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感染非洲猪瘟后的中小规模猪场复养要点初探

作者

张艳林 邓伟 谭克波 包峰 李富春 田海霞

1.泸溪县兴隆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6.泸溪县浦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3.泸溪县农业农村局 4.泸溪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5泸溪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简介:张艳林, 1992年6月 ,土家,本科,泸溪县兴隆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兽医师,从事兽牧兽医和动物防疫推广工作

摘要  非洲猪瘟自2018年在我国发生以来,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让染疫养猪场养殖效益严重亏损,养殖业主的养殖信心严重受挫,尤其是一些染疫发病受到损失的中小规模化猪场更是谈“非”色变。染疫后复养是唯一的补损出路,如何成功复养成了染疫猪场的心结。笔者结合近年来的疫病防控工作实践经验,对染疫后中小规模猪场如何找到染疫原因、改善防控条件、落实生物安全、实现成功复养做有益的思考和探讨,供参考。

主题词 非洲猪瘟  染病猪场  复养

非洲猪瘟因其传染快,发病率高,死亡率可高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传染病。自2018年8月在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该疫病呈现出点状散发趋势,这对我国养殖业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1],加上目前无专用疫苗和特效药,被养猪业主称为生猪“头号杀手”。文章根据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阐述了染疫猪场如何查找感染非洲猪瘟的原因,如何改善、提升防疫条设施和条件,如何落实好生物安全措施等,以帮助指导染疫后的中小规模猪场成功复养。

1.查明染病原因。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2]。因此,猪场感染该病必然有传染源和一定的传染途径。只有查明了染病原因找到了漏洞和根源,才能有针对导致猪场染疫的漏洞和根源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从根本上堵住防控漏洞,实现成功复养。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染源是带病毒的生猪、猪场内带毒的生产生活物资以及其他动物如软蜱等。同时,病猪血液以及组织中含有大量非洲猪瘟病毒,因此,病猪的肉制品也是重要的传染源[3]。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有很多方面,但主要的还是生猪、饲料调运等人流、物流传播,以及狗、猫、鼠、鸟等动物中介带病毒接触传播等。因此,须对造猪场染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逐一审查,并对场内的防控条件进行重新评估。

1.1 从传染源方面进行审查

1.1.1  溯源猪种来源。及时查阅场内引种档案资料,看是否在发病前1个月左右时间内引进生猪。若有引进,查看是否有检疫检验及检测报告等手续,报告并申请检测供种猪场和发病猪场的非洲猪瘟病毒D N A结构,追溯疫情来源,确认是否是引种引进病毒。

1.1.2  检测场内饲料、运输车辆及饲料库。迅速对所使用的饲料和饲料运输车辆以及饲料库进行采样检测,确认是否是饲料和运输车辆及饲料库带病毒。

1.1.3  检测场内食堂生活物资。迅速对场内食堂采购的生活物资,尤其是猪肉和肉制品进行采样检测,确认是否是食堂物资带有病毒。

1.1.4检测场内所有人员。迅速对场内所有人员进行采样检测,尤其是饲养人员和近期内有出入猪场的人员,确认是否是人员带病毒。

1.1.5检测场内所有生产工具。迅速对场内所有生产工具进行采样检测,确认是否是生产工具带毒。

1.2从传播途径方面进行审查

1.2.1  审查场内工作制度落实情况。查清发病1个半月内猪场工作人员外出情况,交接班情况,洗消制度落实情况等等,评估猪场内的工作制度是否存在漏洞和缺陷,是否会给猪场带来风险隐患。

1.2.2  审查场内生产销售情况。主要审查猪场发病前2个月时间内的生产和销售情况,看是否有生猪贩运商、屠商等重点风险人员出入猪场,是否接待外来闲杂人员等等。

1.2.3  审查场内洗消等生物安全制度落实情况。主要是审查场内工作人员和物资出入猪场猪和日常饲喂等生产活动时是否按规定和要求落实洗消生物安全制度,生产工具时是否做到专栏专用,消毒药剂是否定期更换和正常使用等,查清日常生产中是否存在防疫漏洞。

1.3.  评估猪场现有防疫条件

1.3.1  评估猪场的分区布局。主要是评估猪场是否按规定进行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等三区分区,各区之间是否用实体围墙隔离并保持相对独立,每个区域入口是否设置洗消设施设备,生产道路是否合理等情况,找出风险点。

1.3.2  评估现有消毒设施设备。主要是评估猪场内每个区域入口是否有专门洗消室和消毒池,每栋猪栏入口处是否具有消毒室、消毒池和固定的洗消设备,栏外场区是否有专用洗消设备等情况,找出风险点。

1.3.3  评估猪场围墙和防鸟、防蚊、防鼠等设施。主要是评估猪场是否具有相对封闭的实体围墙,是否设置防鸟、防蚊、防鼠等设施设备,找出风险点。

1.3.4  评估猪场外的防疫设施。主要是评估场外是否建有洗消中心,隔离观察室等设施,以及与场区间隔距离是否合理等,找出风险点。

1.3.5  评估粪污处理及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设施。主要是评估猪场的粪污和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是否齐全,是否正常运行等,找出风险点。

2  做好复养准备。染病猪场查明发病原因,找出防控风险点以后,须对风险点逐一整改和完善,全面升级防疫条件。并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彻底清洗消毒,认真做好生物安全措施等准备工作后,才能进行复养。

2.1全面升级猪场防控条件

2.1.1  优化猪场布局。猪场布局要做到分区明显,三区或两区完全独立,各区之间要用固定的实体围墙隔开。有条件的要在猪场外一定距离处建设隔离观察区,无法在场外建隔离区的也要在生产区外建设独立相对封闭的隔离观察栏,便于严格落实隔离观察制度。

2.1.2  升级防疫设施。在场外1-3公里处设置洗消中心。在场区入口处设置消毒室(含设备)和消毒池,消毒池一定要与场大门同宽,池深30cm左右。在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消毒室(含设备)和消毒池,消毒池与入口同宽,池深10-15cm。每栋猪栏入口处设置消毒室供饲养人员出入消毒用。每栋猪栏配备相对固定的清洗消毒机械,确保栋与栋之间不混用。场区内空坪处配备一套专用的清洗消毒设备。科学设置生产走道,净道与污道要分开,生产走道全部硬化,便于洗消。在猪场外建2米高的实体砖围墙,确保野生动物不能进入猪场。在所有猪舍、赶猪通道的出入口、门窗、排污口、通风孔安装不锈钢防蚊网、防鼠网。

2.1.3  升级污染处理和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设施。在专门的处理区域建有相应设施设备,且能正常运行。有专门的通道,不能使用生产净道。要配备专用的消毒设备,定期消毒(含专用通道)。要堵死粪沟或其他地方的鼠道,避免老鼠传播病毒。

2.1.4  全面加装视频监控。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在猪场内、场外、猪舍内分别全面安装视频监控,让整个猪场实现全方位、无死角、24小时视频监控,减少疫病防控工作量,降低人员流动频次,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2.2  全面清理洗消

2.2.1  全面清理杂物。全面消除猪场外墙树木、杂草和杂物,以及场内所有杂草杂物,并全部烧掉所有杂草杂木杂物。

2.2.3  全面消除其他动物。全面消除场内鸡、鸭、狗、猫等动物,场内不养生猪以外其他动物。

2.2.3全面清除剩余饲料。将场内剩余饲料全部用作饲喂其他动物如禽类,全部烧掉所有外包装等物品。

2.2.4  全面清理剩余药品。将场内剩余药品全部清理,为减少损失,是瓶装且有效期较长(6个月以上)的可以撕去外包装盒并烧掉后,将药瓶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再按相关技术要求贮存。是袋装粉剂和有效期较短的直接交送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处理。将兽药贮存设备彻底清洗消毒。

2.2.5  全面清洗猪场。首先是按照“从内到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对猪场内所有猪栏、生产走道以及生产区进行彻底清洗。清洗干净屋顶,栏舍、水帘等处的灰尘、污垢。待干燥后也按先内后外、先上后下的顺利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其次是将猪栏内的所有漏缝地板拆除清洗消毒。将场内所有设备清洗、消毒。将场内所有排粪管道及外中蓄水池全部清洗消毒。将饲料仓库、料塔全部清洗,并用熏蒸彻底消毒,同时要拆除能拆卸的绞龙和管线等零配件进行清先消毒。用生石灰对所有粪便堆积物或粪池消毒,用量为每平方米500克左右。将猪舍外墙及通道等处涂抹生石灰,每周重复一次。须注意的是每完成一处洗消后要封闭好并贴上封条,禁止任何人员进入或触摸,直到全场完成洗消任务后,再次按照“从内至外,从上到下”顺序重复进行彻底全面清洗、消毒,重复2次以上,每次间隔15天左右。整个全场清洗消毒大约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为保证洗消效果,每次洗消时都要先清洗,待干燥后再消毒。每次要更换使用消毒药剂。有金属限位栏的猪场建议用火焰将限位栏和墙角烧杀一次。

2.2.6  全面洗消工具。将猪场内生产工具如喂料车、防疫工具先全面彻底清洗,待干燥后用戊二醛过硫酸氢钾等有效消毒药剂全面消毒。

2.2.7  全面洗消水线。先将场内所有水管及水池内的余水放掉,用生石灰水或戊二醛等消毒药剂兑水注满消毒24小时后,全部放掉用清水清洗。

2.2.8  全面洗消设备。将场内消毒设备、相关电器均要先用干净湿抹布擦拭干净,然后用碘制剂等有效药剂擦拭消毒。

2.3  认真做好检测。全面洗消完成2次以后,须进行环境检测,采样时须按照“从内到外,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采样点一定要有代表性,要确保全方位全覆盖,尤其是栏舍内要确保全方位,不留死角,不留盲点盲区。同时,一定要建立准确无误的样本明细台账,精准记录样本编号和样本点具体位置,确保检测结果能真实反映出消毒效果,精准检出风险点。若检测结果全部是阴性,须检测2次以上,第二次要更换采样点位置,不在上次同一位置重复采样,避免结果失真。若出现阳性,经洗消后第二次采样时,阳性位置点须重新采样检查,直到呈现阴性为止。

2.4  完善规章制度。全面完成洗消工作并经检测2次全部阴性后,须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主要是针对审查岀来的制度漏洞建立严格的请假制度、外出登记制度、交接班制度、定期消毒制度、隔离观察制度、出猪制度、引种制度、来人来访制度等,全面规范全场生产和洗消工作。

2.5  全面培训员工。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在于注重细节,全面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往往“中招”的猪场除了防控条件不达标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为原因,猪场老板和饲养人员都不够重视疫病防控,只注重饲养和疫病治疗。因此,复养前须对猪场员工进行全面培训,主要培训如何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在落实生物安全措施过程中如何注重操作细节,以及员工的责任意识等,要让员工高度重视,时刻警记,自觉遵循防控制度,自觉落实防控措施。

3  做好复养前试养工作。为了确保成功复养,在彻底完成清洗消毒、升级改造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且连续2次检测结果为阴性后,还须进行试养。

3.1  选用健康哨兵猪试养。一般在3个月后,经过安全评估就可以引进健康生猪当哨兵试养。哨兵猪必须先经过检查呈阴性的健康猪,同时还须引进不同年龄的健康猪。试养哨兵猪一般是一间猪栏投放一头猪,猪栏隔墙保持相通,让其自由活动,以便全面彻底“探雷”,试养时间为2个月左右。

3.2  及时检测试养哨兵猪。当试养哨兵猪试养15天以后,要对所有哨兵猪做血液检测。若全部为阴性,继续试养15天,再进行血液检测。继续为阴性的可淘汰处理掉所有试养哨兵猪,进行正式复养阶段。若检出阳性结果的须及时处理掉哨兵猪,继续对猪栏进行清洗消毒,并进行采样检测,进到检测全部为阴性后开始重新试养。

4  正确开展复养。在哨兵猪经过2次检测为阴性结果后,猪场可以正式开放复养,为确保复养成功,注意以下细节。

4.1  再次全面洗消。在准备正式开展复养前,须将原来已经试养的猪栏再次全面清洗、消毒,并让其充分干燥。同时,做好生产区外部的生物安全工作,切实消除外部传染原和切断所有传播途径。

4.2  密切关注周边疫情。正式复养前,须关注周边猪场有关疫情情况,尽量避免开放疫情高发期进猪饲养。从外地健康猪场购进生猪时要选择合适路线,尽量避开有风险的路线调运生猪,降低引种染病风险。

4.3  及时开展复养后的检测。正式复养后半年内,要坚持每月采样检测一次。采样时要注意多点采样,保证猪栏、粪沟、路面、漏粪板背面、屋顶、办公室、宿舍、厨房等全方位全覆盖,便于及时快速准确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处置隐患,确保复养成功。

4.4  切实加强生猪管护。复养后要安排饲养人员定时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生猪异常情况。还要加强饲养水平,适当添加一定量的保健品,提升生猪健康水平。

4.5  科学掌握复养时间。发生非洲猪瘟,按照相关规定完成扑杀和无害化、清洗、消毒后,到什么时候开展复养比较好?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最短时间也要3个月左右,一般建议半年时间复养比较好,因为经过半年时间有充足时间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改善条件、完成洗消、进行试养,彻底净化猪场。同时,在经济上还可以缓解一定压力。同时,经过半年的空置,即使猪场内有病毒也几乎死亡了,所以复养成功的机率较大。

结语  非洲猪瘟严重影响了养猪业,也给养殖户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养猪业进入了“非瘟时代”,且已成常态化。染病后减损的唯一办法是成功复养。文章围绕非洲猪温传染特点,阐述了染病中小猪场要复养,须先查明染疫原因,评估现有防控条件,并针对漏洞完善升级防疫条件,落实洗消措施,以及试养和复养的技术要点,以期对染疫猪场实现养有所指导和帮助。但染疫发病猪场要成功复养,还需结合本其他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如猪场自身经济势力、发病季节等。总之 ,发病猪场只有认真分析疫病原因,总结经验,完善防控条件,做好生物安全,注重细节,重视防控工作,才能实现成功复养。

参考文献

[1]丰崇林、赵正侣、周国泰、施洪英 非洲猪瘟防控常态下生猪疫病防控工作的思考[J]   今日畜牧兽医   2022,38(09):27-28

[2]贾书远  非洲猪瘟疫病的有效防控措施探讨[J]   科学与技术   2022年9月17日

[3]张丽华  非洲猪瘟背景下保育猪的疫病防控[J]  中国畜禽种业  2022.18(08):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