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暖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

作者

陶金星

身份证号:2302031987****1038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暖通工程施工规模不断扩大,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安全管理面临诸多挑战。近年来,因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深入研究暖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暖通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概述

在现代建筑工程体系中,暖通工程作为关键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其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功能的实现与使用安全。暖通工程施工涵盖管道安装、设备调试、系统运行等多个复杂环节,涉及高空作业、电气操作、密闭空间施工等多种高危作业场景,潜在的安全风险点众多。因此,加强暖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成为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维护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安全管理是暖通工程施工的核心环节,其目标在于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对施工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等要素进行全面管控,消除或降低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它不仅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还需要全体施工人员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暖通工程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亟待引入创新理念和先进技术,实现安全管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

2 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与控制措施

2.1 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与培训

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与培训是暖通工程安全管理的首要环节。在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需向全体施工人员详细讲解施工方案、工艺流程、安全操作规程以及潜在的安全风险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将复杂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要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确保每位施工人员都能理解并掌握。同时,针对不同岗位的施工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例如,对电工进行电气安全操作培训,对高空作业人员进行防坠落安全培训等。培训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应通过实际操作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此外,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只有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上岗作业,从源头上保障施工安全。通过系统的安全技术交底与培训,能够有效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

2.2 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与巡查制度

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与巡查制度是确保暖通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保障。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划分危险区域和安全通道,规范材料堆放和设备摆放,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同时,建立健全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巡查制度在现场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安排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巡查,重点检查施工人员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等。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并跟踪复查整改情况。

2.3 施工材料与设备的标准化管理

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暖通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因此,加强施工材料与设备的标准化管理至关重要。在材料采购环节,严格筛选供应商,选择信誉良好、产品质量合格的供应商,确保采购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包括外观检查、质量证明文件核查和抽样送检等,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于施工设备,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规使用。同时,对特种设备和大型机械设备,如起重机、焊接设备等,实行专人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设备操作安全。通过标准化管理,保障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为暖通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3 暖通施工风险防控的策略与实践路径

3.1 风险评估与分级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是暖通施工风险防控的基础工作。在工程施工前,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分析,运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如风险矩阵法、LEC 法等,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对高风险作业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建立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对于高风险作业,实行全程监控和重点管理,增加巡查频次,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对于中低风险作业,进行常规管理,定期检查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同时,定期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估,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风险等级和防控措施,实现风险的动态管理。通过风险评估与分级管理制度,能够提高风险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2 引入信息化技术提升管控效率(如BIM、安全监控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在暖通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能够对暖通工程进行三维建模,直观展示施工过程和各构件之间的关系,提前发现设计和施工中的碰撞问题,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施工变更和安全隐患。同时,利用BIM 技术可以模拟施工过程,对施工人员进行可视化的安全技术交底,提高交底效果。安全监控系统通过安装在施工现场的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图像、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数据,实现对施工现场的远程监控和智能预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3.3 加强施工单位与监管部门的协调联动

暖通施工安全管理需要施工单位与监管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施工单位作为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同时,主动与监管部门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最新的安全法规和政策要求,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检查和指导工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暖通施工项目的监督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此外,监管部门还应加强与施工单位的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为施工单位提供安全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4 结语

暖通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保障人员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关键。通过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与培训、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与巡查、材料设备的标准化管理,以及风险评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多方协调联动,能够有效提升施工安全水平。未来,应持续优化安全管理措施,推动暖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向更高标准迈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根基。

参考文献

[1]李杰.暖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管道防腐保温技术的有效运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3,21(20):136-138.

[2]林进.建筑暖通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预防措施[J].四川水泥,2022,(06):198-200.

[3]王堑智.暖通工程施工的关键分析及技术改善探讨[J].居业,2019,(0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