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 教 - 学 - 评” 一致性听说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
何牧
昆山市第二中学
引言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素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然而,当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仍普遍存在教学目标模糊、学习活动低效、评价反馈滞后等问题,导致“ 教” “ 学” “ 评”相互割裂,教学效果不佳。“ 教-学-评” 一致性理念强调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评价任务三者的有机统一,为破解听说教学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1. “ 教-学-评” 一致性的理论基础与内涵解析
1.1 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 教-学-评” 一致性理念植根于系统教学理论和逆向教学设计思想,强调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评价任务三者间的内在统一性。从教育目标分类学视角看,教学目标应贯穿于学习活动和评价设计的全过程;从交际教学法角度看,听说能力的培养需要真实语境中的任务驱动和表现性评价;从学习科学视角看,一致性设计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能力迁移。在英语听说教学中,“ 教” 指向教师基于课标和学情设计的教学目标与活动,“ 学”关注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的参与和体验,“ 评” 则强调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多元反馈与调整。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完整的教学闭环。
1.2 英语听说教学的特征分析
英语听说教学具有交互性、情境性和过程性等典型特征。听说能力的形成依赖于真实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活动,需要创设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情境;听说学习呈现螺旋上升的发展轨迹,要求教学设计和评价反馈体现渐进性和持续性;听说表现受心理因素和认知策略影响显著,教学设计需关注情感支持和策略指导。这些特征决定了听说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 讲解-模仿-重复” 模式,构建目标引领、任务驱动、评价伴随的新型教学样态,通过“ 教-学-评” 的系统协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素养的同步发展。
1.3 一致性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 教-学-评” 一致性设计对英语听说教学具有多重价值。从教学角度看,能够增强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针对性,避免目标与实施脱节;从学习角度看,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参与深度和学习效率;从评价角度看,可以实现评价与教学的有机融合,发挥评价促学促教功能。一致性设计还能促进教师专业反思和能力提升,推动课堂教学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一致性设计更是实现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2. “ 教-学-评” 一致性听说教学设计框架
2.1 目标导向的逆向设计
基于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是确保一致性的首要环节。教师需从课标要求和学生需求出发,明确单元和课时的核心目标,设计相应的表现性评价标准,再规划支持目标达成的学习活动。听说教学目标应具体、可测,采用“ 行为动词+内容标准 + 表现程度” 的三维表述方式,如“ 能够在餐厅情境中运用 3-5 句常用表达完成点餐对话,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目标设计要体现语言知识、技能策略和文化意识的有机融合,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差异化教学提供依据。清晰的评价标准设计能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预期,自主监控学习过程。
2.2 任务驱动的活动设计
真实情境下的任务活动是连接目标与评价的桥梁。听说活动设计应遵循真实性、互动性和挑战性原则,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情境,如校园生活、社会交往等主题;设计信息差、观点差等真实交际需求,激发学生表达动机;采用结对活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融入思维导图、听力策略等学习支架,支持不同水平学生的参与。任务序列设计要体现认知递进,从控制性练习到半控制性活动再到自由表达,逐步提升语言输出的复杂度与流利度。通过任务驱动,使学习过程成为目标导向的语言实践和交际体验。
2.3 多元动态的评价反馈
多元评价体系是一致性教学的重要保障。听说评价应贯穿教学全过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多维度评价标准,关注语言准确性、交际有效性、策略运用和文化得体性等方面;创新评价形式,如自评互评、档案袋评价、表演展示等,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实现评价数据的即时采集和分析;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将评价结果转化为教学调整的依据。
3. “ 教-学-评” 一致性听说教学实施路径
3.1 目标引领的教学准备
实施一致性教学需要系统的课前准备。教师应深入研读课标和教材,分析单元主题和语言功能,明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通过前测、访谈等方式诊断学生学情,确定教学起点和重点;基于课标分解和学情分析,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区分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根据目标设计匹配的评价任务和量规,确保评价能够全面反映目标达成度;规划支持目标达成的学习活动序列,预设可能的调整方案。充分的准备能够增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为一致性实施奠定基础。
3.2 活动推进的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阶段要注重目标、活动与评价的动态协同。教师需清晰传达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理解学习预期;通过示范、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形式和交际策略;组织分层递进的学习活动,为不同水平学生搭建适当的语言支架;实时观察和记录学生表现,收集评价证据;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有效参与。
3.3 评价驱动的反思改进
课后反思与改进是确保一致性的关键环节。教师应系统分析课堂评价数据,评估目标达成情况,诊断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设计中的不足,如目标适切性、活动有效性、评价精准度等;基于证据制定改进措施,如调整目标表述、优化活动设计、完善评价工具等;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追踪个体进步轨迹,提供个性化指导;开展教研组研讨,分享一致性实践的经验与挑战。通过持续的反思与改进,形成“ 设计-实施-评价-改进” 的专业发展循环,不断提升听说教学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
初中英语“ 教-学-评” 一致性听说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目标设计、活动组织和评价反馈的有机统一。通过逆向教学设计确保目标引领,通过真实任务驱动促进深度参与,通过多元评价反馈优化教学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听说教学的系统性和实效性。未来,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一致性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强调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文化理解和自主学习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吴刚. 基于“ 教—学—评” 一致性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 2025, (15): 18-20.
[2]邱杰平.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英语阅读课“ 教、学、评” 一体化的实施[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 (23): 123-125.
[3]吴小燕. “ 教—学—评” 一体化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J]. 读写算, 2025, (23): 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