,但也存在劳务分包企业管理不规范、劳务人员权益难以保障等问题。

(三)劳务派遣模式

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然后将劳务人员派遣到建筑施工企业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服务费用,劳务派遣单位负责劳务人员的招聘、培训、薪酬发放等管理工作。劳务派遣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建筑施工企业用工的灵活性问题,但也容易出现劳务派遣单位与建筑施工企业之间责任不清,导致劳务人员权益受损的情况。

三、建筑施工劳务人员权益保障现状

(一)劳动报酬

部分建筑施工项目存在工资拖欠现象,劳务人员的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支付方式不规范,有的以现金形式支付,缺乏有效的记录和监管,容易引发工资纠纷。

(二)劳动安全与卫生

一些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劳务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对劳务人员的安全培训不够重视,导致劳务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不足。施工现场的劳动卫生条件也有待改善,如噪声、粉尘等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影响劳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三)社会保险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未按照规定为劳务人员缴纳社会保险,或者只缴纳部分险种,劳务人员在工伤、医疗、养老等方面缺乏保障。由于劳务人员流动性大,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也影响了他们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

(四)休息休假

建筑施工行业工作强度大,劳务人员加班现象较为普遍,且加班工资往往不能按照规定支付。劳务人员的法定休息休假权利难以得到保障,长期高强度工作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

四、建筑施工劳务用工管理与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但针对建筑施工劳务用工的专门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和漏洞。在劳务分包、劳务派遣等用工模式下,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够明确,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纠纷。

(二)监管不到位

建筑施工劳务用工涉及多个部门的监管,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等,但由于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存在监管职责不清、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对建筑施工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不能形成有效的威慑。

(三)企业管理水平低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完善的劳务用工管理制度。在劳务人员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操作,导致劳务人员权益受到侵害。一些企业对劳务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劳务人员的权益保障。

(四)劳务人员自身素质低

建筑施工劳务人员大多来自农村,文化程度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对自身权益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保护能力。他们在面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时,往往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因为害怕失去工作而选择忍气吞声。

五、加强建筑施工劳务用工管理与权益保障的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

为了确保建筑施工劳务用工的合法性和规范性,需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专门针对此领域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应当明确劳务分包、劳务派遣等不同用工模式下,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从而规范劳务用工行为。同时,必须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的法律约束,确保它们在用工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那些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从而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促使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建筑施工劳务市场的秩序。

(二)加强监管力度

为了有效监管建筑施工劳务用工,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协调机制。这包括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建筑施工项目的日常监管,特别是在工资支付、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方面加大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纠正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此外,建立一个全面的劳务用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劳务人员的动态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监管效率,确保劳务用工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劳务用工管理制度。这包括规范劳务人员招聘流程,严格审查劳务人员的资质和身份信息,以确保招聘到合适和合格的员工。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劳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意识,从而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和安全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确保劳务人员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是保障员工权益的重要措施。此外,重视劳务人员的权益保障,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对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至关重要。

(四)提高劳务人员素质

为了提升建筑施工劳务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要加强对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劳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加强对劳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进而促进整个建筑施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六、结论

建筑施工中的劳务用工管理与权益保障是关系到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劳务人员素质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建筑施工劳务用工管理与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劳务用工行为,保障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建筑施工劳务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瑾.建筑施工劳务分包企业管理机制及发展战略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3,(14):154-156.

[2]施雨妮.建筑施工企业劳务分包财务管理工作相关探讨[J].中外企业文化,2023,(05):50-52.

[3]李文焕.数字时代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用工模式创新[J].现代企业,2023,(0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