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智能维护在矿山节能管理中的作用
高军平
山西吕梁离石永聚煤业 033000 山西吕梁离石
引言
矿山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重点领域,在国家绿色发展政策推动下,节能管理已成为企业转型的重要任务。矿山机电设备长期处于复杂工况,传统维护方式难以避免设备异常耗能和突发故障,影响节能效果。智能维护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控、故障提前预警和能效动态调控,改变了传统被动维护格局。通过构建智能维护体系,矿山企业能够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降低能源浪费,为节能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对实现行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机电设备智能维护的技术支撑体系
1.1 设备状态智能感知技术
设备状态智能感知技术是智能维护的基础,通过在机电设备关键部位部署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振动、压力等运行参数。这些传感器可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连续监测,将物理信号转化为数字信息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借助信号处理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降噪、滤波等预处理,提取反映设备健康状态的特征参数。通过建立设备状态感知网络,实现对矿山各类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测,为智能维护提供数据支撑。
1.2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基于设备状态感知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设备故障预测模型。该系统能够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趋势分析,识别潜在故障征兆,提前预测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和时间。同时,结合设备历史维护记录和运行工况,对设备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维护策略。通过实现故障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预测,避免传统定期维护造成的过度维护或维护不足问题,提高维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障设备稳定运行。
1.3 能效动态监测与分析平台
能效动态监测与分析平台通过采集机电设备的能耗数据,如用电量、油耗等,结合设备运行参数,建立能效分析模型。该平台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的能效水平,分析影响设备能效的关键因素,识别能效异常波动情况。通过对不同设备、不同工况下的能效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能效短板和节能潜力点。同时,生成能效分析报告,为矿山企业制定节能措施和优化设备运行参数提供数据支持,推动设备能效持续提升。
二、智能维护在矿山节能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2.1 减少设备非计划停机的能耗损失
矿山机电设备非计划停机往往导致生产中断,重启设备时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同时可能造成生产流程紊乱,增加其他设备的能耗负担。在矿山生产中,如提升机、通风机等关键设备的突然停机,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生产环节陷入停滞。智能维护通过故障预测和早期预警,能够提前发现设备潜在故障,安排计划性维护,避免非计划停机的发生。计划性维护可以合理安排维护时间,比如选择生产间隙或低峰期进行,减少对生产的影响,降低设备重启时的能源消耗。同时,稳定的生产流程能够保证各设备协同运行,避免因设备停机导致的能源浪费,从而减少能耗损失。这种有计划的维护模式还能减少因紧急抢修带来的额外能源消耗,进一步提升节能效果。
2.2 优化设备运行参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维护通过能效动态监测与分析平台,实时掌握设备运行参数与能耗之间的关系。该平台能够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持续追踪和分析,建立起参数变化与能耗波动的关联模型。基于数据分析结果,能够识别出设备运行参数的不合理设置,如转速过高、压力过大等,这些参数设置往往导致设备能源消耗增加。通过调整设备运行参数至最优区间,使设备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以最低能耗运行。例如在破碎设备运行中,可根据矿石硬度实时调整破碎间隙和转速。同时,结合设备健康状态和工况变化,动态优化运行参数,比如在设备轻微磨损时适当调整负载参数,避免因硬撑运行导致的能耗上升。这种动态优化机制能够实现设备能源利用效率的持续提升,减少能源浪费。
2.3 延长设备寿命降低全周期能耗成本
机电设备全生命周期包括采购、运行、维护和报废等阶段,各阶段均产生能耗成本。在采购阶段,新设备的生产制造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运行阶段更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环节;维护过程中的设备拆解、部件更换也会带来能源和材料的消耗;报废阶段的设备处理同样存在能源成本。智能维护通过科学的维护策略和健康管理,减少设备故障频率,降低维护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材料消耗。同时,通过优化设备运行状态,减少设备磨损和老化速度,比如通过精准润滑控制和负载均衡调节,降低设备部件的摩擦损耗。
三、矿山机电设备智能维护的节能管理实施保障
3.1 构建一体化智能维护管理体系
构建一体化智能维护管理体系需要整合设备状态感知、故障预测、能效分析等各类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打破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确保设备运行数据、维护数据和能耗数据的有效整合。同时,明确各部门在智能维护管理中的职责和分工,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实现从数据采集、分析到维护执行、效果评估的全流程管理。一体化管理体系能够提高智能维护的运行效率,确保各项节能措施有效落实。
3.2 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智能维护技术融合了信息技术、机电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对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较高要求。矿山企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组建具备设备维护、数据分析、信息技术应用等能力的专业团队。通过开展内部培训,提升现有技术人员的智能维护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引进外部专业人才,补充团队技术短板。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技术人员开展智能维护技术研究和应用创新,为智能维护在节能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人才保障。
3.3 完善节能效益评估与激励机制
完善节能效益评估与激励机制是推动智能维护在节能管理中应用的重要保障。建立科学的节能效益评估指标体系,量化智能维护带来的节能效果,如能耗降低率、维护成本节约额等。定期对智能维护的节能效益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优化改进。同时,建立与节能效益挂钩的激励机制,对在智能维护应用和节能管理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发全员参与节能管理的积极性。
四、结论
机电设备智能维护为矿山节能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通过构建设备状态智能感知、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能效动态监测分析等技术支撑体系,能够实现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管控。其在减少非计划停机能耗损失、优化设备运行参数提升能效、延长设备寿命降低全周期成本等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通过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效益评估与激励机制等保障措施,可推动智能维护技术在矿山节能管理中有效应用,助力矿山行业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牟景成.煤矿节能减排的相关问题探讨[J].清洗世界,2024,40(10):178- 180.
[2]蒲洪平.金属矿山能源管理及节能途径探究[J].湖南有色金属,2023,39(06):92-95.
[3]边洪光.矿山企业节能减排动力机制及体系构建[J].冶金管理,2020,(05):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