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创设情境对初中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提升的作用

作者

王秋敏

北华大学 132000

引言

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听力模块常面临学生理解困难、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部分学生因难以快速适应听力材料中的语言节奏与场景背景,导致信息捕捉效率低,进而影响听力学习的积极性。听力理解能力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学生语言输入效率,还对后续口语表达、写作等能力发展具有基础支撑作用。

、创设情境对初中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核心作用

1.1 降低信息解码难度,助力捕捉关键内容

听力理解的第一步是对语言信息的解码,初中学生在面对陌生或复杂的听力材料时,常因信息解码速度慢而错过关键内容。创设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熟悉的语言背景,比如日常购物、校园活动等场景,让学生在已知场景框架下预判可能出现的词汇与句式,减少信息解码的难度。当学生处于熟悉的情境中时,对语言信息的敏感度会显著提升,更容易从连续的听力材料中筛选出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等,进而提高听力理解的准确性。

1.2 激活知识储备,搭建认知桥梁

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词汇量与基础语法知识,但在听力过程中,这些知识储备往往难以被快速调用。情境创设能够通过场景化的呈现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例如,在围绕 “周末计划” 的听力教学中,创设朋友间讨论周末安排的情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关联与 “计划”“活动” 相关的词汇,如 “go hiking”“visit grandparents” 等,同时唤醒与时间表达、意愿询问相关的句式知识。这种知识的激活过程,为学生搭建起从已有认知到新听力内容的桥梁,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材料含义。

1.3 增强场景关联,提升信息转化效率

听力理解不仅是捕捉信息的过程,还需要将听到的语言信息转化为自身可理解的内容。若听力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场景脱节,学生即使捕捉到信息,也难以快速完成信息转化。创设情境能够增强听力材料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性,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语境中理解信息的实际意义。比如,在餐厅场景的听力教学中,通过情境呈现点餐、询问菜品等环节,学生能直观理解 “order a meal”等表达的实际用途,进而将听力信息与具体场景行为对应起来,提升信息转化的效率与深度。

二、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路径

2.1 结合教材主题,创设生活化情境

教材是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核心依据,其主题往往围绕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交等领域展开。结合教材主题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让听力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例如,教材中涉及 “校园生活” 主题时,可创设课堂互动、课后社团活动、校园运动会等情境,通过模拟这些学生日常经历的场景,让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产生代入感。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无需复杂的资源支持,可通过教师语言描述、简单道具布置等方式实现,既能降低教学实施难度,又能让学生快速融入听力场景。

2.2 借助多媒体,创设沉浸式情境

多媒体工具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优势,能够为听力教学创设沉浸式情境。在初中英语听力课堂中,教师可借助图片、动画、短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还原听力材料中的场景。比如,在关于 “城市交通” 的听力教学中,播放包含公交车、地铁、十字路口等画面的短视频,配合听力材料中的交通播报、乘客对话等内容,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交通场景中。沉浸式情境能够多维度刺激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语言在实际场景中的运用,提升听力学习的专注度。

2.3 设计互动任务,创设参与式情境

传统听力教学多以 “教师播放材料、学生答题” 的模式为主,学生参与度较低。设计互动任务创设参与式情境,能够让学生从被动听转为主动参与。例如,在围绕 “购物砍价” 的听力教学中,可将学生分为 “买家”“卖家” 两组,让学生在听完听力材料后,模仿材料中的对话进行角色扮演;或在听力过程中设置 “预测下一步对话内容”“记录关键信息并分享” 等任务。参与式情境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同时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三、优化情境创设以提升听力教学效果的方向

3.1 适配年级差异,调整情境复杂度

初中不同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认知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情境创设需根据年级特点调整复杂度。初一学生刚接触系统的英语听力训练,词汇量与语法基础较弱,应创设简单、直观的情境,如日常问候、课堂指令等,以单一场景、简短对话为主;初二学生英语能力逐步提升,可创设稍复杂的情境,如多人对话、包含多个信息点的场景;初三学生面临中考,需适应多样化的听力材料,可创设贴近中考题型的情境,如新闻播报、访谈对话等,提升情境的综合性与挑战性。

3.2 融入跨文化元素,拓展理解视野

英语听力材料中常包含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若学生缺乏相关认知,易影响听力理解。在情境创设中融入跨文化元素,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理解视野。例如,在关于 “节日” 的听力教学中,除了创设中国传统节日的情境,还可引入西方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的场景,通过对比不同节日的庆祝方式、语言表达习惯,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对语言运用的影响。跨文化元素的融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

3.3 联动情境与评价,强化教学反馈

情境创设的效果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来检验,联动情境与评价能够为教学优化提供反馈支持。在听力教学中,可围绕创设的情境设计评价任务,如让学生根据情境复述听力内容、完成与情境相关的填空或问答练习,甚至通过情境模拟展示对听力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根据学生在评价任务中的表现,分析情境创设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是否有效提升了听力理解能力,进而调整后续情境设计的方向与方式。这种 “创设 — 评价 —优化” 的联动机制,能够持续提升情境创设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四、结论

创设情境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通过降低信息解码难度、激活知识储备、增强场景关联,为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在实践中,结合教材主题创设生活化情境、借助多媒体创设沉浸式情境、设计互动任务创设参与式情境,是切实可行的教学路径。同时,根据年级差异调整情境复杂度、融入跨文化元素、联动情境与评价,能够进一步优化情境创设效果。未来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持续关注学生认知特点与教学需求,不断创新情境创设方式,让情境真正成为连接语言知识与听力实践的桥梁,助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美芸.浅析初中英语听力训练中情境巧创设[J].科普童话,2019,(39):165.

[2]仝利敏.情境创设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9,(30):48.

[3]李锦锦.认知策略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5.

作者简介:王秋敏 ,女,汉,(2000.08-),籍贯:四川泸州,学历: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