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理念下的思政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索研究
张思萌
大庆市东方学校,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要:“五育”并举是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强调在教育中要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本文围绕五育并举理念,从教学目标融合、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创新三个方面,对思政一体化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研究,旨在构建更具实效性的思政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五育并举;思政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索;教学目标融合;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创新
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五育并举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思政教学往往存在各学段衔接不畅、教学内容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因此,探索五育并举理念下的思政一体化教学实践,对于提升思政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教学目标融合
1.1 明确德智体美劳综合培养目标
在五育并举理念下,思政一体化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德育目标,而是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结合。不仅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审美能力、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能得到协调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构建分层递进的目标体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将思政一体化教学目标分为不同层次,形成递进式的培养体系。在小学阶段,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基本认知和良好行为习惯;初中阶段,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阶段,则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3 强调目标的动态调整与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思政一体化教学目标也应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师要密切关注时代变化和学生需求,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动态调整,使其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同时,要注重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依据。
2 教学内容整合
2.1 挖掘各学科中的思政元素
在五育并举理念的引领下,思政教学不再局限于思政课本身,而是向各学科领域拓展。语文课上,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剖析,如《背影》中父爱的深沉,《荷花淀》里抗日军民的英勇,引导学生感悟人性的美好与民族精神的伟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数学课中,严谨的逻辑推理和精确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态度,让他们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追求真理、一丝不苟。体育课里,团队合作的球类比赛、坚持不懈的长跑训练,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拼搏精神,教会他们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中成长。美术课上,欣赏名画《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清明上河图》的繁华盛景,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艺术的世界里感受美、创造美。劳动教育中,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社区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价值,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奉献精神。通过这种方式,各学科与思政教育实现了有机融合,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政教育体系,使他们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都能受到思政的熏陶,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2 融入时代热点与社会生活
将时代热点和社会生活实际融入思政一体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性。通过分析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结合脱贫攻坚、航天成就等热点话题,让学生了解国家的伟大成就和奋斗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通过讨论环保问题、科技创新等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整合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
打破学段壁垒,对思政教学内容进行纵向整合。在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之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避免重复教学和内容脱节。例如,在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时,小学阶段可以侧重于介绍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则可以深入探讨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高中阶段则可以结合哲学、历史等学科知识,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发展,使学生在不同学段都能获得丰富的思政学习体验。
3 教学方法创新
3.1 采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或模拟情境,如模拟历史事件、社会场景等,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情境下的道德抉择和价值取向。例如,在教学“诚信”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创设购物、考试等不同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诚信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践行诚信价值观。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情境教学法被强调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通过这种教学法,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3.2 运用项目式学习法
项目式学习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以“社区环保行动”项目为例,学生需要深入社区,实地调研环境现状,包括垃圾分布、污染源等,这一过程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在制定解决方案时,学生要运用所学知识,如环保政策、科学原理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创新思考,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组织实际行动阶段,学生需要协调各方资源,与社区居民沟通合作,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发展。
3.3 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资料收集,有的负责方案制定,有的负责成果展示等。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学习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例如,在学习“民族团结”主题时,小组成员可以共同探讨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历史渊源等,通过交流分享,增进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团队协作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
4 结语
五育并举理念为思政一体化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教学目标融合、教学内容整合和教学方法创新,能够有效提升思政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这一实践探索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持续关注、深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焦安琴.“五育并举”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N].山西日报,2024-11-05(010).
[2]朱锦,李健昱,徐跃.“五育并举”视域下涉农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秦智,2024,(12):82-84.
[3]赵胜潮,严军花,郝建敏.五育并举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育人模式研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37(04):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