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

作者

陈君妍

常熟市张桥中心小学

辩证思维是指通过分析事物的内在矛盾、发展变化,以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强调对立统一、质量互变的思维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和广度,还利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为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奠定下良好基础。同时,辩证思维能帮助学生从整体和联系的角度分析问题,从中养成良好问题解决能力。

一、探究事物矛盾,认识事物两面

语文阅读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是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为此,可通过深入分析这些矛盾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实际阅读中,可紧紧围绕人物内心矛盾、人物之间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善与恶的矛盾、美与丑的矛盾等实施阅读教学,抓住矛盾冲突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对比是发现矛盾最直接的方法,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由交流:“读完课文,你对小女孩有什么印象?”当学生提到可怜、悲惨、冷、饿以后,继续引导学生深度研读课文,对比发现矛盾——寒冷与温暖。实际阅读中,先激励学生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夜晚?课文中是如何描述寒冷的?”引导学生找出“大雪纷纷”、“严寒”、“冻僵”、“没有穿鞋”等词句,再继续追问学生:“在寒冷的夜晚,小女孩渴望什么?课文中哪里写到了温暖?”引导学生找出“火光”、“暖和”、“炉子”等。接着,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比探究在寒冷的圣诞夜小女孩的遭遇与她心中的渴望形成了怎样的对比,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通过对比探究现实与渴望的矛盾,学生将更深入地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并通过深入探究矛盾形成良好辩证思维。

二、多维看待问题,发现事物多面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多维看待问题,能让学生不再停留于对文本表面的学习,深入理解文本深层含义,并帮助学生形成辩证思维。为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多维看待问题,需注重引导他们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看问题,并尝试组织简单的正反辩论。如在《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教学时,当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白求恩医生的崇高品质以后,可尝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深层含义。首先,可引导学生从医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作为一名医生,白求恩将手术台作为了阵地,体现了他身上怎样的精神?”通过讨论,学生将简单总结出“手术台就是阵地”体现了白求恩对医者职责的坚守以及对生命的高度尊重。接着,可引导学生从战争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场战争是反侵略战争,白求恩是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能不惜生命将手术台看作阵地?”问题思考中,可为学生补充这是白求恩为了共同的理想和正义事业而做出的选择。通过讨论,学生将深刻认识到白求恩身上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定支持中国人民抗战事业。然后,可继续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进行思考:“如果白求恩医生不爱这些伤员,他会把手术台看作阵地吗?”最后,可为学生简单总结:任何事物都不是单一的,只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分析才能形成更全面的认识。通过进行多维探究,学生将自然养成良好辩证思维。

三、鼓励质疑精神,激发批判思考

质疑是培养辩证思维的有效工具,可打破学生思维定势,让他们形成独立判断。阅读教学中,要尝试为学生创设开放的质疑环境,引导学生学习质疑的方法,包括从矛盾点入手、从为什么和怎么样发问入手、从人物行为入手进行质疑。当学生提出质疑以后,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并进行辩证分析。例如,在《守株待兔》一课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鼓励他们自主质疑,提出觉得不明白、不合理或想要问的地方。自主质疑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再鼓励他们相互分享质疑点,按照关于农夫行为的、关于兔子的、关于结果的、关于寓意的几种分类记录学生的质疑点,接着组织学生聚焦核心质疑展开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过程中,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为各个小组分配不同的质疑点,如“农夫为什么一直守在那里?”“农夫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兔子还会不会再来?”提醒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最后,为学生总结寓意,提升认识。

四、引导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

阅读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是关键一步,可让抽象的辩证概念具象化,并以此增强知识的实用性。课堂上,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立场看待问题。同时,可将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当中,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展开辩证分析。如在《精卫填海》一课教学时,当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了文本内容以后,可联系现实生活巩固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深度思考:“有哪些事情你觉得很难,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以此肯定坚持的价值,再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学习或生活中有没有一些事情坚持了很久但效果不好,后来你改变了方法吗?对于这种事情是‘放弃’还是‘改变’好,为什么?”引导学生辩证地看精卫填海的精神,明确现实生活中面对困难时,既要有精卫的毅力又要有创新求变的智慧。接着可组织学生改编故事,假设自己是精卫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并发挥想象,说说故事最后是选择继续填海还是用别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精卫填海这一行为,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用辩证思维分析个人行为和事件。

五、创设互动平台,强化交流碰撞

阅读教学中仅仅依靠讲解难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为此,可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为他们创设多样互动平台,有效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具体为学生创设互动平台时,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打造观点碰撞辩论区、角色扮演情境剧场等,为学生辩证思维的养成创设良好氛围。例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教学时,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思维碰撞的机会,可组织一次“我是小导游”的互动式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我是小导游”活动开展中,先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直观展示不同角度下外洞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同样一个外洞在不同角度下的差异性,再引发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描述外洞的?如果你是双龙洞的小导游,你将如何介绍外洞,和作者的描述一样吗?”接着组织学生化身为“小导游”,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向“游客们”描述外洞。这时,学生将发现对于同样一个外洞,不同的“导游”描述会有所不同,以此激发学生辩证看待问题。接着,可紧密联系课文教学内容组织一次空隙探险互动式学习活动,用教室里的桌椅模拟狭窄低矮的“石缝”,让学生尝试卧着从下面钻过去,感受亲身体验和站着看洞口感觉的不同,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形成辩证思维。

结论:综上可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通过优化设计教学环节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多角度分析问题。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要重视紧密联系阅读教学内容引领学生探究事物矛盾性,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同时,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引导他们联系实际运用辩证思维,并通过创设互动平台激励他们在相互启发中完善自己的思维。

参考文献

[1]郭秀珍.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4(24):56-58.

[2] 李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 教师,2023(26):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