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选文研究

作者

刘倩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碾庄中心小学 221300

一、研究背景

(一)现实困境: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固步自封

部编版教材增加了古诗词内容,但教学中学生因机械训练感到无趣,因目标设定过高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达成。教师重视背诵默写,却缺少记忆方法指导,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插图、注释,全凭经验按照自己的固有模式讲解,使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浅尝辄止”,缺乏对古诗词情感和文学层面的深入欣赏[1]。

(二)唇齿相依:古诗词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密切联系近年来,传统文化逐渐走进现代人们的生活,受到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重视在世界文化中巩固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形态各异的众多文化中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安身立命。[2]而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古诗词的选文分析

(一)古诗词选文的题材

本文分析了小学三四年级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归纳出咏物、田园、送别、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羁旅思乡、哲理、边塞和咏史怀古等类别,并对诗篇分布进行了统计。

表 2.1 四册教科书中的古诗词题材分类

表 2.1 数据显示,小学三四年级语文教材中,写景抒情诗占一半,其他类型诗如叙事抒情、咏物、田园、送别和边塞诗各占约 10% ,而思乡、哲理和咏史怀古诗较少。选文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三年级学生通过写景抒情诗学习具体景象,四年级开始接触更多逻辑性题材,提升学习层次。

(二)古诗词选文的体裁

在四册教科书中,27 首七言绝句和 5 首五言绝句构成了 36 首古诗词的主体,而词仅有 2 首,另外包含五言古诗《塞下曲》和七言古诗《夜书所见》。绝句因其简短易记而数量众多。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和白居易的《忆江南》是仅有的两首词,也都是易读易诵的佳作。

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古诗词选文的编排

(一)古诗词篇数及所占比例

部编版三四年级教材含 36 首古诗词,占课文总数约 20% ,体现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这不仅提升了古诗词教学的地位,也要求教师在这一领域投入更多时间精力。

(二)古诗词的呈现方式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四年级教材中,每册包含 6 首古诗词正文和 3 首古诗在语文园地日积月累部分。古诗词教材中布局统一、分布均衡且有规律可循。

正文部分的古诗词,全部以“古诗三首”的形式呈现。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古诗词位置的安排主要由单元主题决定,古诗词的内容与哪个单元主题相关便会被纳入哪个单元的正式课文或语文园地与日积月累中。

古诗词在“语文园地”和“日积月累”栏目中出现,分为三种情况。首先,与单元主题相同的古诗,如三下单元“大自然”,正式课文选了三首,日积月累补充《忆江南》。其次,正式课文无古诗词时,日积月累选取相关主题的古诗,例如四下单元“可爱的动物”,日积月累选了《蜂》。最后,日积月累的古诗词与单元主题匹配度低,仅作为诗词积累。

四、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四年级教材古诗词选文的特点

(一)题材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四年级教材中的古诗词题材广泛,从不同角度向学生展示了丰富的主题内容与思想情感。题材的丰富多彩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缓解古诗词背诵的疲劳感与倦怠感,为学生展示了应有尽有的诗词世界和形形色色的古代社会生活,为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抓手。

(二)布局规律统一,整体和谐连贯

小学语文三四年级的四册教科书中,共有三十六首古诗词。每册包含六首正式课文和三首日积月累的选编,布局规律统一。部编版教材按主题划分单元,单元顺序与学生学习时间相联系,符合四季变化。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秋季为主题,选编了三首与秋季相关的诗作,与学生九月中下旬的学习时间相吻合,内容安排与现实生活时间互动。

五、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建议 (一)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增强古诗学习积累

部编版教材增加了古诗词数量,这对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并非所有教师都熟悉古诗词和相关文化教育要求。要准确讲解古诗词,教师需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和诗词积累。通过在职培训加入相关文化内容,可满足教学需求。同时,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能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兼顾传统与现实,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应小学生发展,选文布局符合学生规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关联单元主题,通过实际体验激发兴趣,合理设计课题导入。认知心理学家鲁墨哈特认为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实质上就是在头脑中发现有关图式并用之解释阅读材料的过程。而图式指的是人脑中关于一些事件、客体与情境的相关知识,是学生阅读背景知识中最重要的部分[3]。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丰富图式,以助于理解古诗词。

(三)组织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文化体验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文本层面,学生们只有将课堂内容在现实中进行实践应用,所学的内容才能得到巩固强化。朗诵、表演与书法作品临摹等形式的活动都可以与古诗词联系起来,形成课内与课外的教育配合。学校可以组织教师整合本地资源,定期组织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师生大胆创新,将各式各样的游戏引入校园。

【参考文献】

[1]戴文佳.“三大定位”明方向,有滋有味学古诗——部编本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研

究[J].教育观察,2020,9(19):86-87.

[2] 冷 霞 . 部 编 版 小 学 语 文 古 诗 词 阅 读 教 学 问 题 思 考 [J]. 文 学 教 育

(下),2020(03):124-125.

[3]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N].光明日报,2014-02-26.

[4]董蓓菲.语文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27-130.注释:[1] 冷 霞 . 部 编 版 小 学 语 文 古 诗 词 阅 读 教 学 问 题 思 考 [J]. 文 学 教 育

(下),2020(03):124-125.

[2]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N].光明日报,2014-02-26.

[3] 董蓓菲.语文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