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与思政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创新
李焘
重庆市合川区合阳中学 401520
摘要: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意义重大。本文聚焦于二者融合的教学模式创新,深入剖析当前融合教学现状,从情境创设、项目式学习、信息化手段运用等多方面提出创新教学模式,旨在为初中历史与思政融合教学提供新思路,助力教师更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融合教学
一、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历史学科承载着丰富的史实与文化内涵,思政课程则致力于塑造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与政治观念。将二者有机融合,既能让历史教学更具思想深度,又能使思政教育更具生动性与说服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二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因此,创新教学模式成为推动初中历史与思政课程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初中历史与思政课程融合教学的现状剖析
目前,初中历史与思政课程融合教学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在融合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在历史课堂穿插思政理论,或在思政课上列举几个历史事例,缺乏系统性与深度融合。教学方法依旧以传统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同时,教学评价体系未能完全适应融合教学需求,侧重知识考查,对学生在融合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等方面评价不足。这些问题制约了历史与思政融合教学的效果,亟待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加以解决。
三、初中历史教学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
(一)情境沉浸式教学模式
创设历史情境,融入思政元素:教师依据历史教学内容,精心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特定历史时期。例如,在学习 “文艺复兴” 时,教师可将教室布置成文艺复兴时期的场景,播放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展示相关的绘画、雕塑作品复制品。学生扮演当时的艺术家、学者等角色,在情境中探讨文艺复兴对思想解放的意义,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与当今社会尊重个体、追求自由等价值观的联系。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同时领悟思政内涵。
利用现实情境,回溯历史根源: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社会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回溯历史,探寻其根源。如在思政课上讨论当前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美国民权运动的历史,让学生分析美国黑人在争取平等权利过程中的斗争与牺牲,以及这一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公平正义理念的影响。通过现实与历史的关联,加深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式合作学习模式
设计融合项目主题:教师围绕历史与思政的结合点,设计综合性项目主题。例如,“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对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 这一主题,既涉及历史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又关联到现代思政教育中的政治文明、民主法治等内容。学生分组领取项目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历史知识扎实的学生负责梳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擅长思政分析的学生则从现代政治理念角度进行解读,共同完成项目研究。
项目实施与成果展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历史文献、收集时政资料、开展社会调查等方式获取信息。小组定期进行讨论与交流,整合历史与思政知识,形成项目成果。成果展示形式多样化,如制作手抄报、撰写研究报告、进行主题演讲等。例如,在 “一带一路与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与发展” 项目中,学生通过制作手抄报,不仅呈现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贸易往来等历史信息,还阐述 “一带一路” 倡议在促进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思政意义,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三)信息化融合教学模式
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呈现:教师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历史知识与思政理论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例如,在讲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播放相关战争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的残酷,同时结合思政教育中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理念进行分析。通过多媒体资源,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增强对思政教育的感性认识。
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拓展学习空间: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发布历史与思政融合的学习任务、拓展资料等。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如在学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 时,教师在平台上分享相关历史资料、专家解读视频,学生在线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留言、论坛等功能与教师、同学交流心得。在线学习平台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四)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确定探究主题:主题的选择要紧密结合历史与思政课程内容,具有启发性与探究价值。例如,“从历史上的改革看当今中国改革的必要性与意义” 这一主题,既涉及商鞅变法、戊戌变法等历史改革事件,又关联到当今思政教育中对改革创新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理解。
探究过程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收集、问题分析与讨论。学生通过图书馆查阅书籍、网络搜索资料等方式,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改革的背景、内容与影响。在课堂讨论中,教师鼓励学生从历史和思政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如历史上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与当今中国改革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面的相似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
四、创新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教师专业发展支持
学校为教师提供跨学科培训机会,邀请历史与思政领域的专家开展讲座与培训课程,提升教师对历史与思政融合教学的理解与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与相关教学研究课题,通过实践探索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模式。同时,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历史与思政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与合作。
(二)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建设历史与思政融合教学的资源库,包括历史文献资料、时政案例、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便捷地从资源库中获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此外,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如制作历史与思政融合的微课、教学设计等,并在资源库中共享。
(三)教学评价体系完善
构建适应创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知识考查外,增加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在项目式学习中,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在情境教学中,对学生的参与度、情感体验进行评价。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价值观形成的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学生在历史与思政融合学习中的成果,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教学活动。
五、结论
初中历史教学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情境沉浸式、项目式合作学习、信息化融合、主题探究式等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为保障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需要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等方面提供支持。随着创新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不断推广与优化,初中历史与思政融合教学将为学生的成长与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出更多具有正确价值观、历史观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罗云芬,冯萍,李俊成.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23,36(04):116-120.
[2]潘雪琴.“四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23.DOI:10.27672/d.cnki.gcsfc.2023.000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