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条件下园林植物栽培管理策略研究
田锋
湖南逸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 邵阳 422000
作者简介:田锋,男,1984-1,汉,浙江省杭州市人,大专,总经理,研究方向:绿化苗木栽培种植、养护与施工
摘 要:文章对高温条件下园林植物栽培管理策略进行了分析。通过探讨高温对园林植物生长、生态功能及城市绿化的影响,分析了当前管理策略中的不足与面临的挑战。研究指出,现有植物选择与配置存在不合理问题,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较为薄弱。基于此,提出了优化植物品种选择、创新灌溉管理与土壤改良技术、加强政策支持与科学管理的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科学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园林植物在高温环境下的生长质量,增强绿化效果。研究为推动高温条件下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温条件;园林植物;栽培管理;生态功能
1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高温天气频发,园林植物栽培面临严峻挑战。高温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还改变其生态功能,进而影响城市绿化效果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当前的园林管理策略未能有效应对高温带来的多重问题,尤其是在植物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园林绿化管理急需转变思路,优化栽培方法,以适应日益严酷的高温环境。因此,探讨高温条件下的园林植物栽培管理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能为提升园林植物的生长质量与生态功能提供科学指导,推动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
2高温条件下园林植物栽培管理的现状
2.1 当前管理策略的不足与挑战
高温条件下现有园林植物栽培管理策略难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传统的园林管理方式多依赖经验,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应对措施。特别是在水肥管理方面,当前多采用定时定量的灌溉方式,但这一方式难以根据高温天气下植物水分需求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容易导致水资源浪费或植物水分不足。现有的土壤改良技术也未能充分应对高温带来的干旱和土壤退化问题,土壤结构难以有效保持水分和养分,进一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态功能[1]。
病虫害防治方面园林植物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传统的病虫害管理方法未能考虑到高温的特殊影响,防治效果较差。同时,园林管理人员对病虫害防治的应对措施和技术手段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强的高温环境下的防护策略。
2.2 现有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的问题
现有园林设计中多以观赏效果为主,忽视了植物的耐热性、耐旱性等生理需求,导致一些不耐高温的植物在高温环境下生长不良。尤其是一些传统园林植物,如常见的草坪植物和灌木,在高温天气下表现出显著的退化现象,如叶片枯黄、根系受损等,无法达到绿化和生态功能的预期。此外,园林植物配置上缺乏生态多样性,单一品种或单一类别植物的广泛使用,导致园林绿化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过于依赖本地植物或部分外来品种,缺乏高温耐性植物的引入,容易使园林植物在气候变化面前显得脆弱。园林设计中对植物群落的生态互补性考虑不足,使得植物无法有效协同应对极端气候,降低了园林绿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2.3 管理体制与政策支持的缺乏
园林植物栽培管理体制不健全,政策支持不足,导致高温适应性管理工作缺乏有效保障。园林管理主要由地方政府或相关单位负责,但管理模式相对松散,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各地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高温环境下,园林绿化的应急管理和长效管理措施无法统一实施,难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长期影响。政策层面,园林绿化在气候变化应对方面的相关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较为薄弱[2]。虽然已有一定的气候适应性绿化政策,但具体到高温环境下植物栽培的策略与技术,相关政策和规范不够明确,缺乏针对性。此外,园林绿化的资金投入仍偏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短期绿化效果,缺乏针对高温适应性研究和技术推广的专项资金支持。
3高温环境下园林植物栽培管理的策略
3.1 优化植物品种选择与改良策略
高温条件下优化植物品种的选择和改良策略是提升园林绿化效果的关键。应优先选择具有较强耐热性、耐旱性以及适应力强的植物品种,这些植物能够有效抵御高温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此,可着重引入和培育一些适应高温、干旱的植物品种,如耐高温的本土灌木、沙漠植物、热带及亚热带植物等。通过植物品种的改良,也能进一步提升园林植物的抗逆性。可以采用基因改良技术或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耐高温、耐旱、抗病虫害的优质新品种。例如,通过基因筛选和育种技术,可以培育出根系发达、水分保持能力强的树种和草坪植物,以增强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生长能力和抗逆性。品种改良不仅可以提高园林植物在恶劣气候下的生长质量,还能提升绿化效果,增加生态效益。园林植物配置时,要充分考虑品种间的生态互补性。应合理配置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植物,如结合深根系与浅根系植物,提升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和植物的抗逆性。
3.2 灌溉管理与土壤改良技术的创新
精准灌溉和土壤改良技术是应对高温环境下园林植物管理的关键策略。精准灌溉技术能够实时监控土壤湿度、气温和植物的水分需求,从而根据植物的实际需要调整灌溉量,避免水分浪费或水分不足,确保植物在高温天气下获得充足的水分。滴灌和微喷灌溉系统能够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减少蒸发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土壤改良技术在高温条件下尤为重要。为了增强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可以在土壤中加入有机肥料、保水剂和生物炭等物质,改善土壤结构[3]。添加有机物质不仅能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还能促进植物根系的健康生长。生物炭等材料的使用则能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降低土壤温度波动,为植物提供更加稳定的生长环境。
3.3 政策支持与科学管理的提升
政策支持和科学管理是推动园林植物高温适应性管理的基础保障。首先,政府应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园林绿化管理,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高温环境下的植物栽培方面,制定具体的技术标准和实施细则。例如,制定高温环境下的植物选择与配置标准、灌溉管理要求等,确保园林绿化工作能够有序开展,管理者能按照科学标准进行操作。
政府还应加大对园林绿化技术创新的支持,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在高温条件下园林植物栽培的研究与技术开发,推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园林绿化管理需要依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支持。建立园林管理信息平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园林植物的生长状况、气候数据、土壤湿度等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实现园林管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利用实时数据进行科学决策,可以提高园林管理效率,优化水资源、肥料等投入,减少管理成本,提高园林绿化的可持续性。
4结论
高温条件下园林植物栽培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品种选择与改良、灌溉管理与土壤改良技术的优化及政策支持的综合实施。优化植物品种,提高抗逆性和适应性,创新精准灌溉与土壤保水技术,并通过政策引导与科学管理提升园林绿化的稳定性和生态效益。这些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园林绿化在高温环境下的适应能力,确保植物的生长质量和景观效果,推动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欢.干旱对园林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J].种子科技,2024,42(15):136-139.
[2]柏晓瑜,林韶娟,郑城浩,等.高温热浪对亚热带园林植物危害的调查分析[J/OL].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8[2025-02-08].
[3]常钰.园林树种高温冻结放热特征及抗冻融伤害能力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