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作者

李玲香

身份证号码:232622197903031324

引言

在新时代的征途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迎来了内外环境的双重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历经风雨,渐显其弊端,诸如资源瓶颈日趋明显,土地、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环境污染问题亦日益恶化,化肥、农药的滥用已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农业生产效益低下,难以激发农民的生产热情。这些挑战使得传统农业难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亦无法迎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鉴于此,农业经济转型升级成为破解发展难题、唤醒农业活力的关键一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切关注。

一、新时代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一)适应消费需求升级的必然选择

新时代以来,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对农产品的需求从 “量” 的满足转向 “质” 的追求,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安全、绿色、有机等特性。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农产品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优质高端农产品供给不足,普通农产品供过于求。农业经济转型升级能够推动农业生产向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实现农产品供需的动态平衡。

(二)应对资源环境约束的迫切需要

历经岁月,传统农业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导致了耕地质量持续下降,水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这些问题日益凸显,对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严峻考验。在新时代绿色理念的指引下,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我们致力于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倡导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发展,这不仅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更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融,为农业的可持续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农产品市场正变得愈发竞争激烈,我国农业承受着来自国外优质农产品的强劲冲击。与此同时,国内农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水平相对滞后,科技应用不足,这使得我国农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为应对这一挑战,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关键。通过深化农业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实体,我们可以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与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二、新时代农业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新时代春风拂过,为农业经济的升级转型带来了无限机遇与有利条件。国家将“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心,全力推动解决,并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助力农业腾飞。在财政助力方面,持续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补贴等多领域;在政策扶持上,精简优化农业补贴体系,保障农民种粮收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释放农村土地资源活力,为农业规模化发展搭建宽广舞台。这一系列措施,为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筑起了坚实的政策壁垒。科技进步的浪潮涌动,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引领农业生产迈向智能化、精准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描绘出农业发展的崭新图景。

(二)面临的挑战

农业经济转型升级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部分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年代久远,出现老化、损坏等问题,影响了农业灌溉效率;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有待改善,一些偏远乡村的道路通行能力不足,增加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部分地区的农民难以获取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和农业技术信息,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虽然我国在一些农业科技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大量的农业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无法满足农业转型升级对先进技术的需求。

(三)机遇与挑战的相互作用

新时代农业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机遇与挑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相互转化的。政策支持和科技进步为农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应对资源环境约束、提升农业竞争力创造了可能。例如,国家的财政投入可以用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科技进步可以为农业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然而,基础设施薄弱、科技转化不足等挑战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机遇的发挥,如果农业基础设施跟不上,即使有先进的农业技术,也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新时代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一)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的引领。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构筑坚实的科技后盾,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必然路径。为此,亟需加大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构建稳定投入机制,并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提升科技研发经费在农业总投资中的比例。支持科研院所、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的联合攻关,汇聚各方智慧与资源,致力于良种培育、绿色种植养殖、农业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领域的突破,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同时,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搭建转化平台,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紧密对接,将先进技术源源不断输送到农业生产的前沿,显著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与应用。

(二)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产业融合,作为拓展农业功能、提升产品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路径,是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的得力手段。为此,我们应积极推动农业与加工、物流、旅游、文化、康养等第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构筑一个立体化的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各地农业资源的独特性和产业基础,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壮大加工企业,深化农产品加工,以此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深入挖掘农业的多重潜力,大力推广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事体验、田园综合体等新兴业态,丰富农业的休闲观光、文化传承、教育科普、康养度假等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显著提升农民的非农收入,共同谱写农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兴农业经营实体作为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推手,有效破解了小农户分散经营之困,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与标准化程度。为此,亟需强化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及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实体的培育与扶持,细化相关政策,从财政补贴、信贷扶持、土地保障、税费减免等多方面给予倾斜,营造优越的政策生态。同时,引导这些实体采纳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强化内部管理,以提升运营效率。

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转型过程中,既面临着政策支持、科技进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难得的机遇, 也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劳动力结构不合理等诸多挑战。通过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路径,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经济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廷凯.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成效研究:以德州市夏津县为例[J]. 山西农经, 2025,(14): 76-78.

[2]朱海龙.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路径分析[J]. 山西农经, 2025, (14)67-69+199.

[3]甄亭亭.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机制与路径分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 (07): 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