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算法推荐视域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作者

冯霜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610051

一、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算法推荐技术已深度融入信息传播的各个领域,深刻改变了信息的分发与接收模式。对于高校而言,这一技术既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其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深入研究算法推荐视域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1]。

二、算法推荐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 精准传播,提高教育效率:算法推荐依托大数据分析,能够精准捕捉大学生的兴趣偏好、行为习惯等,从而将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精准推送至目标学生群体。例如,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的搜索记录、浏览内容等数据,为其推送契合需求的思政课程、红色文化资源等,使意识形态教育更具针对性,提升教育效果。

2. 丰富教育资源与形式:算法推荐能够整合海量的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意识形态教育素材。如借助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将党史故事、英雄事迹以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形式呈现,打破传统教育内容的枯燥感,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二)消极影响

1. 信息茧房,限制认知拓展:算法推荐根据学生过往行为推送相似信息,易使大学生陷入“信息茧房”。长期处于这一环境中,学生接触的信息局限于自身偏好领域,难以接触多元观点和思想,导致认知固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也趋于片面,削弱了意识形态教育的广度和深度[2]。

2. 价值误导,冲击主流观念:部分商业平台受利益驱动,算法推荐中夹杂着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想内容。大学生价值观尚在形成阶段,辨别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这些负面信息的误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动摇,进而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的主导地位。

三、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教育主体话语权削弱

在算法推荐的信息传播格局下,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主体(如高校教师、思政工作者)的话语权受到冲击。网络自媒体、商业平台凭借算法优势,传播大量未经筛选的信息,分散了大学生对主流教育渠道的关注,使得教育主体在信息传播的“流量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有效传达主流意识形态内容。

(二)教育内容被边缘化

算法倾向于推荐娱乐化、轻松化的内容以吸引用户流量,严肃的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往往因缺乏“流量吸引力”而被边缘化。这导致大学生在算法构建的信息环境中,难以获取充足、高质量的意识形态教育资源,教育内容的传播和接受受到阻碍。

(三)监管难度加大

算法推荐技术的复杂性和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广泛性,使得对信息内容的监管难度剧增。不良信息可能在短时间内通过算法推荐迅速扩散至大学生群体中,而监管部门和高校难以及时察觉并进行有效干预,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隐患。

四、应对策略

(一)加强算法治理,融入主流价值导向

高校和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算法设计与优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算法的底层逻辑。例如,建立专门的高校网络内容算法推荐系统,在数据采集环节,加大对正能量、主流意识形态相关数据的收集;同时,加强对商业平台算法的监管,制定严格的内容审核标准和算法使用规范,对传播不良信息的算法进行问责和整改。[3]

(二)提升教育主体的算法素养

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学习算法知识,了解算法推荐的运行机制和规律,以便更好地利用算法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算法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精准把握学生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学会运用算法技术制作和传播优质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内容在算法推荐中的曝光度和吸引力。此外,高校可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算法技术培训和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群体的整体算法素养。

(三)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高校应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系统传授网络信息辨别、算法原理及影响等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算法推荐信息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理性看待算法推荐内容,不盲目接受,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对信息进行自主研判,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坚定性。

(四)构建多元协同的教育监管体系

高校、家庭、政府与网络平台需协同努力,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意识形态教育监管网络。高校应完善校内网络管理,建立舆情监测和快速反应机制;家庭应积极关注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给予正确价值观引导;政府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网络信息的宏观管理;平台企业应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优化算法策略,主动屏蔽不良内容。通过多方协作,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信息环境,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供坚实保障。

五、结论

算法推荐视域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虽然算法推荐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但只要我们积极应对,通过加强算法治理、提升教育主体素养、培养学生媒介素养以及构建多元协同体系等措施,充分发挥算法的积极作用,规避其负面影响,就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出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和正确价值观的新时代青年,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黄春丽. 算法推荐视域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23.DOI:10.27149/d.cnki.ghdsu.2023.000963.

[2]葛祥雨. 算法推荐视域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2022.DOI:10.26944/d.cnki.gbfju.2022.003797.

[3] 孟 学 亚 . 算 法 推 荐 下 意 识 形 态 风 险 治 理 研 究 [D]. 贵 州 师 范 大学,2023.DOI:10.27048/d.cnki.ggzsu.2023.0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