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效益
闫娜丽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刘村中心小学 044205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旅程的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一关键阶段,拓展学生数学思维与提升课堂效益是教学的核心任务。本文深入剖析数学思维拓展的多元价值,精心梳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探寻提升课堂效益的实用策略。致力于全面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全方位助力学生数学思维茁壮成长,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之路筑牢坚实根基,开启数学学习的精彩篇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拓展;课堂效益提升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领域,宛如一颗种子,良好的数学思维培养则是滋润种子发芽、成长的养分,对学生后续漫长的学习生涯影响深远。在当下教育理念不断革新、教育要求日益提升的环境中,如何成功拓展学生数学思维,高效提高课堂效益,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亟待攻克的关键课题。深度探索相关方法与策略,无疑是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显著增强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这也正是本文矢志不渝的研究方向。
一、拓展小学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1.1 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拓展数学思维恰是点燃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火种。当学生接触到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数学思维拓展活动时,如解决复杂的数学谜题、探索奇妙的数学规律,会发现数学并非枯燥的数字与公式堆砌。例如在学习图形面积计算时,引导学生通过裁剪、拼接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不同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种主动思考、探索的过程,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在成功解决问题、理解数学原理后,会获得强烈的成就感,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不再视数学为畏途,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为持续学习数学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1.2 助力学生数学知识理解与掌握
数学思维拓展能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学知识。以整数乘法学习为例,传统教学可能仅强调乘法口诀背诵与运算。但通过拓展思维,如引导学生用图形直观表示乘法,用小方块摆出 3×4 的矩阵,学生能更深刻理解乘法是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在学习应用题时,拓展思维促使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学会从已知条件推导未知结果。这种思维训练让学生不再死记硬背公式,而是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与内在联系。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将孤立的知识点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大幅提升知识掌握程度,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1.3 为学生未来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石,拓展数学思维则为未来学习添砖加瓦。在小学阶段培养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归纳推理等能力,是中学及以后学习代数、几何、函数等知识的必备素养。小学阶段训练的归纳推理思维,有助于学生在高中学习数列等知识时,快速发现规律、总结通项公式。拓展数学思维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能更好地应对未来数学学习中的各种挑战,在数学学习道路上稳步前行。
二、拓展小学数学思维的教学方法
2.1 创设趣味数学情境激发思维
创设趣味数学情境宛如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数学奇妙世界的大门。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营造生动有趣的场景。在教授加减法时,创设 “超市购物” 情境,学生扮演顾客与收银员,用假币购买商品,计算找零。这使抽象的加减法运算变得具象化,学生在模拟购物过程中,积极思考如何计算价格、找零,充分调动思维。学习行程问题时,以 “小动物赛跑” 为情境,设置不同小动物的速度、路程条件,让学生思考谁先到达终点,以及如何计算比赛时间。这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他们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有效拓展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2.2 开展数学游戏活动锻炼思维
数学游戏是锻炼学生思维的绝佳方式。如 “数字接龙” 游戏,给定一个数字,学生依次说出与前一个数字有特定数学关系(如加 3、乘 2 等)的数字,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与反应速度。“数独” 游戏要求学生在九宫格内填入 1 - 9 数字,使每行、每列及每个小九宫格内数字不重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专注力。在 “七巧板” 游戏中,学生通过拼搭不同形状的七巧板,发挥空间想象力,理解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3 运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拓展思维
问题引导式教学能有效拓展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分数知识时,提问:“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 4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分之几?如果再拿来半个蛋糕,每个小朋友又能多得到多少?” 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过程中,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与运算。在讲解图形周长时,问:“为什么同样周长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计算进行探究。这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不断拓展数学思维边界。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益的策略
3.1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教师要合理安排导入、新授、练习、总结等环节。导入环节,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如播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视频,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为新授知识做好铺垫。新授环节,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将抽象知识直观化。如讲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时,通过动画展示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过程,让学生清晰理解公式由来。练习环节,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回顾重点知识,强化记忆。通过合理优化各环节,减少时间浪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2 加强师生互动促进知识吸收
师生互动能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知识吸收。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提问、发言。在讲解数学例题时,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解题思路,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评价。组织小组讨论,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收集、整理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给予指导与启发。
3.3 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不同,实施分层教学能满足学生差异需求。教师根据学生数学成绩、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基础层学生注重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层学生在掌握基础上,提升知识运用能力;拓展层学生培养创新思维与综合运用能力。在作业布置上,基础层布置巩固性作业,提高层布置拓展性作业,拓展层布置探究性作业。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中进步,充分发挥潜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四、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拓展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效益成果斐然。从深入挖掘数学思维拓展的重要价值,到巧妙运用多样教学方法,再到积极实施提升课堂效益的有效策略,每一步探索都为学生数学素养提升与教学质量改进贡献力量。持续优化教学过程,对培育学生数学能力、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发展意义非凡。未来,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将数学思维拓展与课堂效益提升紧密结合,为学生打造更优质的数学学习环境,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道路上绽放光彩,推动小学数学教育迈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上官小龙.基于数学思维训练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里程表”一课为例[J].新课程,2025,(05):57-60.
[2]刘祖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5,11(05):16-18.
[3]刘利军.策略引领,提升学生数学思维[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5,(Z1):104-106.