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语文品质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钱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温宿县第二中学 新疆阿克苏 843100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涵盖四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语言规律,提升表达与书写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运用科学思维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欣赏语言作品,形成健康审美观念)、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1]。这些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本质体现,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石。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语文品质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
在构建高中语文品质教学课程体系时,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品质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明确各学段的核心素养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确保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以实践为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构建高中语文品质教学课程体系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锻炼思维能力、提升审美情趣、传承文化精髓[2]。
(四)以评价为引领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构建高中语文品质教学课程体系时,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同时,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三、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语文品质教
(一)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构建高中语文品质教学课程体系应以教材为核心,整合课外读物、网络资源等,形成"经典+时代"的多元内容体系。一方面,深入挖掘统编教材单元主题的素养培养点,如围绕"劳动光荣""青春价值"等主题提炼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核心目标;另一方面,横向拓展优质资源,引入与教材文本关联的经典著作补充社会学视角,选取权威时评培养议论文思维,运用经典影视素材辅助革命文化理解,并筛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数字化资源。依据核心素养四大维度重组内容:聚焦"语言建构与运用",优选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典范文本;围绕"思维发展与提升",整合学术论文等逻辑严密的论述类素材;针对"审美鉴赏与创造",选取诗词、小说等文学性强的作品;立足"文化传承与理解",补充非遗文化、地域民俗等特色内容,确保教学内容贴合学生认知梯度,精准服务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品质教学需突破传统单向输出模式,以多元教学方式激活课堂生命力。首先,推行“启发式”教学,通过阶梯式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如《荷塘月色》教学中,从“作者为何深夜独游荷塘?”切入,追问“景物描写与心境的关联”“‘淡淡的喜悦与哀愁’如何通过语言传递”,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内涵。其次,采用“讨论式”与“探究式”结合的模式:在整本书阅读任务中,组织小组围绕经典作品的人物命运与文化背景展开辩论;在跨媒介阅读单元中,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的呈现差异,通过资料搜集与观点碰撞深化理解。同时,融合现代教育技术提升体验感[3]:利用多媒体播放名家诗歌朗诵视频,通过声画结合感受文学作品的节奏韵律;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历史场景,直观体会经典文本的创作情境;运用在线协作平台开展云端写作工坊,实时共享习作、互评修改。通过“问题驱动+技术赋能”的教学创新,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与思维活力。
(三)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养
语文实践活动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课程体系需设计分层分类的活动链,覆盖“输入—加工—输出”全流程:基础型活动包括每日经典诵读,通过晨读背诵古诗文与现代散文经典段落积累语言素材;开展阅读打卡计划,引导学生每月精读一本课外书并撰写读书笔记。提升型活动聚焦能力锤炼——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以演讲形式汇报文学作品阅读心得,锻炼逻辑表达与共情能力;举办校园辩论赛,围绕科技与人文等社会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开展戏剧表演工作坊,指导学生改编经典剧本为课本剧,通过角色扮演揣摩人物心理、提升团队协作与审美创造能力。拓展型活动链接社会生活—如开展社区文化调研,采访居民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并提出传承建议;组织红色文化宣讲,引导学生走访革命纪念馆后向低年级学生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这些“做中学”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语言运用、思维锻炼、审美涵养与文化传承中实现素养的立体化提升,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在高中语文品质教学课程体系中,应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具体而言,采用教师专业诊断、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与家长反馈相结合的模式,综合课堂表现、活动成果与成长档案等过程性材料,重点关注语言表达、思维深度、审美情趣与文化理解等维度。同时,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关键依据,通过个性化反馈引导学生明确提升方向,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学习进展,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
四、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语文品质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以评价为引领的课程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创新,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 碧 琳 . 核 心 素 养 背 景 下 高 中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策 略 探 究 [J]. 科 学 咨询,2025,(02):148-151.
[2] 候耀国, 赵丽娟.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 科学咨询,2022,(04):220-222.
[3]吕静.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J].林区教学,2019,(0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