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智能感知与精准作业:农业机械的创新发展路径

作者

娄利军 李志渊

身份证号:1528221970****6631;身份证号:1528221970****6915

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对粮食需求的上升,传统农业面临着生产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智能感知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和精确度,为精准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将深入分析智能感知与精准作业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一、智能感知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1.1 智能感知技术的概述

1.1.1 智能感知的定义和功能

智能感知的定义是利用各类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对农业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与信息采集,并通过数据分析形成智能决策。其主要功能包括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状态识别与反馈。具体来说,智能感知能够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气候变化等关键因素,帮助农民及时了解作物生长状况及潜在风险。此外,智能感知还可通过数据分析预测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并提供针对性的管理建议。通过智能感知,农业工具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作物产量。

1.1.2 智能感知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智能感知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主要应用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首先,在作物监测方面,智能感知技术能够实时跟踪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并提供预警信号。其次,在土壤分析中,智能感知可以帮助农民分析土壤的湿度、养分及结构,以制定相应的施肥和灌溉策略。此外,智能感知技术还广泛应用于精准施药和精准灌溉,确保农药和水资源的合理使用,降低环境负担。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感知将在农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发挥越发重要的作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智能化转型。

1.2 精准作业的核心意义

1.2.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精准作业通过智能感知技术的支持,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实现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传统农业往往依赖经验进行管理,导致灌溉、施肥和喷药等环节的资源浪费。而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农民可以实时获取土壤湿度、养分含量及作物生长状态等信息,从而更加精确地制定作业方案。例如,精准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的实际需求,精确控制水的供应,避免了过量灌溉带来的水资源浪费。同时,通过精准施肥装置,农民可以根据作物的具体需求,合理施加肥料,确保作物所需的养分得以满足,从而不仅提升了作物的产量,也减少了因过量施肥造成的资源浪费。

1.2.2 降低环境负担

精准作业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降低环境负担。在传统农业中,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土壤退化。通过智能感知技术,农民可以在施肥和喷药时,根据作物生长的实际需求,精准控制投入量,从而有效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研究表明,精准作业可以使农药使用量减少 20% 到 50% ,同时保持作物生长的健康和产量的稳定。此外,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病虫害的早期预警,使农民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化学药剂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总结来说,精准作业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也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实现可持续农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二、农业机械的创新发展路径

2.1 研发智能化设备

2.1.1 集成多种传感器技术

在研发智能化设备过程中,集成多种传感器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作物及环境的多种参数,包括湿度、温度、养分含量以及光照强度等。例如,土壤湿度传感器能够帮助农民判断何时灌溉,确保作物在最佳条件下生长。此外,通过将气象传感器整合到农业机械中,农民可以实时获取天气变化的信息,从而调整作业计划,避免在不利天气条件下进行作业。同时,采用多种传感器的组合,可以增强信息采集的全面性,有效提高农业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种集成化的传感器技术,将为精准农业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推动农业生产向更高水平发展。

2.1.2 引入人工智能算法

除了集成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的引入也是提升农业机械智能化水平的重要路径。借助人工智能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农业机械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优化作业决策。例如,基于AI 的分析模型可以预测不同类型作物的生长趋势、病虫害发生率以及最佳施肥时间,为农业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助力自主驾驶技术的发展,使农业机械在复杂的田间环境中能够自主导航、智能避障,极大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通过将人工智能与农业机械相结合,不仅能够实现高效精确的作业,还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智能化进程的加快。综上所述,研发智能化设备,以及集成多种传感器技术与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将为农业机械的创新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和方向。

2.2 建立精准作业体系

2.2.1 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建设

建立精准作业体系是提升农业机械智能化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系统化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以及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精准作业的核心在于数据的准确采集与分析。因此,建设一个高效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至关重要。这一平台能够通过各种传感器、无人机和物联网设备,实时收集土壤、作物生长和气候等多维度数据。之后,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为农民提供详尽的决策支持。例如,数据分析可以揭示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和营养需求,从而帮助农户更科学地进行灌溉和施肥。

2.2.2 推广智能化管理模式

在精准作业体系的建设中,推广智能化管理模式是实现农业高效运作的关键。这种管理模式强调通过信息技术与决策科学相结合,提高生产过程的灵活性与反应速度。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农民可以实时监控作物生长状况和气候变化,快速调整生产方案。此外,智能化管理还可实现对农业机械的远程控制与调度,提高操作效率。例如,利用智能化管理平台,农民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整灌溉系统或施肥设备,确保作业的精准度和及时性。通过这种模式,结合数据采集与分析,农业生产能够实现高效、智能及可持续的发展。

三、结论

智能感知与精准作业的结合为农业机械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智能农业将更加普及,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研发智能化设备和建立精准作业体系,推动农业机械的智能化与精准化发展,将是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陈敬虎,叶郁升,袁名勇.从新能源汽车的创新探索未来智慧农业机械的发展机遇[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5,(05):107-110.

[2]石锐.农业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

[3]幸秋莎.国际农业机械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成功举办[J].农业机械,2024,(07):32-33.

[4]赵丽琴.创新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动农业高效发展[J].现代农机,2024,(0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