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如何通过智能化技术优化交通运输经济运行

作者

魏代宾

济宁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 山东省济宁市 272004

摘要:本研究聚焦智能化技术赋能交通运输经济领域,深入洞察行业现存运行模式弊端,精准剖析引入智能化技术的迫切需求。通过挖掘智能交通系统、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运输调度、资源配置及设备管理中的多元应用,探索构建智能化运行体系、推动技术与企业融合、培育专业人才等优化策略,为交通运输经济迈向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理论与实践支撑。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交通运输经济;优化运行

引言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动脉,当前正处于变革关键期。传统运行模式受限于信息不对称、调度粗放等问题,致使效率低下、成本高企。智能化技术的崛起,如智能传感器、算法模型等,恰似一场及时雨,为交通运输经济运行优化开辟新路径。在经济追求高质量增长、交通倡导绿色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探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对重塑交通运输行业格局、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意义非凡。

一、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现状及智能化需求分析

1.1 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的现有模式与痛点

当前,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多依赖传统模式,公路运输中,货车司机常凭借经验规划路线,缺乏实时路况信息,易遇拥堵,导致运输时间延长、油耗增加。铁路运输在客货调度上,虽有既定时刻表,但面对突发客流、货流变化,灵活性不足。水运方面,船舶航行调度依赖人工经验判断,港口装卸作业流程繁琐,货物周转效率低。航空运输受天气、空域管制等影响,航班延误频发,且票务管理、行李托运等环节存在信息不畅通问题。这些痛点制约着交通运输经济的高效发展,增加运营成本,降低服务质量。

1.2 智能化技术引入交通运输经济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电商行业蓬勃发展,交通运输需求激增,传统模式难以满足。智能化技术的引入迫在眉睫,它能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运输信息实时共享。通过智能算法优化运输路线,减少拥堵,降低能耗。在货物运输中,借助智能追踪系统,实时掌握货物位置,提高物流透明度。在客运方面,利用智能化票务系统,精准预测客流,合理安排运力,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引入智能化技术,是交通运输经济适应时代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3 交通运输行业对智能化技术的具体需求剖析

交通运输行业对智能化技术需求多样。在运输规划层面,需要高精度地图与智能算法结合,实现最优路线规划,兼顾成本、时间与环保。在运输安全方面,依赖智能传感器与预警系统,实时监测车辆、船舶、飞机等运行状态,提前预警故障与危险。在运输管理领域,期望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客货流量变化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如合理安排车辆、船舶投放数量与时间。同时,需要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从业人员操作,提升工作效率。

二、智能化技术在交通运输经济中的应用方式

2.1 智能交通系统(ITS)在运输调度中的应用

在城市交通中,智能信号灯配备先进的图像识别与传感器技术,能够精准识别不同方向的车流量、行人流量以及非机动车流量。不仅能依据实时车流量动态调整信号灯时长,还可根据早晚高峰、平峰等不同时段特点,以及周边学校、商场等场所的开闭时间,灵活切换信号灯控制策略,极大缓解拥堵状况。在公路货运调度方面,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深度融合,除实时监控车辆位置外,还能结合车辆载重、行驶速度、油耗等数据,综合路况与订单需求,运用智能算法规划最优配送路线,实现车辆的智能调配,显著提高运输效率。铁路运输借助 ITS 实现列车运行自动控制,通过轨道传感器、通信网络等设备,精确感知列车位置、速度等信息,根据线路状况、客流量变化,自动调整列车速度与间隔,保障行车安全与准点率。

2.2 大数据与云计算在运输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云计算凭借强大的计算能力,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在客运资源配置上,通过分析多年的历史客流数据,结合节假日、特殊事件(如大型展会、体育赛事)等因素,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客流预测模型,精准预测不同线路在不同时段的客流量,进而合理安排车次、航班数量与座位布局,提高座位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在货运方面,依据货物来源地、目的地、运输时间要求、货物重量与体积等数据,运用优化算法制定科学的货物配载方案,实现货车、船舶的高效装载,降低运输成本。

2.3 物联网技术在运输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将运输设备连接成网,实现设备实时管理。在车辆管理中,传感器不仅能监测车辆油耗、轮胎压力、发动机状态等常规信息,还能对车辆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关键部件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数据,立即通过车载通信模块向车主或维修中心发送预警信息,及时提醒保养与维修,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车辆使用寿命。船舶借助物联网,在船体关键部位安装大量传感器,实时监测船体结构健康状况,如应力分布、焊缝完整性等,同时监测燃油液位、主机运行参数等,保障航行安全,提前发现潜在故障隐患,避免因船舶故障导致的运输延误与经济损失。在港口,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装卸设备管理,通过在装卸设备上安装传感器与通信模块,实现设备远程监控,可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作业效率等信息,并运用智能调度算法,根据货物种类、船舶到港时间等因素,合理安排装卸设备的作业顺序与任务分配,提高装卸效率,减少船舶在港停留时间。

三、借助智能化技术优化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的策略

3.1 构建智能化交通运输经济运行体系

构建涵盖智能基础设施、智能运输装备、智能管理平台的运行体系。在基础设施方面,建设智能道路,铺设智能传感器,实现路况实时感知。推广智能运输装备,如自动驾驶车辆、智能船舶等。搭建智能管理平台,整合运输信息,实现运输全过程可视化管理。通过统一标准与接口,促进不同运输方式数据共享与协同,提高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效率与协同性。

3.2 促进智能化技术与交通运输企业的融合发展

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加大智能化技术研发投入,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项目。政府出台政策,对采用智能化技术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引导企业将智能化技术融入业务流程,如物流企业利用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提高货物存储与分拣效率。通过示范项目带动,让企业看到智能化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激发企业主动应用智能化技术的积极性。

3.3 培养适应智能化交通运输经济的专业人才

高校调整交通运输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增加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等课程,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企业加强内部培训,邀请专家为员工开展智能化技术培训,提升员工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与留住专业人才,为交通运输经济智能化发展提供人力保障,推动智能化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广泛应用与创新发展。

四、结论

当前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模式存在诸多痛点,急需智能化技术介入。智能交通系统、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运输调度、资源配置、设备管理等方面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通过构建智能化运行体系、促进技术与企业融合、培养专业人才等策略,有望突破现有困境,提升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效率,降低成本,增强服务质量。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不断迭代,需持续深化研究,推动交通运输经济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平,蒋红伟.交通运输工程试验检测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探索[J].汽车知识,2024,24(11):251-253.

[2]林艳红.新形势下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困境及优化策略[J].今日财富,2021,(22):28-30.

[3]廖柳强,黎丰荣.数字智能化技术在冶金企业铁路运输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4,41(05):3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