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性能鉴定方法与优化研究

作者

孙怀智

四川交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1730

一、引言

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房屋建筑数量持续攀升,其结构安全性能愈发关键。结构安全性能不仅紧密关联着建筑的使用寿命与功能发挥,更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息息相关。精准鉴定与有效优化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性能,成为保障建筑质量、维护公众安全的核心任务。故而,深入探究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性能鉴定方法与优化策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迫切性。

二、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性能鉴定方法

2.1 直观检查法

直观检查是鉴定工作的起始环节,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的视觉与触觉等感官。在外观检查方面,对房屋建筑的整体外观进行全面查看,关注墙体、梁柱等部位有无裂缝、变形以及破损迹象。例如,墙体出现斜裂缝可能暗示结构受力异常;梁柱表面的蜂窝麻面或许反映施工质量欠佳。同时,仔细检查房屋的沉降与倾斜状况,借助水准仪、经纬仪等简易工具,测量房屋基础与主体结构的沉降量及倾斜度,若沉降差超出标准范围,将对结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2 仪器检测法

仪器检测借助专业设备,能获取更为精准的数据。在材料强度检测上,针对混凝土结构,常用回弹仪、超声仪以及钻芯机等设备。回弹仪通过弹击混凝土表面,依据回弹值推算混凝土强度;超声仪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特性检测强度;钻芯机则直接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最为准确。对于钢结构,采用硬度计检测钢材硬度,以此评估钢材强度等级。在内部缺陷检测中,运用钢筋扫描仪探测钢筋的位置、直径与数量,查看是否存在钢筋锈蚀现象;使用超声波探伤仪、磁粉探伤仪等设备,检测钢结构焊缝的内部缺陷,保障焊接质量。

2.3 结构验算与模型分析法

结构验算依据建筑设计图纸与相关规范,对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核算。全面考虑恒载、活载、风载、地震作用等各类荷载组合,运用结构力学与材料力学知识,计算结构构件的内力与变形。例如,对梁、板进行抗弯、抗剪计算,对柱进行抗压、抗弯计算,判断结构是否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模型分析借助专业结构分析软件,如 SAP2000、ETABS 等,建立房屋建筑结构的三维模型。模拟结构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的受力与变形情况,直观呈现结构的薄弱部位,为鉴定与加固提供有力依据。通过改变模型参数,还能对不同设计方案或加固措施进行对比分析,优化结构性能。

三、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性能优化策略

3.1 优化设计方案

在设计阶段,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方法,是提升结构安全性能的关键。例如,应用性能化设计理念,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与业主需求,明确结构在不同灾害情况下应达到的性能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同时,充分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合理选择结构形式与构件尺寸,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与抗灾能力。对复杂结构或重要建筑,运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进行精细化设计,确保结构受力合理。在设计过程中,强化多专业协同合作,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专业密切配合,避免因设计冲突影响结构安全。例如,结构设计时预留好设备安装的孔洞与预埋件,防止后期在结构上随意开洞、打孔,削弱结构承载能力。

3.2 把控材料质量

优质的建筑材料是保障结构安全性能的基础。在材料采购环节,严格筛选供应商,选择信誉良好、产品质量稳定的厂家。要求供应商提供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例如,对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指标进行检验,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水泥、砂、石、外加剂等进行质量检测。在材料存储与使用过程中,加强管理,防止材料变质或损坏。例如,水泥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避免受潮结块;钢筋露天存放时,做好防锈措施。严格控制材料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砂浆等材料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3.3 强化施工管理

规范的施工过程对实现设计意图、保障结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施工环节的质量标准与操作规范,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与技术交底,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与操作技能。例如,在钢筋绑扎施工中,确保钢筋的间距、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等符合设计要求;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控制浇筑速度、振捣质量,防止出现漏振、过振现象。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与检验,设置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旁站监督与抽样检验。例如,对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中的隐蔽工程,在隐蔽前进行严格验收;对混凝土试块、砂浆试块按规定进行制作与养护,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四、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性能提升措施

4.1 定期维护与检测

房屋建筑投入使用后,定期维护与检测不可或缺。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对建筑结构进行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结构的轻微损伤与缺陷。例如,对墙体表面的裂缝及时进行修补,防止裂缝进一步发展;对钢结构表面的锈蚀及时进行除锈与防腐处理。定期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房屋建筑进行全面检测,依据检测结果评估结构安全性能,为维护与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4.2 结构加固与改造

当房屋建筑结构出现安全隐患或使用功能改变时,需进行结构加固与改造。针对不同的结构问题,采用相应的加固技术。例如,对于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不足,可采用粘贴碳纤维布、粘贴钢板、加大截面等加固方法;对于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不足,可采用增设构造柱、圈梁、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等加固措施。在结构改造过程中,精心设计改造方案,充分考虑改造对原结构的影响,确保改造后的结构安全性能满足要求。

4.3 引入新技术与新材料

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与材料,助力提升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性能。在监测技术方面,采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运用传感器实时采集结构的应力、应变、位移、振动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评估结构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结构的早期损伤与潜在安全隐患。在材料应用方面,推广高性能材料,如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

五、结论

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性能鉴定与优化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关乎国计民生。通过运用直观检查、仪器检测、结构验算与模型分析等科学鉴定方法,能够精准判断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状况。同时,从优化设计方案、把控材料质量、强化施工管理以及实施定期维护检测、结构加固改造、引入新技术新材料等多方面采取优化策略与提升措施,可有效提升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在未来的建筑领域发展中,需持续深入研究鉴定方法与优化策略,不断推动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性能保障水平的提升,为人们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蒋文,廖宏,陈荣.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报告有效期研究探讨[J].工程质量,2025,43(04):24-27.

[2]马一萍.房屋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与安全性施工质量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2):167+170.

[3]黄国强.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与加固[C]//《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有限公司.2024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智慧建筑与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四).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202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