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网络体育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张昊阳

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小学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运动习惯养成与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需兼顾趣味性与实效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然而,当前部分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教学形式以教师示范为主、课外延伸不足等问题,不仅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运动需求,也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体育资源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涵盖教学视频、运动教程、互动游戏、健康知识等多元内容,为打破传统教学局限、丰富教学手段提供了可能。

一、小学教学中网络体育资源的主要类型与特征

(一)教学视频类资源

教学视频类资源是网络体育资源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类型,主要包含体育技能示范视频、教学课程视频等。这类资源以动态影像的形式,直观展示各类体育动作的标准姿势与练习方法,如跑步的正确摆臂姿势、跳绳的节奏控制技巧、球类运动的基础动作等。其特征在于具象化呈现,能将抽象的动作要领转化为可视的画面,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动作细节,同时视频可反复播放,便于学生课后回顾复习,弥补课堂教学中教师示范难以反复呈现的不足。

(二)互动体验类资源

互动体验类资源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常见形式有体育互动游戏、虚拟运动场景模拟等。此类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趣味化的运动情境,如模拟跳绳计数游戏、虚拟球类对抗赛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参与体育活动。其核心特征是趣味性与互动性强,能将体育训练融入游戏过程,有效降低学生对体育练习的抵触心理,同时通过即时反馈(如得分、等级提升)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参与热情,帮助学生在娱乐中提升运动能力。

(三)知识科普类资源

知识科普类资源以传递体育知识、健康常识为核心,涵盖体育文化介绍、运动安全知识、健康饮食指南、运动损伤预防等内容,形式包括图文手册、动画短片、音频讲解等。这类资源的特征是知识性与实用性突出,能丰富小学体育教学的知识维度,不仅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还能了解体育背后的文化内涵、学会科学运动与健康保护方法,助力学生形成全面的体育素养,实现“ 技能培养” 与“ 知识普及” 的双重教学目标。

二、网络体育资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现存问题

(一)应用价值: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网络体育资源能有效弥补传统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单一的缺陷,为课堂注入多元元素。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从海量资源中筛选适配的内容,如在教授体操动作时,引入专业运动员的示范视频;在课外拓展环节,推荐体育文化科普动画,让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同时,资源的多样化形式(视频、游戏、动画等)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打破“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的单一教学模式,通过趣味化呈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与练习的意愿,提升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二)应用价值:拓展教学场景,延伸教学时空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多局限于课堂与操场,而网络体育资源依托互联网的便捷性,能突破时空限制,拓展教学场景。课堂上,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资源;课后,学生能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终端,随时访问资源进行复习巩固或自主练习,如回顾课堂学习的跳绳技巧视频、参与线上体育互动游戏,实现“ 课堂教学” 与“ 课后延伸” 的衔接。此外,网络资源还支持远程共享,农村或资源薄弱地区的小学可通过网络获取优质体育教学资源,缩小区域间的体育教学差距,促进教育资源均衡。

(三)现存问题:资源筛选困难与应用不规范

在实际应用中,网络体育资源的使用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网络体育资源数量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资源存在内容陈旧、动作不规范、不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等问题,教师需花费大量时间筛选,若筛选不当,可能误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应用方式存在不规范现象:部分教师过度依赖资源,将课堂变成“ 资源播放课” ,忽视师生互动与实际指导;部分教师缺乏对资源的二次加工能力,直接照搬资源内容,未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身体条件、运动基础)进行适配调整,导致资源应用与教学需求脱节,难以发挥应有效果。

三、网络体育资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资源筛选标准,保障资源质量

为解决资源筛选难题,小学需结合体育教学大纲与学生特点,建立明确的网络体育资源筛选标准。标准应涵盖内容准确性(动作规范、知识正确)、适配性(符合小学生年龄与认知水平)、教育性(与教学目标一致,能辅助技能教学或知识传递)、安全性(无不良信息,强调运动安全)等维度。学校可组织体育教师共同梳理优质资源平台,建立校内共享的“ 优质网络体育资源库” ,定期更新与审核资源,减少教师筛选资源的时间成本,确保应用于教学的资源质量可靠、贴合需求。

(二)优化资源应用方式,融入教学全流程

教师需转变“ 资源播放” 的单一应用思维,将网络体育资源有机融入教学全流程。在课前预习阶段,可推送简短的体育知识动画或技能预告视频,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课堂教学中,将资源作为辅助工具,如用示范视频补充教师讲解、用互动游戏活跃课堂氛围,同时注重师生互动,在资源播放后及时引导学生讨论、模仿练习,并进行现场指导;课后延伸阶段,推荐针对性资源,如为运动基础薄弱的学生推送基础技能复习视频,为兴趣浓厚的学生推送拓展性资源,实现“ 课前—课中—课后” 的连贯应用,让资源真正服务于教学目标。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升资源应用能力

教师的资源应用能力是决定网络体育资源教学效果的关键。学校需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开展培训,内容包括网络资源检索技巧(如高效使用搜索引擎、识别优质资源平台)、资源加工能力(如利用软件剪辑适配教学的视频片段、结合教学需求调整资源内容)、资源与教学融合设计方法(如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设计“ 资源+活动” 的教学环节)等。同时,鼓励教师开展跨校交流,分享资源应用经验,通过案例研讨、集体备课等形式,提升教师对网络体育资源的理解与应用水平,避免因应用能力不足导致资源浪费或应用不当。

结束语

网络体育资源为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机遇,其在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的价值,能有效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突破传统局限,实现创新发展。尽管当前应用中存在资源筛选难、应用不规范等问题,但通过建立筛选标准、优化应用方式、加强教师培训等策略,可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网络体育资源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维娜.数字化资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路径[J].体育风尚,2025,(12):71-73.

[2]张美霞.数字化资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整合与创新应用[J].甘肃教育研究,2025,(05):76-79.

[3] 黄艳. 网络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教书育人,2023,(19):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